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尝试初探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s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学生理解课文,熏陶情感。朗读是读者与文本沟通的纽带,是读者与作者交流情感途径。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中认真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训练方法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有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说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运用多种朗读手段,以读为本,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感悟,读出韵味,在读中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朗读为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思维和陶冶情感。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呢?笔者进行如下尝试。
  一、重用文本朗读
  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蕴含作者强烈的情感:有的含蓄表达,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慷慨激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紧扣文本,注重朗读策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在朗读的基础上中理解感受文本包含的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用词准确、句子生动、节奏韵律感强,比如童话、诗歌等体裁,这些是培养儿童语感很好的素材,如,《童年的水墨画》《绿》《在天晴了的时候》等。教师不但要发现文本其中的音乐性,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欣赏、感受音乐的节拍。当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讀的旋律如乐曲般的声音,就能体会到语言的美,喜爱朗读。
  二、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指出:训练语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途径。朗读是直接感受语言,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了文本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在不经意中就提高了。小学生模仿力强,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师朗读。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范读。范读时教师要做到字正腔圆,富有激情,表情丰富,感情饱满。范读的内容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可范读全文、范读重点句段、范读语言描写生动的部分。同龄人能更快产生共情,因此,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更能起到榜样作用。
  当学生对朗读有了浓厚的兴趣,一堂书声琅琅的好课的目的自然就实现了。因此,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训练语感,熏陶情感,自然就培养了朗读兴趣。
  三、创设朗读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教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新中国成立之日天安门广场盛况的视频,把学生带入课文记叙的情境中,然后当让他们朗读第七自然段时,学生们观看视频后身临其境,因此,都能把新中国成立全国人民兴奋自豪的心情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更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如,教学《怒吼吧,黄河》中让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在这首歌曲的背景音乐情境下朗读,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小学生课内接触到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朗读作为阅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多创办一些活动,激励学生参与课外朗读,使朗读水平得到提高。如,每周一次班级朗读比赛,每月一次课本剧展示会,每学期一次演讲赛等,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坚持朗读。
  四、朗读训练方法
  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达到朗读要求,以读代讲、以读促解,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训练学生朗读。集体读、指名读、分小组读,这些方式我们都经常使用,还有下面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1.师生配合读。教师引读,其他学生接读,这种相互配合的朗读方法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去感悟课文,通过朗读来表达。如,教学《怒吼吧,黄河》这一课中的精彩语句:“他的声音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首先在老师范读下让学生感受光未然时而慷慨激昂,为中华民族而自豪;时而无比悲伤,对祖国饱受日寇的侵略而无比痛苦;时而欢快、时而悲壮,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然后教师引读,学生接着读出“时而”后边的内容。这样对光未然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旺盛的革命激情的体会就深刻了。
  2.赛读。采用擂台赛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赛读要提前布置,让每一个成员做好准备,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
  3.分角色读。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朗读课文,如教学《腊八粥》中八儿“盼粥”的部分,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妈妈和八儿来,教师配以旁白。这样使学生对八儿迫不及待、苦苦等待、为快点儿喝上腊八粥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感受。
  4.表演朗读。就是学生不仅分角色朗读,还加上自编动作,将课文“演读”,如,教学《开满鲜花的路》,学生戴上头饰,扮演鼹鼠先生、松鼠太太等文中的角色,学生边读边演,惟妙惟肖。
  5.想象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边听课文录音边想象。如理解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后,学生边听边想象,眼前浮现出江南水乡的夏夜景致;接着再让他们闭眼想象着画面读,通过声音把一派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景象表达出来。这样既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展示朗读。借助“每月一次课本剧”展示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篇,组织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注意要引导学生进行鼓励式评价。
  五、善用朗读评价
  教师要面向全体,善用朗读教学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朗读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各学段评价学生的朗读应该有所侧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孩子个性发展。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进步,就要鼓励。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做出积极的引导鼓励性评价,既要维护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要让使学生明确自己朗读的优缺点,提升朗读热情。
  2.学生之间进行朗读评价,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揣摩文本蕴含的情感,还使他们学会倾听,懂得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他读得声音真响亮”“他读得真流利” “他读得有感情”“他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通过对同伴朗读的评价,也提高了他的朗读水平,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因此,善于巧用朗读评价能对培养学生朗读兴趣起到激励指引作用,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从而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六、结论
  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感受语文独特的魅力。当然,要想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放手让学生读,发挥朗读的作用,真正使学生在朗读中激发兴趣、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芳.朗读,语文的魅力体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1,(005):26-27.
  [2]丁春玲.练出能力 读出精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力训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3]杜访.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吉林教育:综合, 2013(5):126.
其他文献
【摘要】生动活泼的儿歌,是贴近学生的德育语言,是沟通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把儿歌运用于德育活动,能让学生在无限乐趣中受到教育,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思想品行,使学生改掉坏毛病,形成好习惯。优秀儿歌的创作与推广对促进德育的作用是明显的,在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大自然和对生命的认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儿歌  教育,当以育人为本,要把德育放在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诸多优势使其逐渐取代传统讲解式教学,成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提高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由于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仍不够完善、评价方式不够合理等原因,导致合作学习模式难以完全发挥其作用,限制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英语课堂教学,探讨与研究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策略  《英语
【摘要】《易经 蒙卦》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民间也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蒙童时期正好是小学阶段。近十多年来,学校虽然以“养成教育”为工作重点,由于当代社会普遍急功近利,培养学生成为“谦谦君子”收效甚微。笔者抓住现今社会流行“国学热”的契机,借助经典能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收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童蒙养正;国学经典;养成教育  一、当代小学生不良表现及原因  老教师常常慨叹,
【摘要】班级管理要用心,没有用心管理的班级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班级。爱就是一种“触动心灵”的教育,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有一颗充满爱的激情之心,用爱心抚慰童心,用诚心赢取真心,用细心呵护成长,用心打开班级管理之门,才会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管理;班级管理;管理艺术;导演;策略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他指出,要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小学班会也是德育的主要阵地,同样,也要理直气壮地上好班会课。本文主要介绍主题班会的类型、形式及德育素材。  【关键词】主题班会;德育;班主任;学生  班会是老师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班会的形式很多样,其中主题
【摘要】教师团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建设一支思想正、作风优、水平高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办学追求永恒的主题,而制度的刚性,保证了建设的规范性;人文的柔情,保证了教育的温度;成长的平台,保证了教师追求的热情。让教师坚守“教育即服务”信念,搭建平台引领团队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育科研策略,合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或者,这就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吧。  【关键
【摘要】近年来,各地依法治校工作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思路。依法治校背景下为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带来了新的契机,提升学生法治素养是推行依法治校的重要路径。本文试从依法治校的内涵及理念,找准与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工作的切合点,提出依法治校背景下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路径,实现真正的依法治校状态。  【关键词】依法治校;法治素养;学生  一、问题提出背景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摘要】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让教育也有了一些的急功近利,一些的急躁冒进,一些的高期待和不理解。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慢的艺术教育,学生的成长应该是一种自然绽放的过程,应该是一场减速成长的旅程。每个学生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不用怎么照料,就会很灿烂地绽放;而有的“花”,需要用爱心,细心地、耐心地呵护,需要漫长的等待。我们当教师的,都应该用心去宽待学生的“
本报综合消息 据统计,截至3月7日,广州市163万多名学生中有6743名不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100%解决问题。  3月2日起,广州市中小学生开展线上教育,学生不返校。疫情拉开了学生的距离,却阻断不了省市区各级政府领导对学生的关爱。省领导批示,在线教育必须通达我省全体中、小学生,绝不能有一个学生因不具备上网课条件而失学,市领导要求开展全面检查,做到线上教育“不漏一人”。  广州市
【摘要】简便计算,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速度,也可以使学生学到的定理、法则、性质等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开拓思路、增强思维能力、增加数学兴趣的一种题型。本文主要通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论述简便计算在小学数学运算中的重要性,以此给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同行们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重要性  简便计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方式,将复杂的数学公式通过相关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