某燃气轮机径向间隙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机械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080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气轮机径向间隙主要包含动叶叶顶间隙和静叶密封齿间隙等,径向间隙的合理设计是影响机组效率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安全运行的可靠保证。综合考虑径向间隙各项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自主研发燃气轮机径向间隙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研究分析。以合理的稳态间隙设计为目标,保证额定运行工况下转子和静子之间不发生碰磨,同时考核不同工况下的瞬态间隙,使得最小间隙值大于零,从而避免瞬态运行时产生动静碰磨。按照径向间隙计算流程,通过司比克止口偏心调整等方法调整间隙数据,迭代计算后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装配间隙,不仅避免了额定运行工况下出现动静碰磨现象,同时有效改善了间隙周向均匀性,绘制燃气轮机间隙图为燃气轮机总体装配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正>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以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感染引起造成多器官受累的传染性疾病,是当下全球公共卫生重大挑战。SARS-CoV-2不仅可以导致严重的肺炎,也可以导致其它脏器功能损伤,尤其是心肌损伤一直被持续关注和广泛
期刊
背景截至2023年3月10日,全球累计报告逾6.76亿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确诊病例。据WHO评估,10%至20%的COVID-19患者在感染后会出现数周至数月的持续或复发的残留症状,给人民生活、社会生产和医疗救治工作造成严重负担。目的了解COVID-19长期症状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分析COVID-19患者长期症状的发生率;以证据图谱的形式呈现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患者长
学位
报纸
为查明隧道沿线的地下岩层结构与不良地质体分布情况,运用地震折射波、瞬态面波以及EH4(StratagemEH4电磁系统)三种物探方法,对隧道地质情况进行综合探测,并与实际的地质与钻孔资料对比分析,探测结论如下:(1)根据隧道进出口纵波与面波波速分布情况,可推断出隧道进出口整体地层较为稳定,但浅表地层为黏土或碎石夹块石,故在边坡的开挖过程中应加强防护措施;(2)在隧道K14+860~K17+675页
期刊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开创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要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检察制度自信,提升法律监督能力,促进检察理论创新,2019年12
期刊
为明确中国北方稻区主栽水稻品种抗瘟性及抗瘟基因分布情况和抗病效应,本研究对宁夏、辽宁和吉林三个地区的31份主栽水稻品种和1份感病对照品种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抗瘟性鉴定,并利用15个抗瘟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供试水稻品种进行抗瘟基因型检测。供试水稻品种抗瘟性总体较好,抗瘟表型为抗(R)、中抗(MR)、中感(MS)和高感(HS)的水稻品种数占比分别为78.13%、6.25%、12.5%和3.13%。抗瘟基
期刊
<正>编前语:2021年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创造伟大成就,凝结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回顾总结和传承弘扬。本期"特别策划"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总结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并从青年视角解读党领导共青团和广大青年投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与经验,
期刊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ChAc)属于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NA)较为常见的一种,目前常染色体9q21上的VPS13A基因是唯一致病基因,以神经系统变性表现及外周血棘红细胞增多为典型特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辅助检查结果多变,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治标准,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针对ChA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疾病管理及预后进行阐述。
期刊
为了满足长叶片动频特性试验研究的需要,解决传统动频试验中传输速度慢、数据量小、抗干扰能力弱和集成化程度低的问题,基于数字传输技术,建立了基于数字信号的叶片动频特性试验体系,并运用设计的试验体系对某型长叶片进行了动频试验研究,获得了该型叶片的动频、三重点、围带调频性能等振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中采用的多通道采集,大幅度提高了数据传输量及系统集成化和数字化;相比于传统的动频试验方法,基于数字信号的
期刊
在城市发展由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的背景下,高架桥下空间的利用不仅能够活化城市低效空间,对城市精细化、提质增效的建设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以成都市高架桥下空间为研究对象,探讨触媒视角下的城市高架桥下空间优化更新的发展路径。新旧要素通过强化及补充作用共同促进已有功能完善、填补城市功能及结构缺失。基于成都市高架桥下空间特性及利用现状,从空间、功能、文化及景观四个角度塑造触媒媒介,提出空间形态重构、多样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