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戎冠秀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482a3710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开进了太行深处的平山县。我的家乡下盘松村成了八路军军械厂、被服厂的所在地,并成立了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青抗先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我奶奶1938年2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爷爷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爷爷是农救会主任,奶奶是妇救会会长,我父亲也利用给地主放羊的机会,为八路军传递情报。
  一次,有位重伤员,头上被敌人砍了6刀,奄奄一息,抬担架的都说没救了。奶奶先用温开水给伤员擦洗伤口,再敷上中草药。伤员牙关紧闭,喂到嘴里的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奶奶就用小勺,轻轻撬开牙缝,再用勺一滴一滴喂,半碗水足足喂了一个小时。看到伤员光着脚,奶奶就从我姑姑穿的棉衣里揪出一些棉花,为伤员包脚。最终奶奶把这名重伤员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分别时,这位伤员紧紧拉着奶奶的手,眼含热泪连声说:“您比我母亲还要亲。”
  奶奶救护过的八路军伤病员不计其数,但救护邓仕均的故事最具传奇色彩。1943年,邓仕均在八路军老五团任连长。战斗中左胳膊负伤,还打摆子(发疟疾),住在白求恩大夫曾工作过的花木后方医院。敌人扫荡时,邓仕均掉了队,和医院失去了联系,被日本鬼子追赶,奶奶凭着对山里地形熟悉,带着他摆脱了敌人,又给他找来吃的喝的和治疟疾的中草药。经过几天的细心照料,邓仕均重返前线。
  巧的是,1944年2月,奶奶和邓仕均都参加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并做了大会发言。在这次大会上,奶奶被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邓仕均被授予“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称号。
  (责任编辑:王仁锋)
其他文献
●陶俑:  早期出自北方诸省,如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甘肃、山西之秦、汉、唐墓出土陶俑甚多,形状各异,以仕女、文臣武将侍佣为主,兼有优伶百戏、十二生肖及其他玩偶等。唐以后彩釉陶制作尤精,所谓唐三彩更为其滥觞,三彩釉陶中的蓝彩器更以艳丽夺目、工艺难度大而著称,然其制作无论工艺价值及造型之神气日渐衰微。  以收藏价值与市场走向变化来看:  唐三彩多年前已形成居高不下的市场价格,仕女俑所谓“唐肥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