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花纹样承载的中国吉祥文化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csg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花是把单位纹样组合成圆形或类圆形,结构是以旋转和对称两种形态为主,但同时又具有多样性。其形状不受到器物自身造型的影响,是自发形成的一种适合纹样。
  团花纹样的形之吉
  团花最基础的形式特征就是圆。圆作为最完美的形式,不仅仅在平面形态上是一个无缺的完形,圆中所能折射的中国文化是不可否决的。从古至今,人们对“圆”的寄托与向往无处不在。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将“合”与“月圆”相应;“离”与“月缺”相应。用月圆之时象征人们团圆,相聚。在汉语中,表示运转无碍用“圆熟”、“圆通”表示;形容一个人说话办事周到而全面可以用“圆全”表示;而形容灵活机变可以用“圆变”表示。生活中,两人和好,讲和可称作“圆和”;成年男女成婚可称“圆婚”。佛教语中,圆满融通则用“圆妙”;破除偏执,归于常道可称之为“圆常”;“圆寂”也是佛教语,谓诸德圆满、诸恶即灭,以此谓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谓“圆寂”。
  诸如此类,从古至今方方面面都能看出人们对“圆”的认可和寄托之情。外形简洁,平和的“圆”却蕴含着中国人对事物的美好希望寄托和追求吉祥的意识。而圆作为团花最基础的形式特征也展示出了团花纹样蕴含着中国文化中的圆融,和谐。
  团花纹样的骨之吉
  团花纹样作为中国传统典型的装饰纹样,其自身的骨骼结构也是中国典型的图案结构形式。团花纹样的结构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规则式,包括:对称、旋转等均齐格式。另一类是不规则的形式,此类团花单独盘团而成,灵活多变。对称式的构图不仅受中国人审美观的直接影响,还与中国吉祥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的古建筑不论是大型宫殿、寺庙或是宝塔、楼阁等等,都可以看出其结构大致是对称、均齐的。雄伟、肃静、庄严、壮丽。
  团花纹样中有一类典型的结构“S型”也就是中国所说的“喜相逢”的样式。“喜相逢”的形式是与中国的太极图有着密切联系的。这种形式源自中国传统的“阴阳”观念。《黄帝内经》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阳就代表着男,阴就是女。“喜相逢”纹样象征着雌雄相配、阴阳相合、周而复始、源远流长。“喜相逢”结构两两相对、旋转轮换的两个单元形在一个圆形内反转对称而成。表现出一种平衡、活泼、流动的视觉观感,体现了中国图案中变化与统一的法则。也正是这种视觉观感传达到人们的心里,与中国人追求吉祥寓意的心理不谋而合。团花结构蕴含吉祥文化的特征主要归纳为两条:其一是与中国人追求吉祥文化的意识息息相关,其二是受民间审美观的影响,注重平衡、对称、协调之美。
  团花的材之吉
  团花纹样的题材颇为广泛,概括地说,可以分为四大类:动物、植物、几何形、文字。其中动物类纹样中包括日常写实的动物图案和艺术化处理的珍禽瑞兽、龙凤等吉祥图案。在古代人们会用谐音、象征、表号的艺术手法去表达吉祥的寓意。例如,古人把鸡和羊画在一起用鸡和羊的谐音表示“吉祥”的寓意。象征的艺术手法在吉祥图案里也是处处可见:用牡丹象征富贵,用蟠桃象征长寿,用石榴象征多子多福等等。诸如此类的象征手法在团花纹样里运用颇为丰富。表号的说法源自陈之佛先生1934年出版的《表号图案》一书。双喜、以及用篆文“寿”字的变体作为人们最熟悉、常见的表号在团花纹样中也可以追踪到。
  3.1团花中的福、禄、寿、喜
  以“福”为主的团花纹样有“五蝠捧寿”、“牡丹团花”。“五蝠捧寿”是由五只蝙蝠纹样围绕团寿图案相团而成的团花纹样。明清时期把蝙蝠同“福”的谐音相通用,以蝙蝠为素材的团花纹样较为常见。以牡丹为素材的团花多单独成团的结构呈现。这和牡丹一花开放的生长特征如出一辙。《礼记·郊特牲》中说到:“富也者,福也。”《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可见古人即将富视为福。牡丹又名富贵花,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的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正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以“禄”为题材的团花同样也是采用谐音的艺术手法表现。“禄”即为俸禄。古人将“禄”形象化,在谐音中寻到“鹿”。“鹿”不仅通过谐音寓意为俸禄,时而还可见到鹿与仙鹤、老寿星骑鹿的图案,鹿的形象便成为人们喜爱的吉祥图案。团花纹样中的“鹿鹤同春“纹样也称“六合同春”,表现的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
  前文中团花纹样的题材归纳为三类,其中一类为文字类。“寿”字题材就在文字题材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除了“五蝠捧寿”的团花图案之外,在一些瓷器,漆器上还可以见到“龙凤团寿”的团花纹样。除此之外,以寿为题材的团花纹样常见题材还有“寿字桃树”、“团鹤寿图”。寿桃和仙鹤也是象征长寿的常用吉祥纹样,沿袭至今为老人祝寿时的蛋糕上还可以常见到蟠桃,仙鹤和老寿星的吉祥图案。
  在民间最重要的两大喜事为结婚和生子,这与中国古代重视传宗接代、绵延子嗣的观念息息相关。团花纹样在这兩大喜事题材上的表现形式也相当丰富。“凤凰双喜”、“龙凤呈祥”、“龙飞凤舞”团花纹样都是婚礼上的象征纹样与“双喜”的纹样相互相应。龙和凤是中国民族中十分重要的纹样,它们都不是生活中的实际对象的写照,而是幻想的对象,最早作为巫术礼仪活动的图腾,超越了模拟的意义和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原始图腾,巫术礼仪渐渐让位于历史和政治。龙则代表阳,凤则代表阴,龙凤结合则表示着阴阳结合,生生不息。而在表“生儿育女”这个大喜题材上的团花纹样有“子孙万代”、“麒麟送子”。“子孙万代”是攀援的草本植物葫芦盘团的团花纹样,葫芦的枝蔓绵延茂盛,且藤蔓上的葫芦大大小小,果实成串,故此用来象征子孙万代。
  3.2团花中的和、养、安、全
  中华“和合”文化人文精神源远流长,“和合”的观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几千年来被各家各派所普遍认同的原则,也是当代和谐文化之根。以“和”为题材的团花纹样有“和合二仙”、“一团和气”、“鸳鸯戏荷”。“和合二仙”为孩童状貌,手中所持物件个个有讲究,件件有说法,蕴含深刻的古代传统文化理念。随着时代发展,“和合二仙”又被注入新内涵,不仅适用于夫妻,也代表着朋友和合、家庭和合、社会和合、世界和合、人与自然的和合,以民俗艺术表达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故此,如今常见的“和合二仙”形式多为团花的形式,更应其内涵。“一团和气”也是最具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典型象征形象之一。“一团和气”纹样寓善良、谦和之意,以圆形适合纹样为构成特点,图中人物团形盘坐,眉眼舒展,满面微笑,呈令人可亲状。“鸳鸯戏荷”团花图描绘鸳鸯在荷花池中顾盼戏游,喻为夫妻和睦,相亲相爱。
  以“安”为题材的吉祥纹样多数是一些诸神的纹样用以保身、镇宅。以“安”为题材的团花的纹样有“虎驱五毒”、“岁岁平安”。“虎驱五毒”是我国人民在端午节为维护健康,警惕毒虫侵害的一种传统。在民间,为防五毒,有大人们给孩子围上老虎肚兜,穿上老虎鞋的习俗。“虎驱五毒”团花纹样也正是此意义。民间“岁岁平安”的装饰图案也是人民希望一年四季,生活安好,平平安安的愿望所寄。用扎结的谷穗盘团而成得到团花纹样。
  “养”即为修养,修养其心神,性身。明代铜镜纹样上将松、梅、竹相结合的“岁寒三友”就是团画纹样在“养”方面的展示。“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傲骨迎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团花纹样在织锦纹样上颇为常见。
  “全”即为全面,圆全,圆满。圆全,圆满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观念,正如上文中所述:中国人在事事上都追求圆全的传统。而团花最基础的形式特征“圆”正符合中国人对人对事物的寄托。“全”并非包罗各个方面,“双”可称为“全”,例如:“福寿双全”、“福禄双全”、“福寿吉庆”等。此类题材的团花纹样在剪纸纹样,建筑装饰图案上表现得颇为丰富。“福寿双全”常以蝙蝠、寿桃、祥云的纹样为主盘团组合成团花纹样。“三多”也可称之为“全”。所谓“三多”,就是多子、多福、多寿。明清建筑装饰图案“三多九如”将九把如意首尾相接盘团围绕在石榴、佛手、寿桃组合而成的图案之上以表吉祥。“三多九如”用石榴象征多子、寿桃象征长寿,而佛手与“福“字音相同,佛谐音为福,表之为多福。
  总结
  团花纹样在形式、结构和题材各个方面都渗透出中国优秀的传统吉祥文化,这是中国纹样独有的特色。同时,团花纹样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一直贯穿团花研究的中心。今天,通过对团花纹样吉祥文化的解读,除了丰富传统文化、寄托美好祝福之外,希望对再造民族性格起到了一定的文化作用。
其他文献
我怀着对丝毯艺术的热爱,一辈子做了一件事。一件事做了四十多年,就是将中国传统的手工丝毯文化发扬光大。  金山丝毯采用天然蚕丝手工编织而成,没想到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了我的艺术人生。从一个小小的技术员成长为中国地毯专家、上海工艺美术大师。  四十多年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成功地创作出软雕塑的艺术新风格,令上海手工丝毯在全国独树一帜,曾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得各类奖项。我创作的现代
期刊
金秋佳节,“金钻”满堂,小笼包、蛋糕、咖啡豆、辣椒、芦笋、刀叉……与食物有关的物件都与珍贵的钻石与黄铂金相结合,制作成一件件生动有趣的首饰作品。这,就是以“食物”为主题,以“舌尖上的记忆”为创作灵感的2015国际钻饰设计大赛的部分获奖作品。此次“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平”的钻饰得奖作品被誉为钻石界的奥斯卡,是首饰领域的“创意饕餮”,成为了金秋上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9月30日,百年品牌老凤祥与国
期刊
尹一鹏先生是优秀的雕塑艺术家,也是为人师表的好老师。对我而言,他更是卓越人格的象征。这其中凝结着人世间所珍重和崇仰的诸多美德及品行:学识广博、儒雅沉静、仁慈宽厚、勤奋自律、严谨认真……还有为理想不懈奋斗的坚韧。  记忆如胶片回转,将我带回到青春葱茏之时。我于1978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学习,当时尹一鹏先生是系副主任兼雕塑教研室主任,也是担任1978级雕塑班课程最多的教员。从基础课到创
期刊
梳篦的历史绵延了几千年,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走进千家万户。直到今天,梳篦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装饰品,在众多梳篦产地中,常州最负盛名,自古就有“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之说,也有“宫梳名篦”之称,常州梳篦作为整体梳篦发展体系的一部分,工艺独特,内涵丰富,可以说是常州文他的点睛之笔,笔者从历史、工艺,艺术对常州民间工艺梳篦进行探究,挖掘其自身的美和艺术价值。(图1)  一、历史悠久,乡土
期刊
在谈金缮之前,要先谈谈佗寂的意思。关于佗寂一词其实并不总是连在一起使用的,佗和寂在日语里面写作佗(WABI)和寂(SABI),在日语中,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佗”在日本常用于表现茶道之美,人们称自村田珠光兴起的草庵茶开始,到千利休达到最高点为止的利休茶道全系统为“佗伊茶”,佗是茶道思想的产物。茶道当中“佗”所包含的意思不仅是粗糙,也包含着虽然外表一般但追求质感和美感这层意思。  而寂中的寂字在古语中
期刊
一年一度由日本珠宝首饰协会主办,日本经济产业省、厚生劳动省、东京都、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本商工会议所、日本经济新闻协办的JJA2016日本珠宝首饰设计大赛已经揭晓。本次赛项今年已进入了第27届,是目前日本珠宝首饰设计比赛的最高赛事,每年都从业内募集到能够代表当前日本珠宝设计和制作水準的最佳作品。  今年的比赛设为两个竞赛部门:专业部门和新人部门,其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体现当今日本珠宝界的设计和技术,
期刊
记者:周先生,您好!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改革开放史,17年前您在《解放日报》组织的以“皇甫平”署名的4篇文章,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这是改革开放史中令人难忘的一页。如今,作为当事人和亲历者,您在回忆这场思想交锋时,有何感想?  周瑞金:回顾改革开放史,记忆的车轮常常把我带回到17年前的1991年春天,这一年对我来说,是终身难忘的一年。《解放日报》刊发了4篇由“皇甫平”署名的评论文章引发
期刊
弹指一挥间,上海工艺美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迎来了60华诞。公司与上海市工艺美术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犹如一对孪生姐妹,1956年随着联社的成立,公司也由此孕育而生,回顾公司六十年成长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创始时期:从1956年至1966年初  这一阶段是处于上海工艺美术恢复调整期,公司和联社主要抓了五项实事:  1、加强扶持引导,组织归队艺人建社办厂,恢复和发展工艺美术生产  19
期刊
庞薰栗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多重身份。他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传播者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人;他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开创者,也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奠基人。庞薰栗的艺术及其思想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前瞻性。他亲身经历了西方工业文明洗礼下传统美学观的转变、现代艺术的发展和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时代变革。庞薰栗的艺术及其思想反映了其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认识与思考。无论是他尝
期刊
肌理的表现大致分为两类,一为自然肌理,二为创造肌理。自然肌理比较好理解,比如通常看到的石、木之类自然形成的纹理。而创造肌理则是由人工造就的纹理,是把原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比如通过雕刻、压揉、编织等工艺后,产生了与原来不一样的肌理形式。肌理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的恰当运用中,可以极大地丰富艺术的表现力。  先说人工肌理。这使我记起,先前从事绒绣工艺挂毯的设计生产时,为了使绒绣画面更有肌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