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化”教学在中职语文中的运用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hs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但是,从现实来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管理、教材、质量评估,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文章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从中职语文“岗位化”教学的角度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对职教语文的重新认识
  1.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角度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性与技能性、市场导向性与素质导向性的有机统一。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在实施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更加重视让学生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因此,从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要确立中职语文教学应与学生今后岗位相衔接。
  2.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角度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上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在充分、可靠的职业岗位能力基础上,即在注重文化知识的基础性、功能性、工具性的基础上,更注重专业核心知识的科学性、独立性和专业技能的先进性、实用性。职业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为所用并与将来的岗位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中不应该仅限于学科内容的教学,而应更多地结合学生的专业,语文教学同样如此。
  3.学生现状的角度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属性是专业技能教育。职业学校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和培训,体现出普通教育接受者所不具有的特性,获得良好的职业素质,得到行业和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
  中职语文教学,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理应责无旁贷地在学科领域内彰显职业特色、强化就业功能,与学生今后的岗位相衔接,构建岗位化教学的新途径,与当代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步,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的职业能力铺就一条成才、就业的“快速路”。
  基于以上理解与认识,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学生今后岗位相衔接,通过岗位化教学,让学生掌握最实用最有用的语文能力。
  中职语文岗位化教学的实施
  中职语文岗位化教学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目标,立足于企业的需要、岗位的需要和就业的需要,将教学的核心对准最实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训练,实现职业教育与生产一线职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1.教学内容岗位化,强化岗位职业能力
  2000年3月21日教育部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应加强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并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素养。”依据这一精神和大纲规定,中职语文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最基本最实用的语文能力,教学内容就应突破“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限,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现实生活发生意义的关联,突出学生岗位特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近些年来,通过学生就业安排,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企业的用人观发生了变化,主要强调了实际工作能力。正如一位语文教师在下企业调研报告中指出:语文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技术工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表达能力,在交际中善于说话;在写作能力上,能把车间生产的过程记录下来,就会提拔重用。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把教学目标定位在适应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上,突出实用性、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竞争能力。
  怎样将语文能力训练与岗位职业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本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考虑中职生就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和专业贴近,和专业互融,加强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整合与渗透,使语文学习与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紧密衔接,为学生就业服务。教学中可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可以把一些写作和口语训练课搬到实训车间去。如利用数控车间声音并不嘈杂的条件,把学生分几批,边理论边实践,讲实践用到的理论,理论讲完马上实践。让学生在车间里写工具领取单、实习过程记录、实习报告、关于数控车间工具申购报告等,你想这样的应用文写作课学生会不认真完成吗?在实习过程中有问题需要请教同学、老师时,学生的会话和语言表达能力会得不到提高吗?
  2.语文活动岗位化,突出实际运用语文能力
  语文教育综合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职业学校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创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紧密结合所学专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一是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二是可以考察环境。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考察江河水质,或城乡结合部的卫生状况,以及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情况,并举办征文比赛。三是考察名胜古迹。南京市有四千多年历史,胜迹众多,名人辈出,带领学生寻古览胜,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更能让学生在赏玩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会、人生课题。
  3.职校作业岗位化,注重提高综合能力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岗位化作业。如说说自己今后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可以访问一个真正从事该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这样的一道作文题把学生的做、写、说、思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这种“岗位化”的倾斜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增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学生好学乐学的局面。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后,我们“岗位化”实践中涉及到的团结协作、说话艺术等等,又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产生实际的推动作用,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岗位化”的语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但这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更“岗位化”的备学生、备教材、备专业。新生的东西生命力是强大的,它将会在我们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膜联蛋白A2(annexin A2,ANXA2)在人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确定其与宫颈鳞癌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0月
当下山西运城解州镇的关帝造像品市场,交融了民俗、信仰、仪式、旅游、文物等多重因素,在关公故里天下第一关庙和家庙的历史资源下,表现出跨地域与地方化进程的双重民俗意义.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新村民正成为乡村民间工艺延续与再生的重要力量.以黔东A村嫁入女为例,她们通过参与民间工艺实践,实现了自我价值,构建了主体身份认同,获得了欢愉与情谊,
民族音乐学学者在田野考察过程中,当就乐种体裁分类访问时,不同身份受访者所给出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研究者运用“民间评价”和“分析评价”等理论,将不同
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首创了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科班”和文明戏“师徒”的现代戏剧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戏剧史上首次提出“话剧”的概念,向社会公演不少包含进步思想、经过专
目的:了解张家口地区儿童口咽部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iuenza,HI)感染状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并对所分离出的流感嗜血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为预防、减少、控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