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谐快乐”课堂中强化“读”的训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一种批评的声音说,语文课“把简单的东西搞复杂了”。我认为,推行和谐快乐语文教改,好处很多,但在让学生“读”的方面的确有正在弱化的趋势。现在的语文课堂,文学性少了,思想性少了,情感性少了,语文课应有的情趣和魅力逐渐弱化,所以,一些学生对语文课兴趣不高。本文就如何强化和谐快乐的语文课堂中 “读”的训练,提出了一下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 和谐快乐课程 读的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81-01
  一、导前充分“读”
  和谐快乐语文课堂中,学生使用导学案,老师利用导学案,但很容易忽视一个基本事实:由于课时紧张,学生总是在很少很短的时间内,匆匆“读”(实际上只是浏览一遍)完课文后,立即进入导学案,并没有好好“读”过这篇课文。即便再精彩的篇章,在没有认真“读”的情况下,也如过眼烟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导学案下发后,教师先应该给学生充分“读”文本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原文,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
  针对不同的篇目,老师对“读”的指导方式很多。对话类的文章可以分角色读,如《皇帝的新装》写皇帝游行的那部分内容,通过分角色朗读,文本的讽刺此效果感很自然的感染了课堂;豪放风格的诗文可以齐读,如《听潮》中写涨潮高峰时的文段,这些文字用齐读的方式,可以读出文本的磅礴气势,震撼学生的心灵;其他诸如单人朗读,分任务多人诵读;自由读,对照读;分段读,全篇读;默诵,放声读等等。
  教师对在学生自由、自主“读”的过程中,从字词的读音,到情感的把握再到朗读技巧的运用,进行具体指导。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了相应的诵读方式,重视“读”的功效,把握“读”的节奏,让语文课上自然焕发出浓郁的语文味,让书声琅琅成为是一种美丽的语文生态。
  二、导中仔细“读”
  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读”的训练。让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仔细地、反复地研读文本,才能“读”懂,“读”通,“读”透,从而养成多读、多写的习惯,在不断的熏陶、感染、领悟中,形成对语言的敏感和敏锐(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语感”)能力。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当返璞归真——多读、多记、多背,多领悟、多揣摩、多体会。
  导学案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老师们精心设计的,题目也是精心挑选的,只有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并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任务,才有可能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让学生在导中仔细“读”,三个方面值得重视:
  第一、重点句段让学生充分读。如《故乡》“我躺在床上,听船底潺潺的水声”至文章的结尾。只有让学生充分的读,学生才能理解好文章的主旨,才能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二,难点句段让学生重点读。如《最后一课》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就能从老师的神情、动作、语言里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丧国之痛、爱国之心,从而激发对侵略者的恨,对民族、祖国、先生的爱。
  第三,有欣赏和运用价值的片断让学生仔细讀。如《春》里写春风的那一段充分阅读之后,学生就能领会作者为了描写这摸不著、看不见的风调用了多少手段:或将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来表现春风的温暖、和煦,或通过鸟鸣、流水从声音的角度表现春风唤醒了大地。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以文为本,以读为基,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对语文,有亲近,才有阅读,有阅读,才有兴趣,有兴趣,才有钻研,有钻研,才在成效。
  三、导后巩固“读”
  导学案的使用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形成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积累语言、形成良好语感的基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将课文里的外部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语言的心理过程。
  在导学案内容完成后,并不等于语文学习已经结束,此时的导后巩固“读”环节,既能加深印象,更能提升语文能力。所以经典篇目要能熟读成诵。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之类大量的经典诗文,必须反复读,反复记,才能真正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
  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是文本的读者,阅读的过程也是读者一种创造性精神活动的过程,在使用导学案进行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与课文进行着一种平等的、自由的、创造性的感知活动。通过导后的巩固“读”,再一次以熟悉课文的心态与文本对话,学生才真正的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文本的情感脉搏,获得文章的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把文本的“读”还给学生,在导学案的每一个环节中强化“读”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导前充分“读”、导中仔细“读”、导后巩固“读”,咀嚼语言的精妙优美,领会文字的丰富内涵,把对课文的感悟、对文字的理解融入在自己知识结构中。这样的语文课堂才真正能够达到文与言、言与思、思与悟的深度交融,学生的语感和思维才会达到提升的目的。
其他文献
由贾登峪至禾木,再由禾木到喀纳斯这条三角状的徒步行程,在中国经典徒步路线中,位列前十。从贾登峪出发,徒步35公里,经过布拉勒汉桥,喀那斯河大拐弯,喀那斯河与禾木河汇合口,
在我省江浦县广播战线上,近两年来,活跃着一支受人欢迎的轻骑兵——江浦县业余广播文化艺术团。这个艺术团是一九八五年十月由县广播电视局和县文教局联合创建的,成员分别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在质和量方面的需求也在急剧提升,作为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其近年来也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不仅在人才输出总量方面得到巨大提升,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就业单位要求提高等诸多原因,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其极大的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思想政治
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金刚般若渡罗蜜经》首卷图那样刻工精美的木刻版画。在历朝历代也都留下了大量版画的真迹,如明代陈洪绶的《水浒叶子》、《
【摘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学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养成。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阐述辅导员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及实现路径。  【关键词】辅导员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角色  【中图分类号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中职院校教学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对于他们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网络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获取途径,促进了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然而,网络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也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将从网络对中职思想政治
【摘要】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爱学生。要用真诚的爱教学生学会感动,用无私的爱打动学困生;宽严之间,显露真爱;将心比心,以爱换爱,让孩子学会尊重。  【关键词】教师 学生 宽严相济 显露真爱 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78-02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时候我就梦想着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揣着梦想,一
作为常规动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件,柴油发电机应用于众多领域,如汽车、轮船和工程机械。柴油发电机的广泛应用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噪音污染。采
【摘要】初中阶段学习对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治是初中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该学科不仅对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能够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如何提高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一直是初中政治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基于此,本文就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策略进行簡单分析。  【关键词】初中政治 社会适应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是贯穿于学校生活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它既需要每个教师的指导,更离不开学生的努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科教学,将德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