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智能培养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方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c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作为核心能力,把地理空间观点看成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之一。地理空间能力对学生获得地理信息和处理地理问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应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高中地理 作业设计 空间智能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116
  地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门研究空间的学科,任何地理要素必然要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并展示出自己特有的形态、颜色和大小。因此,地理学的地域性特征是培养学生空间智能的独一无二题材。地理空间能力是指个体有意识地建构地理空间观念,基于地理空间表象以及要素构成等建立地理感知,之后再以地理空间原理以及规律为指引进行空间定位,分析、判断、概括地理要素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地理语言描述不同空间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能力决定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地理空间能力构成要素关系示意图
  一、设计阅读地理图像类作业,构建学生地理空间观念
  地理图像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是其他文字无法替代的。本文所描述的地理图像主要包括地图、等值线图、景观图、示意图和区域图等。教师在设计地理课外作业时,要充分结合地理图像,要求学生通过认真读图、析图和忆图,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做到通过归纳有用信息来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用图和析图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这类作业设计要注意尽可能将题中的已知条件和知识点通过各类图形去表达,文字叙述不可过多。
  如图示洋流中①为暖流,②为寒流,③位于北半球,④位于南半球。
  二、设计实验操作或模具制作类作业,提升学生地理空间感知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与理、化、生等科学类学科一样,包含很多实验性的内容,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古人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教师注意要挑选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或模具制作,并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便于学生课后操作。实验设计的内容一般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或是不常见到的地理事物。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事物变化的感性认识,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在吸引学生兴趣和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例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高一自然地理中较难的知识点,尤其是季节变化规律的学习,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昼夜长短变化随太阳直射点变化的空间变化图,不少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很难理解。通过直观的教具制作和模拟演示,学生很容易就建立起了关于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变化的空间变化图,进而也就能很好地理解了这个知识点。再如,地转偏向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根据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难以理解,如果教师设计验证地转偏向力的实验作业,让学生课外亲手操作、观察和讨论,就能使地转偏向力看得见、摸得着,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由闻、见到知到行,在加深学生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三、设计绘图填图类作业,培养学生空间定位与分析能力
  地图是最简明直观的教科书,是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手段与方法。设计填图绘图类作业,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够提高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和其他地理素养。《地球的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等章节中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在讲解时可让学生用绘图或填图的方式,将平面图转化为立体图。教材中的插图除照片外,大部分都是平面图,学生很容易产生错觉,长时间观察,只注意长宽大小,却忽略了高度和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重视学生三维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完副热带高气压的成因之后要求在一个长方体的透明塑料盒上绘制一张立体的低纬度环流模式图,并用演示的方法向同桌说明其形成过程。
  四、设计观察类作业,培养学生空间分析、表达能力
  观察对地理学的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魏格纳通过对《世界地图》上大陆轮廓的观察,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牛顿通过对月球、行星等运动的观察,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大自然与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观察内容。《地球的运动》章节中,涉及的“日出日落方位”和“正午太阳高度”等空间概念是高中地理中的一个重难点,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在讲解时可布置观察类作业,如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及正午太阳高度正午物影方位和正午物影长度可选取参照物,间隔几天观察当地日出,写观测日记或拍摄照片并用地理语言附文字说明。观察作业不仅可以应用于自然地理,也可以应用于人文地理。如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农村的稻田景观、规模大小、耕地是否破碎及劳动力数量等,并关注水稻种植的季节、天气等现象,可书面描述,也可根据学生特长和爱好课堂口述、绘画展现或拍摄影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学生建构了正确的空间表象,在大脑中形成直观感受,从而加强对相关地理事物的理解。
  地理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体验与感知空间位置、了解与认识空间结构的范型,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学习和训练,来进一步认知和解释周围现实生活中的空间问题,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理论,主张从做中学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从做中学”原则要求学生亲自接触具体事物,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再根据所获取的感性知识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达到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的地理作业,让学生在思考、操作、动手、画图、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于勇德.高中生地理空间能力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扎贤明.浅谈地理教学中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改革,2009(9).
  [4]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白絮飞.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品牌亟待升级 目前,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一个特点是朝着品牌化方向发展。去年,行业遭遇寒流,品牌企业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关于品牌,我认为建立一个品牌需要花钱,需要
[摘 要] 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要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做足课前准备工作,重视课前的导入环节,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教学有效性 导入 探究式教学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78  提高教学有效性一直是各学科教师
2010年11月13日,阳港在河南省潢川县张集镇举办了一场大型营销活动。河南省潢川县一级代理商唐元松和张集镇的经销商龚长志参与了此次活动。到达张集后,工作人员到乡村发放宣传
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素质教育不得不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联系实际还要结合好课文,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初中语文学习是小学与高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也许对初中的长篇课文没兴趣,教师可挑选一些有内涵的文言文或者是有意义的童话故
目标即过程,分过程集合为总过程,分目标集合为总目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分目标(即分过程)可分解为:提取信息、放大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各个阶段目标
(本刊记者:刘成伟)山东联创节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创节能”)(300343)7月18日晚间发布公告,确定本次发行股票的发行价为28.1元/股。此发行价格对应的市盈率为25.01倍。公司
“产业升级”成为2010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热议的话题。一时间,升级群体中的骨干企业、中小型企业成为各类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诸如某某企业新增生产基地,占地几百万平
2011年1月8-10日,中国航天基金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了“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2011年工作座谈会”。四季沐歌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的“老”成员,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将航天技术
一、学困生转化的意义第一,教师没有权利选择学生,“有教无类”是教师的本分。作为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付出真诚的爱。无论他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关爱,不能因为成绩或是品行问题而遭到歧视、漠视。相反,对于那些“问题学生”,教师应该付出更多的关爱,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转化他们,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第二,学困生的能量一点也不低,有的学困生往往左右着班级的学习风气,成为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