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思想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casdvg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教材中广泛渗透对比实验的思想,但是教师在教学中演示实验时往往忽略对比思想,通常只在临近中考进行实验探究复习时提出对比思想,这对学生掌握化学实验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对比思想,让学生熟悉对比思想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面对实验探究胸有成竹,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对比思想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原
  则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对比思想时,教师要明确对比实验的难易程度.有的对比实验,不仅过程复杂,而且内容较多,学生难以在规定时间完成.因此,教师在应用对比思想前要按照实验难度划分实验内容,在恰当的教学时间开展对比实验,先易后难,并在应用对比思想时为学生演示基本的对比实验过程.
  二、对比思想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策
  略
  1.利用对比思想,科学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对初中化学教学而言,主要是针对不同物质相反的性质来应用对比思想的.通过这些物质进行对比实验产生不同的结果,使学生在分析、总结中牢记两者的区别,科学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在讲“鉴别碱性溶液与酸性溶液”时,教师可以利用对比思想开展对比实验,利用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碱性溶液、酸性溶液,即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分别选择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作为鉴别实验试剂,将酚酞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变红,将酚酞溶液加入稀盐酸中则不变色;将石蕊溶液加入稀盐酸中变红,将石蕊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则变蓝.通过对比酸碱指示剂在两种溶液中不同的化学反应颜色,得出两种溶液存在的区别,方便学生区分,对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科学探究.
  2.利用对比思想,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初中化学知识繁多、零碎.在刚接触化学时,学生难以立刻感知新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对比思想,增设对比实验,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可以设置三组由学生完成的对比实验:第一组,把分别蘸着水、酒精的小棉花球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哪个被点燃;第二组,观察一小块煤、一根小木条,哪个更容易被点燃;第三组,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一支用透明玻璃杯罩住,一支放在空气中,比较两支蜡烛持续燃烧的时间的长短.通过这三组对比实验,学生即刻浮现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快速得出结论.只是学生刚开始时无法灵活运用该知识.于是教师增设一组化学演示实验:在事先准备的大烧杯里倒入100℃热水,并放入一块白磷,接着在烧杯上方放置一块长铜片,铜片一端放着白磷,另一端放着红磷,然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和对比,学生发现铜片上只有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水里的白磷也不燃烧,纷纷产生疑问.再用导管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这样,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总结,学生能快速掌握新知识,深刻理解燃烧的条件.
  3.利用对比思想,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在初中化学对比实验中,学生通过探究、比较影响事物的内外部因素,得出正确结论,提高化学素养.例如,在讲解关于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知识时,在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对比思想,引导学生探究对比实验.实验1,在敞口试管里加热铜粉;实验2,碳酸钠和盐酸在敞口锥形瓶里反应;实验3,混合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学生完成对比实验,得出结果:实验1的总质量增大,实验2的总质量减小,实验3的总质量不变.学生分析与探讨,总结出原因:实验1总质量增大可能是因为气体参加反应;实验2总质量减小可能是因为产生的气体逸出.于是改进实验,用橡胶塞堵住实验1的试管口,用气球封闭实验2的瓶口,再实验,发现实验1的总质量不变,但实验2总质量还是减小.学生再一次讨论得出实验2总质量减小可能是因为气球膨胀、浮力变大,导致质量变小.再次改进实验2,在气球中装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实验结束后倒入锥形瓶,吸收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实验后发现质量不变.通过对比探究,得出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能用来验證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不断设计实验、尝试验证实验得到结论,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提高了学生认识、总结化学规律的积极性.
  总之,应用对比思想是学生科学探究化学实验的一种基本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将在数学教材和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数学题目的求解中的方式叫作解题.一个学生储备的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的解题能力体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转换能力.一道数学题,要想找到正确的答案,学生就要明白该题目表达的意思和所求的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
在学习数学时,有些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建立数学模型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数学任务.这些学生没有意识到建模思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思路.将建模思路应用到学习数学中,有利于学生应用数学模型深入理解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应用数学模型灵活解决各类问题.  一、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几何问题  现以探讨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例说明几何问题是不是模型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是“C=2(a b)”.那么,能否把这
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及防御措施  杜永杰 姚淑珍 张桂红    水稻低温冷害可分为延迟性冷害、障碍性冷害和混合性冷害三种。    一、延迟性冷害  由于积温不足使水稻生长缓慢,各生产期顺延拖后,到秋季早霜前粒籽不能正常灌浆成熟而减产的称为延迟性冷害。  (一)产生原因  1、气候因素寒地无霜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频繁,年份积温不足。整个生育期温度偏低而使水
初冬,蛋鸡在第一个产蛋高峰期过后,产蛋量下降。当下降到50%以下时,对蛋鸡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可提高第二年产蛋期的产蛋量8~12%,延长鸡的经济利用期。  一些养鸡户来电话询问,蛋鸡人工强制换羽方法,根据当地养鸡大户刘新英等人的成功经验和请教一些专家介绍以下几种换羽方法,供养殖户参考。    一、激素法  就是通过给蛋鸡肌肉注射激素促进其停产和换羽,该法处理的母鸡产蛋量稍差。使用此法前12天去掉人工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内容.力的运动与能量基础原则是物质世界应用范围最广的内容,所以我们在学习物理这部分知识时,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不仅要掌握力学概念,也要掌握力学的学习思维.  一、巩固基础,提高力学受力分析能力  学好物理的关键点在于打好物理学基础,这样才能在解答物理题目时灵活使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除了要牢记物理定理中的文字描述,同时也要理解定理与概念的真实含义.  解答力学问题,最重要的就
摘要: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成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绊脚石.将生物科学史有效地利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传统教学模式下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合理引入 充分
高考是大规模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直接影响考生的教育前途.在此期间令我最兴奋的事情就是第一时间拿到高考题,看看考查了哪些知识、方法、能力,同时检验一下自己处于哪个层次级别.新颖、别致的题总会发人深省,2018年理综全国I卷第21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点曾几次出现在近年来的考题中.下面我谈谈对此题的理解.一、题目呈现  图中虚线a、b、c、d、f代表匀强电场内间距相等的一组等势面,已知平面b上的电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迁移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解高中数学题时我们经常用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够熟练运数学思维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迁移理论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迁移能力非常重要.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应该积极学习迁移理论,熟
香菜又名芜荽,是一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有特殊的香味,是调味蔬菜,在黑龙江省栽培比较普遍。香菜的主根较粗大,白色。子叶披针形,根出叶丛生,长5~40厘米,1~3回羽状全裂,羽片数1~11,卵圆形,有缺刻或深裂。花茎上的茎生叶3至多回羽状裂,裂片狭线形,全缘。伞形花序,每一小伞形花序有可孕花3~9朵,花白色,花瓣及雄蕊各5,子房下位。双悬果球形,果面有棱,内有种子2枚,千粒重2
板块问题是高中物理学中一类较复杂的问题,往往伴随着多个力做功、多过程、能量转化、动量守恒等一系列的问题.用到的方法也比较多,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图像法等,正因如此,这类问题思维含量较高,对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下面以一道典型的板块问题为例加以解析.  例题如图1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0.5kg,大小可以忽略的物块,以速度v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