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帝后服饰图样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饰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具有遮体、御寒、防暑的功能,还有美化的作用,蕴涵着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封建社会,它又是统治者用以维系社会秩序,“严内外,辨亲疏”,“分等级,定尊卑”的工具。
  各个朝代都有各具特点的冠服制度,载入典章。清朝满洲贵族取得政权之后,即把冠服纳入典章制度,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日渐完善。《大清会典》记载:“凡供奉皇太后、皇帝、皇后御用冠服、妃嫔暨皇子、公主朝冠、朝服,皆依礼部定式,敬谨成造。”将各类冠服定式绘图附说,载入《大清会典图》。
  内务府是直接服务于皇帝及其家族和管理宫廷事务的专门机构,其下设有七司、三院和其他机构。七司之一的广储司,设有六库、七作、二房。其职能之一,就是负责验收、保管供用皇帝及宫内礼服、四季衣物、金银珠宝、绸缎、器皿等物,验收江宁、苏州、杭州等处织造运京绸缎,备办皇子、公主婚嫁仪物等。如缎库专门负责保管“上用”和“官用”的绫、罗、绸、缎等各色织品,衣库专门收贮各式朝服及八旗兵丁棉甲等。
  广储司所设的作坊内还有染作、衣作、绣作、帽房、针线房,各作置有司匠、领催、匠役若干人。分别负责承作洗染各种皮、棉、绸缎,缝作各种冠服及鞋袜、四季衣物,绣造各种领、袖、补服、荷包等物。
  内务府所设的其他机构中还有造办处、三织造处、染织局、绮华馆等。在造办处内设有如意馆、画院处、金玉作、绣活处等作坊,负责承办设计拟画衣物绸缎花纹稿样,绣作“上用”朝衣、礼服、袍褂、被褥等和制作金银、宝石首饰等。织染局、绮华馆则负责织染绸缎布匹等。
  


  三织造处,即江宁、苏州、杭州处。主要负责织造御用和宫用绸缎纺织品。其中江宁织造主要织造大红蟒缎、大红缎、片金、折缨等,苏州织造毛青布匹等,杭州织造各类纺丝绫、杭袖等物。三织造绸缎花样、颜色、数量皆由广储司缎库、茶库拟定,花样由如意馆、画院处设计画样呈定后,交由三织造照式承办。如《大清会典》所载:“在京有内织染局,在外有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织造局。岁织内用缎疋并制帛、诰敕等,各有定式。凡上用缎疋,内设染局、江宁织造;赏用缎疋,苏杭织造。”
  故宫博物院除藏有大量皇帝、后妃各式冠服、靴袜成品,以及色彩艳丽的绸缎面料外,还藏有许多服饰图样。仅故宫图书馆收藏的各类服饰图样就有370余种3400余件,展示出清代帝后及其家族服饰的生产过程和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及纺织业的发展水平。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服饰图样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帝后朝袍、龙袍、朝裙、龙褂、马褂、敞衣、紧身、褂襕、坎肩、被褥、靠垫、迎手、彩幌、香囊、荷包等等。以其绘制方法可分为按身材原大裁剪的尺寸纸样和色绘各式花纹的小样二种。墨绘、色绘和朱墨二色绘皆有。其绘制时间,据署款、折奏可知,大多是清道光以后和同治、光绪时期。有的上署有画工姓名,如“臣沈贞恭绘”、“臣沈世俊恭绘” 、“臣沈振鳞恭绘”、“谢醇恭绘”等,有的还以楷书注明“照此样各色面料若干等”。仅择要简介如下。 br>  冬朝袍前后式尺寸纸样,海龙缘银鼠筒,样上签注:“照此样明黄缂丝一件”,又注:“此件系缘海龙朝袍,所画海龙处须留原身地尺寸,以备京内绷做海龙”。说明此样发交江南织造照片织造袍服面料而后送京内加工成衣。纸样色绘甚精。 <
  


  各式袍服面样,为同治七年初筹办皇帝大婚特交江南三织造承办的各项活计。这批图样保存比较完整,附有《养心殿造办处奉旨传交江南织造备办各项活计红折》一件并附活计单一件。据此“红折”称:“三月二十一日太监范常禄传旨:著总管内务府大臣瑞常、明善传知造办处,照交下应予备皇后所用等项活计画样一份,传办各款活计单一件,著造办处善写红折一份,传交江南织造必须妥为筹办,勿许推委迁延。钦此。”此折钤有“养心殿造办处”满汉文朱色方印,并署“同治七年三月”。
  据“活计单”所列目录及其编号可知,正项目录共列一至九十六个号,末附“另”字目录号为一至五十号,二者共为一百四十六种。其中一至十号为明黄、石青缎五彩金龙朝袍、朝褂、披肩、彩帨、龙袍共十种,分别依此样织造缂丝、绣江紬、绣实地纱、绣芝麻地纱、纳纱直径地纱等面料各若干件,总计为八十件。并注明:“以上朝袍、龙袍俱随领、袖、袖装”。
  自十一至十八号为各色花纹敞衣面十八种,每种要求织造若干件,共计三十二件。其面料为“大红金双喜字百蝶”、“明黄海棠花卉”、竹叶、藤萝花、碎朵兰花、荷花和桃红百蝶等。
  


  自九十三号至九十六号所列为马褂、紧身、褂襕面样四种计四件。
  单中于后说明:“以上敞衣、褂襕、马褂、紧身,边俱随身花样”,“以上褂襕、马褂、紧身俱要对襟”。“以上绣衣服料有金字者俱要平金字”。
  活计单中还列有织造“绣石青缎五彩金龙女领袖”、“石青五彩缂丝金龙女领袖”各“三十分”;织造各色缎共六十连、各色纺丝、绉绸共一千八百件。
  活计单的最后附有谕旨。一为三月十七日太监范常禄传旨:“所传江南朝袍、朝褂、龙袍、有水褂、无水褂、有水袍、无水袍、敞衣等,均身长四尺四寸,其朝裙、马褂、紧身等,均著合计身长尺寸织办。钦此。”以上颜色俱要鲜明。二是三月二十六日太监范常禄传旨:“著传知各该监督织造等,按照所传江南活计单妥为赶紧成做,统限于同治七年内陆续解齐,勿得迁延推委。钦此。”此后尚附各式衣样签条,如朝褂前后式、朝裙、十二章朝袍前后式、十二章龙袍前后式,有水八团龙褂、夏季无水八团龙袍前后式,有水八团龙袍前后式。
  经过核对,图书馆现存服饰图样上的号码、名称,与活计单所录,除个别缺失外,大都相符。
  此外,馆藏图样中尚有大红缎地五彩金二龙戏珠地平毯、红缎绣五彩凤金双喜字轿样、黄缎绣九团凤被、褥样、黄缎绣九团龙被样、被头样、褥样及明黄缎地绣五彩九金凤被纸样等,所画亦很精好。虽在活计单中不见载有,但据所画纹饰色彩可知,也是为同治大婚时筹办的活计图样。
  


  光绪年间如意馆画工绘制“慈禧衣样六件”,这六件衣样分别是:油绿地竹石紧身衣样、粉地大枝竹子紧身衣样、白地大枝竹石紧身衣样、红地大枝竹子紧身衣样、雪青地大枝竹石紧身衣样、宝石蓝地整枝竹石紧身衣样。在其首张衣样上浮签注明:“光绪三十年二月三十日喜寿交老佛爷锦(紧)身衣样六件,系如意馆画。著浮收听要,随湖内特记。”这六件衣样均为色绘,精细艳丽,并有大襟、对襟之别。既可弥补院藏慈禧衣料花色及其成衣的缺漏,还可用以校核院藏相关衣服。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现藏的清代帝后服饰图样,尽管画工具有十足的匠气,艺术性甚差,但所具有的时代特点却很鲜明,是清宫仅存的服饰面料图样。对于研究清代晚期帝后冠服制度及其服饰纹样的发展变化,了解清宫帝后服饰面料的生产制作及同治婚庆等相关事宜,均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明代嘉靖、万历和清代康熙是中国五彩瓷发展的三个黄金时代,但是这三个时代五彩瓷品种是发展是大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在,嘉万五彩实质上主要指的是青花五彩,而康熙五彩主要是釉上五彩。    谈五彩瓷,首先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品种。明代釉上五彩瓷源于金代五彩瓷,元代时也有烧造,但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在明代,特别是嘉万时期,但相对而言,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要远逊于青花五彩。釉上五彩是以红、黄、紫、赭等色彩描绘纹饰以已经
期刊
尽管元代时已经创烧了釉里红,但是釉里红真正大量烧制还是自洪武开始。洪武一朝,瓷器多以釉里红、青花大器为主,其中釉里红生产的数量最多,也最为珍贵。釉里红的大量使用极有可能与朱元璋的尚红有关,“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不仅衣服如此,甚至他还曾“以红色为贵”要求宫中内外皆以红色作为宫中装饰的主要色调。可以说,洪武釉里红更多的体现了一种王者之器,精品瓷器大气磅礴,红色纯正,纹饰虽多为花卉,但都精美绝伦。从传
期刊
2006年9月27日,著名美术教育家、肖像画家张振仕绘《毛泽东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幅“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像母本”系北京华辰拍卖公司从一位美籍华人手中征集,估价100万至120万元,编号0139,拟6月拍卖。5月中旬消息甫出,社会各届反响强烈――新浪网统计,绝大多数网民反对――而2005年6月北京另一家拍卖行拍卖毛泽东赠印尼总统苏加诺《富贵长青》(齐白石、陈半丁合作)受到处罚也是前车之鉴。“拍,
期刊
青花瓷器成交的前10件珍品分别出自元代(3件)、明永乐(2件)、明宣德(1件)、明成化(1件)、清雍正(1件)、清乾隆(2件)六个时期,从时代分布的数量来看,元青花依然是青花器中的王者,明代青花仍然最受追捧,清代青花乾隆器价格较高。    上榜的3件元青花是常见的元代青花典型器——大罐,榜首的一件是香港佳士得以2268.4万元成交的“岁寒三友”图罐,第二件是北京华辰以1452万元成交的缠枝牡丹纹罐
期刊
如果把抢救国宝的人也称作国宝,那么,抗战时期,易培基、程沧海、马衡、吴玉章、高炎武等冒着枪林弹雨,与凶残的日寇斗智斗勇,为中华民族抢救下几十万件国宝,这些勇士当称之为国宝;在各种特殊时期,王懿荣、刘铁云、罗振玉、叶恭绰、张伯驹、张大千等人,或抢救或捐献文物,同样可称为国宝。当代不少学问家、鉴定家、收藏家,承继先辈传统,如徐森玉、启功、马承源、庄万里、潘达于、钱镜塘、顾丽江、孙伯渊等许多位,还有本文
期刊
清代的瓷器烧制工艺,以康、雍、乾三朝所达到的水平最高,主要表现在各个彩釉品种的成功烧制上,特别是珐琅彩、粉彩及各种色釉瓷的成就表现更为突出。专家认为这一段时期的色釉瓷“釉色绚烂缤纷,品目繁多,有模仿自宋朝瓷窑体系的汝、官、哥(如TOP4清乾隆仿哥窑釉双如意耳壶、TOP7清雍正仿哥窑釉弦纹洗口瓶)、钧及龙泉等名窑的釉色,也有取材自明朝孔雀绿、宝石红、霁青及娇黄等的绿、红、蓝、黄色台系。而胭脂红、豇豆
期刊
就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来看,清代汇编了历代书论、名帖,收藏了各家书迹、碑刻,功绩卓著,规模空前,是书道中兴的时代。从整个清代书法来看,嘉庆、道光前为帖学期,嘉庆、道光后为碑学期。帖学期又分为宗董其昌和宗赵孟俯。碑学期以嘉庆、道光之交为唐碑期,咸丰、同治至宣统为北碑期。从各种书体实际来看,可归纳为三项:即草法之衰、篆隶之盛、碑学之兴。  清末民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大变革时期。洋务运动后,在客观
期刊
《堪欣山社竹添孙》是潘天寿先生1960年创作的指墨画精品,此图之妙在于基本上采用传统中国画的图式,却以高超的指墨技巧勾画而成,通篇营造出一种令人向往的田园氛围,堪称逸品,令人爱不释手。此画体现了潘天寿的“常变之道”。  潘天寿云:“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又云:“予作毛笔画外,间作指画,何哉?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
期刊
中国剪纸艺术起源很早,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纸质易腐烂,古代剪纸作品保存下来的极少,但新疆吐鲁番具有独特的干旱少雨的地理环境,不但保留了举世闻名的丝织品,还保留了许多纸质文书和一部分剪纸,使我们窥见中国古代文明及古代剪纸的概貌。新疆博物馆收藏有上世纪60年代从吐鲁番出土的南北朝至唐代剪纸,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色。    “对鹿团花” (图1),吐鲁番阿斯塔那306号墓出土。由土黄色纸
期刊
清代雍正年间开始从五彩品种中分出来的斗彩,实质是就是青花填彩(也有称为加彩或点彩)。斗彩在民间的流行说法是指瓷器是各种釉彩的“争奇斗妍”,也有叫“逗彩”或“豆彩”的。雍正以前,并无斗彩一说,历代皆称五彩。斗彩与青花五彩品种颇有相似之处,都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品种。不同之处是,青花五彩器中青花只是一种用于绘饰部分图案或图案的某些局部,而青花在斗彩器中的是用来在釉下描绘、勾勒全部图案的轮廓,有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