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如此有用,但很多初中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甚至一些在小学阶段数学较好的学生,升入初中后数学成绩也不怎么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知识面拓宽了,数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增强了,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也有较大的变化,若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没有相应的变化就是越学越吃力,会逐渐产生害怕心理。现我们探讨数学兴趣教学方法。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探讨
我从教数学多年,了解到绝大部分六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七年级的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有多久,兴趣就会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大量的数学作业、测试使大部分学生很累,从而产生厌烦的情绪。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就是教材,甚至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然而新教材的内容安排较新颖合理而且生动活泼,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只要我们教师教法得当,能结合新教材,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面对新教材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人者心,莫先乎于情”,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每一节课教师都要面带微笑走人教室。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情感去感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把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到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狠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例如在教学《相反数》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小品表演:找朋友的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理解相反数意义的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如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薄弱的能不能学好呢?等问题,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三、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
在课堂导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北师大版),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2.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五、进行成功教育,适时激励学生,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做作业及课外活动中都会表现出各种积极向上,创造性的精神,一旦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鼓励,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微小的进步和成功之处,特别是中下等学生,我们都要经常给予正确的评价和表扬,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使他们从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例如,学生的这次作业如果比前次的做的好,教师可在作业上批上:“比以前有进步”。如果学生做题时,有独到的解法,则可以批上“解法独特,解题思路不同凡响”,短短的评语,简单明了,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能力。这些学生受到了评语后倍受鼓舞,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新的学习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成绩,使学生对手自己取得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恰如其分的自我欣赏和陶醉,这样才能经常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总之,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从多方面着手,力争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起良好地自信心,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数学学习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探讨
我从教数学多年,了解到绝大部分六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七年级的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有多久,兴趣就会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大量的数学作业、测试使大部分学生很累,从而产生厌烦的情绪。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就是教材,甚至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然而新教材的内容安排较新颖合理而且生动活泼,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只要我们教师教法得当,能结合新教材,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面对新教材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人者心,莫先乎于情”,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每一节课教师都要面带微笑走人教室。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情感去感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把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到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狠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例如在教学《相反数》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小品表演:找朋友的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理解相反数意义的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如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薄弱的能不能学好呢?等问题,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三、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
在课堂导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北师大版),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2.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五、进行成功教育,适时激励学生,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做作业及课外活动中都会表现出各种积极向上,创造性的精神,一旦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鼓励,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微小的进步和成功之处,特别是中下等学生,我们都要经常给予正确的评价和表扬,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使他们从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例如,学生的这次作业如果比前次的做的好,教师可在作业上批上:“比以前有进步”。如果学生做题时,有独到的解法,则可以批上“解法独特,解题思路不同凡响”,短短的评语,简单明了,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能力。这些学生受到了评语后倍受鼓舞,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新的学习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成绩,使学生对手自己取得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恰如其分的自我欣赏和陶醉,这样才能经常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总之,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从多方面着手,力争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起良好地自信心,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数学学习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