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协高层聚首北京,共谋藏界发展大计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406340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本刊视点栏目组选题·统筹:白蔚王泊乔 执行:王泊乔
  
  编者按
  
  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收藏家协会组织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刊特派记者驻会进行全程采访,专题报道此次盛会。本次论坛是2001年以来,在上海、广州、西安分别召开的前三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研讨会暨全国收藏组织秘书长联谊会”基础上,定名为“第四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参加论坛者大都是全国收藏组织的负责人及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或收藏家。会议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讨论,据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杜耀西介绍,本次高层论坛论文及演讲观点明确,论述丰富精彩。1.充分反映了中国民间收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反映了收藏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反映了我国民间收藏文化的现状与良好发展趋势,我国当今出现的“收藏热”是太平盛世的重要标志,是群众文化素质日益提高的必然;4.指出了目前收藏活动中的一些问题、不足和对策。杜会长认为,我国民间收藏文化事业和全国民间收藏组织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国的民间收藏事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这次高层论坛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民间收藏文化事业的新发展。
  
  人物
  出席此次会议的嘉宾有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领导等。著名文物鉴赏专家史树青、耿宝昌、杨伯达,著名鉴藏家马未都等以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各收藏组织的会长、秘书长、未建立收藏组织的省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的特邀代表;还有嘉德、翰海、中贸圣佳等拍卖公司代表及古玩市场、民间收藏馆、中国收藏家协会单位会员的代表等共一百五十多人。
  
  观点
  
  参加这次论坛的代表们共提交论文近60篇。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民间收藏文化宏观性问题的研讨;二是对民间收藏文化不同方面、不同认识问题的研讨;三是对民间收藏文化中某些专业技术性问题的研讨。特摘录精彩观点如下: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打造中国收藏家协会“金字招牌”
  我们的任务之一是主动搭起一座民间收藏与艺术创作、拍卖、销售互相协调发展,实行行业自律的桥梁。
  二是维护收藏者的权益。要大力制止社会上不守法的单位或个人以赝品、伪品干扰收藏市场甚至破坏收藏家协会以及销售、拍卖单位的声誉。 三是精心培育和打造富有特色的收藏家协会品牌,提升民间收藏活动的品位,扩大协会的影响力。
  伸国文物学会会长彭卿云:呼吁出台“民间收藏法”
  其实,收藏行业至今尚无专门法律可依。文物保护法只管文物品的收藏与流通,商业市场法律法规管的只是市场商品交易。加之全国收藏业至今尚无政府部门专管,“无法无天”,久而久之,必将导致一部分人道德淡化,义利失衡,必将助长制假贩假的不正之风。为此,各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制订“收藏法”,强化管理制度,确保经营有序,乃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路东之:正视民间收藏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进程,随着前所未有的大兴土木,无法统计的大量文物散落在民间。在这个国有文博系统无力顾及也难于掌控的巨大层面,正是收藏家、收藏爱好者们承担着保护文物的使命和作用,并进而完成着收藏、整理、研究文化遗产,弘扬华夏文明的工作。从这个角度上,正视民间收藏、正视藏在民间的文化遗产并给予正确疏导与合理利用,适时发展并引导支持私立博物馆事业,应该成为我们整体文博事业的一个方向。
  黑龙江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春来:早日为藏协、藏人正名
  常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国民间收藏组织和收藏者的名称,可谓五花八门,已经出现了严重混乱的局面。以几个很有影响的大城市为例,北京市第一个民间收藏组织叫“东方”,上海叫联谊会,天津叫收藏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今年九月刚改为收藏协会。至于省市级收藏组织,叫收藏家协会居多,也有一些省市舍弃了“家”字,叫收藏协会。作为收藏组织,连个起码的名称都统一不起来,何谈文化大国,收藏大国?民政部门在办理注册登记决定协会名称时,多数掺杂了些个人的意志与偏好,这可能是造成名称混乱的主要源头。依我看,收藏组织的名称还是尽快规范一下好。
  上海虹口区收藏学会 吴丈民间收藏处于“三困”阶段
  我们认为收藏目前进入了“三困”阶段,困扰、困惑、困境。首先是“收藏”的地位不高。一些收藏组织连稍微像样点的办公地方都没有,社会总体上对收藏不够重视。其二是收藏组织的经費,说起来寒酸、惭愧,会费收不了多少,赞助大都是“一次性”的,没有经费的支持就没有活动,这样的收藏组织还有什么生命力?再说收藏市场的境况,收藏市场给收藏者提供了一定的藏品,但由于新的、假的、破的充斥市场,弄的人们看不懂也看不清,于是什么眼力、魄力、实力都不管用,大家都不愿轻易出手,市场也循环不起来。总之面对“三困”,带来的是新隋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通过不断研究、实践,从而开创收藏的“三新”——新领域、新水平、新局面。
  苏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张正望:有所作为,才有地位
  如何提高民间收藏组织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呢?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总结兄弟收藏组织的经验,深深体会到/外字:“有所作为,才有地位。”首先,主动开展各种活动是协会提高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1.定期交流学习,相互切磋收藏;2.不断开拓创新,丰富活动内容;3.加强宣传阵地,努力办好会刊;4.加强横向联系,扩大对外交流;5.开展公益活动,搞好社会服务;6.加强藏品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其次,增加造血功能是协会提高经济地位的重要保障。1.创办“收藏艺术品鉴定中心”,从咨询服务中收取费用。2.设计、制作收藏文化礼品,在销售中得到利润。3.利用藏品交流、拍卖、展览等,提取一些报酬;4.举办收藏知识培训班,弥补协会经费不足;5.学习国外行业协会经验,建立收藏文化基金会。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徐湖平、秘书长章义平:收藏协会要走官民结合道路
  政府需要扶植和引导收藏协会的正常发展,但是我们的协会要强调群众性,毕竟这是一个群众社团。我们要借助政府的优势,借助他们的人才构成、技术力量、场所优势,以此促进协会的发展,让协会活动更好地开展,比如我们的协会就借助了南京博物院的优势,同他们共同组织了几次比较成功的活动,而这仅依靠民间是无法完成的。
  山东省收藏家协会会长 王济纽收藏是一种品位
  收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层次和品位的象征,任何一位藏有稀世珍品的收藏家都会受到周围人的青睐和众人的尊敬。古今各种艺术品收藏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我们深深感到活动是协会的生命,只有不断举办影响大的活动,协会工作才能不断争创新的佳绩。   湖南省收藏协会会长 熊传薪:民间搞收藏会破坏文物吗?
  目前收藏活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对文物保护与民间收藏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有人认为民间不能搞收藏,只能由政府收藏,民间收藏就会破坏文物。实际上,这是對新文物法的一种片面的理解,这种理解会造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失;二是对文物与收藏品的概念有些片面认识。收藏品不仅仅限于文物,而存在于社会民间的大量民俗工艺品,目前还不算文物,如果把民间工艺品都称之为文物,势必对文物概念产生模糊认识。
  河南省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 宋国玉:收藏者合法权益受换需要“四个依靠”
  现在广大收藏者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有谁为他们协调,讨回公道,尽可能减少损失。从湖南省和河南省处理此类事件中,可以得到启示。具体讲,维护收藏者合法权益,要做到四个依靠。1.依靠法律援助;2.依靠收藏组织;3.依靠新闻媒体;4.依靠自身保护意识。
  甘肃省收藏家协会会长 鲍建和收藏协会如何发展壮大
  收藏协会如何才能发展壮大,一直都是各藏协负责人在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据我们在甘肃收藏协会工作中的实践,有如下几条经验与大家探讨: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民间收藏品位;3.举办收藏展示活动,增加协会凝聚力;4.丰富民间收藏成果,放大民间收藏效应;5.锁定协会发展目标,进军国际艺术市场。
  北京收藏家协会理论培训部主任 刘建业:谁来订立藏品鉴定标准?
  在鉴定实践中,权威专家不断受到市场的挑战,而市场的评鉴又常被专家嗤之以鼻。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普遍现象:“专家们鉴定过的宝物,到了拍卖公司被斥为赝品,而拍卖公司推出的不少拍品又被专家认为是假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个鉴定主体,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权威鉴定机椒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同样可以被一个小拍卖行否定),没有一个裁定真理的组织(目前只有靠法院)。收藏家们为自己的藏品得不到确认而焦急,投资者被众说纷纭的审定弄得不知所措,收藏爱好者被各种截然相反的鉴定理论和经验搞得不知相信哪一个。解除这种混乱局面的一个办法,就是要从法规制度上进行调节。首先是从机构上,从国家到地方都应建立一个权威的藏品鉴定机构,除解决公家收藏鉴定外还要承担起民间流散文物鉴定的职责,对于有争议的藏品,可由这个机构做出裁决,这样就避免了令出多方、各执一词的现象。
  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上海市收藏协会理事吴士保:民间收藏与理念更新
  现在民间收藏活动中,有一股惟古为崇、非古莫藏的风气,面对当代的“现玩”则不屑一顾。这种轻视现玩的观点,其实是不懂得艺术品的价值规律。虽说艺术品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但艺术品市场价值内在要素,却有它的共性。一般来讲,有六个方面的要素,即:1.材质;2.工艺;3.题材;4.时间;5.数量;6.知名度。在这些要素中,前三者是相对稳定的,而后三者却是在变化中发展,有时甚至是剧变。所以说,今日的古玩,必定是昨日的现玩。我们认为传统收藏品今后在藏市将唱主角,因为它们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且不可再生。而国外的收藏文化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将会对藏市有一定影响,如世界名表、油画、烟斗、打火机等藏品在未来的藏界会有很大的优势。
  北京浩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宏:推动中国收藏产业化进程
  中国收藏家协会作为中国收藏业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它的出现对增强全国收藏爱好者的文化修养、提高收藏者的文化水平、促进收藏者的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为了促进中国收藏业的发展,应成立民间收藏经纪人培训中心,完善国内外交流、学习的相关机构,大力推广国内外收藏品的展览展示、鉴定与咨询、交流等服务性业务。以科学化、正规化、法制化的管理推动中国民间收藏文化事业的发展。因为,从走向市场、完善交流的角度而言,中国收藏产业还是刚刚起步。
  台湾省中国古代生活博物馆馆长 高宝树:“收藏”是人类文明轨迹的延伸
  我爱“收藏”是由于“收藏”是人类文明轨迹的延伸,更是历史的见证。籍由中国古代生活文物的收藏与展览,不仅拯救与保存了难得可贵的国家文物,对学校、社会也有启迪教育的功能。尤其在台湾政局紊乱之际,文化教育不啻为稳定和平与认知中华民族的桥梁与巨大力量。
  
  思考
  
  少念苦经,多干实事
  据记者观察,这次会议各协会谈老调、发牢骚、念苦经的不少。多次听到呼吁政府重视的声音,反复论述“民藏是国藏的重要补充”观点,反映藏协工作难搞,资金缺乏等问题。上海收藏协会吴少华会长说:藏协的功能既是服务者、宣传者,又是协调者,还有中介的作用。首先,它要向会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种服务最好是公益性的。协会把舞台做大,让会员有机会在舞台上演戏,演得好,那么协会可以向观众要效益,这个观众可能是某个企业家、某个政府部门等等。
  
  藏协会成为垫脚石吗
  记者在采访南方某藏协会长时,听到了一些“惊人之语”。他说:收藏协会的现状跟目前热火朝天的藏市其实是不对应的,今年秋季艺术品拍卖当中,嘉德拍出4.8亿元,翰海总成交6.2亿元……2004,年文物艺术品的成交总额近70多亿元,但收藏协会到底在其中起了多大作用,大家心里都明白。随着艺术品市场进一步的成熟和发展,一些新机构、新力量的介入,藏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藏协,可能将会被淘汰,从而为新兴的收藏队伍起到垫脚石的作用。
  
  有所作为,才受重视
  无论从新《文物保护法》中明确了个人拥有文物的合法性和合法流通的可能性的条款,还是现在各文物主管部门大力推行的鼓励民间收藏、批准各地成立收藏协会、准许开办民间古玩市场、批准私立博物馆的举措,都说明国家对民间收藏并不是不重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并不是不支持。作为藏协来说,不应总跟国家站在对立面,这很不策略。苏州收藏家协会会长张正望说民间藏协应有所作为,才受重视,这才是关键。
  
  第五后“会议”谁来承办?
  据本次论坛会议代表称,此次会议无论从地点、档次、规模、代表结构、出席领导嘉宾、会议内容及形式与结果来看都很好,可以说比以往三届更务实,其中一大亮点是收藏类主流媒体聚在一起,当属首次。此外还有一大收获是近60篇论文蔚为壮观,尤显成功。但缺憾是“第五届会议”无人应接!这是为什么?试想,如果2005年的今天,这个连续四届的年会,没有如期再继续,全国万千个“中层、低层”的民间收藏组织和会员、藏家、藏友及收藏爱好者会怎样看待?这才是真正应该研究的“论坛”课题。
  
  民间收藏活动何时能团结起来扩大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还听到几位代表忧虑地说,他所经历的“第二届广州会议”,夕哋参会代表仅去了北京、山西、陕西的几位藏界人士,与会代表大量缺席成了历史遗憾。“第三届西安会议”主办方则拒绝收藏类媒体采访会议。本次会议(除参会收藏类媒体外)依然是少有大众媒体的报道和宣传,影响力自然小了,意义和作用有多大不言自明。因此,他们认为“第五届会议”承接也好,不继续也罢,与藏协广大会员及广大收藏爱好者有何关系呢?
  
  《收藏界》读者来稿来信总结
  推动和促进中国收藏界发展的十大因素
  一、经济高速增长,股市低迷风险,投资转向艺术市场
  二、传统文化回归及其深厚潜力爆发成为推动国家强盛的利器
  三、媒体传播的导向
  四、成千上百万各个层面的收藏爱好者的参与
  五、藏品与艺术品一线市场的带动——主要是拍卖行
  六、藏品与艺术品二线市场的交易——如古玩城、旧货市场、艺博
  会、画廊、工艺品店及各种藏品、艺术品展销会、藏品交易网站等
  七、藏品与艺术品三线市场即数十万藏家、藏友自发的藏品交流交易活动
  八、博物馆、收藏馆及各种展览的影响
  九、藏界各类鉴赏、鉴定专家及名人、名流、名家的影响
  十、各地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收藏组织及相关活动的推动
其他文献
甘肃瀚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将于2005年12月9日至11日在兰州飞天大酒店举行2005年秋季艺术精品拍卖会。  此次艺术精品拍卖会经瀚珑公司工作人员半年多的精心准备,并在国内外收藏家的大力支持下,征集到了280余件精品珍宝。拍品分中国书画、古董珍玩和油画三部分。  其中,中国书画部分汇集了中国明清至近现代书画作品200余件,包括王吴昌硕、陈少梅、刘奎龄、张大千、溥儒、冯迥、王雪涛、傅抱石、徐悲鸿、李
期刊
河南省日信拍卖有限公司是经国家文物局首批颁发“文物拍卖许可证”,有一。二、三类文物拍卖资质的综合性拍卖机构。公司现已发展到每年定期举办春秋两次大规模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另外又有两个专场拍卖会,这样您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日信的文物交易平台上做好文物艺术品投资,为了更好发挥文物大省,地处中原、藏品丰富,有征集、鉴定,拍卖高古瓷经验的优势,传承日信“真,古、美”的拍卖文化,河南日信将继续与各界友人精诚合作,弘
期刊
在中贸圣佳秋拍前夕,书画圈内就传出这样一句话:“今年秋拍看老崔。”12月9日,虽已是京城寒冷的季节,却丝毫未能阻挡国内外买家和藏家前去看中贸圣佳预展的热情,尤其是美籍中国画家崔如琢先生拍卖专场预展作品前,更是观者如云,人气显旺。  尽管事前人们对这一专场看好,亦有专家预测本场拍卖的成交率将会刷新老崔的最高记录,但众所周知,以往国内当代中年画家作品拍卖能有七八成的成交率就已属佳绩了。对此,一位收藏家
期刊
衣着随随便便,为人朴朴实实,谈吐随随和和,绝想不到他是鼎鼎有名的画家、鉴赏家、收藏家。这就是崔如琢先生,在圈子里大家亲切地称他“老崔”。令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是,身为画家的“老崔”,不经意间在收藏上也“玩”出了一片新天地。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为崔先生作一个对话节目,哈逢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在崔先生家做客,崔先生一时兴起,拿出自己的藏品请文老过目:徐悲鸿、石涛、八大、张大干、米芾长卷……一时连见多识广的
期刊
斋号问梅堂、玄壶居、丹若居、别署狂花居士。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国画艺术报》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副主任,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  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五、六、八届中青展,第三、四届全国篆刻展,首届、二届、三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提名展,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等大展。出版有《程风子篆刻集》,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美术报》、《文艺报》、《江苏画刊》、《书法导报》、《中国书法
期刊
清宫龙锦归国  近日,一件稀世清宫文物—龙锦在历经一个世纪沧桑之后,被文物专家刘幼铮护送回国。这件龙锦最终将留在天津。龙锦为清代宫廷自制,尺幅巨大,是皇帝临朝仪仗中的帷帐,置于皇帝宝座之后。该龙锦是迄今为止海内外所见最大尺幅的龙锦,高 183厘米,宽193厘米。龙锦运用了京绣中的满绣工艺,采用了齐针、滚针等多种绣工针法。主题图案为一龙游于海水江崖之上,占满整个平面。构图粗犷,显示出清代早期的风格。
期刊
由英国Baldwin’s Auctions Ltd拍卖公司、香港马德和钱钞有限公司、新加坡Monetarium(s)Pet Ltd公司和美国RonMdJ.Gillio Anctions公司联合举办的“香港第39届钱币拍卖会”,于不久前在香港九龙弥敦道50号——金域假日酒店“丽晶厅”举槌。   本次拍卖会推出中国、日本等东南亚钱币1476项,其中包括金、银、铜、镍硬币及近现代纸钞。令人瞩目的是这次拍
期刊
瓷器如果保养不当,会严重危害瓷器,不利于瓷器长久保存,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应该精心保养。瓷器的保养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同时,对瓷器的保养,也不能对瓷器造成保护性损害。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期刊
本人读了《收藏界》总第19期题为《由崇祯通宝背“十二两”看明钱特征》一文,认为有的地方与事实不符,自觉班门弄斧,向先生请教。  一、董大勇先生在文中说到只见过明代“洪武通宝”及嘉靖、天启等背十一两的钱,从未见过崇祯背“十二两”钱。先生在古钱币鉴赏中,虽然见多识广,但没见过这样钱也是不足奇怪的,因为这样钱存世稀少。但在中国古钱币几乎所有图书图谱中都有一枚“崇祯通宝背十二两”大钱,不过文中这枚钱文、直
期刊
吴湖帆,现代绘画大师,书画鉴定家。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  吴湖帆名倩,本名万,号傅庵、东庄,别署丑翼燕。斋名梅景書屋。生于1894年,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之孙。他家世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其宅为明代金俊明“春草闲房”旧址。自幼受家庭熏陶,拜陆廉夫学画,赴上海后办书画事务所、正社书画会。1939年设梅景书屋招生授徒。他生于甲午年,便和梅兰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