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对“拼”的解释:
①合在一起;连合。②不顾一切地干;豁出去。
义项①是指某人把零碎的物体合成一个整体,如“拼图”“拼音”“拼布块”“拼积木“等。义项②是指某人努力地做某事,如“拼命”“拼死”“拼搏”等。在当前的许多报纸、时尚杂志以及网络传媒中,常见到跟“拼”有关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都没有收录到词典里。我们把这些新词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X+拼”式,一类是“拼+X”式。(本文的例句均来自百度网)
一、“X+拼”式
“X+拼”式大约出现在21世纪初期,如“比拼”“血拼”“打拼”。
(一)血拼
(1)广西“垃圾部落”大血拼,血拼中,“广西帮”中的一外号“长毛”的男子被郭枫用木棍击中后脑当即倒地,郭枫本人头部也被伤。(《江南时报》2001年2月14日第4版国内要闻)
(2)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提名公布—周星驰血拼刘德华。(《江南时报》2002年2月21日第6版)
(3)这波激烈减价战的始作俑者是戴尔电脑公司, 戴尔公司借助成本低廉的直销优势,此番来势汹汹的削价血拼,迫使一些规模较小的厂商退出市场。(《市场报》2001年6月14日第14版)
(4)曲飞飞闲暇时喜欢和女伴一头扎进时尚店“血拼”,从上到下都是年轻女生的时尚装扮。(《京华时报》2003年10月1日第15版)
例(1)中“血拼”用于描写带有暴力性质的帮派、集团之间的激烈斗争。例(2)中“血拼”用于描绘文娱、竞技体育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性,将“白热化”的竞争描写得更加形象。例(3)中“血拼”用来描写抢占市场的行为和市场竞争中激烈的“价格战”,特别是竞争主体的降价行为。例(4)中“血拼”用来描写疯狂购物的行为,特指带有发泄倾向的购物行为。
(二)打拼
(5)我的移民之路:女儿是怎样在西方社会打拼的。(《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11月2日)
(6)你值得为爱打拼到底吗?(《星星物语》2005年11月8日)
(7)卖淫女被勒死,曾渴望与丈夫打拼获幸福生活。(《兰州晨报》2005年9月18日)
(8)用单一颜色打拼客厅时尚!(《瑞丽家居设计》2005年7月29日)
例(5)~(7)中“打拼”是“努力、奋斗”义,例(8)中的“打拼”是“装饰”义。
(三)比拼
(9)“精彩香港-明星大比拼”活动揭开帷幕。
(10)这里,让我们来看看2006中国(湖南)年度汽车总评榜最佳SUV(进口类)、国产类以及最佳性价比三大单项奖的比拼战况。
(11)周杰伦、潘玮柏与S.H.E搞怪大比拼。
(12)家电价格比拼频道为您提供了最新家电价格比拼。
以上四例中的“比拼”是“激烈比赛” 的意思。
“比拼”“血拼”及“打拼”中的“拼”是从义项②引申而来的。
二、“拼+X”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这个群体所带出的“拼”行为是指一群人拼凑在一起做某些事情。如:“拼课”“拼物”“拼婚”“拼彩”“拼学”“拼游”“拼创”“拼购”“拼租”“拼客”“拼友”“拼房”“拼车”“拼书”“拼保姆”“拼教练”“拼玩具”“拼员工”“拼网游”“拼娱乐”“拼竞技”“拼杂货”“拼事业”等。这里的“拼” 表示“合作”之义,是义项①的引申。“拼房”出现最早,又称合租,开始是熟人拼,后来发展到陌生人拼,中间还夹杂着风靡一时的异性合租等插曲,所以人们对它褒贬不一。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引发争议,是因为其安全性很难保证。“拼车”指与他人合租车。“拼游”指与他人组合一起旅游。“拼餐”指与他人组合一起进餐,买单实行AA制。“拼卡” 指与他人同用一卡消费。“拼购”指与他人组合购物。“拼保姆” 指与他人共用一保姆。“拼教练”指与他人共同拥有一个教练。“拼玩具”指与他人组合一起买玩具。“拼员工”指与他人共同拥有员工。
由上可知,这种合伙消费展示着一种精明与节俭的生活理念,体现了“拼族”们追求的是足金足量的生活品位。“拼+X”中的“X”可以由单音节名词充当,如“拼房”“拼车”等;“X”也可以由单音节动词充当,如“拼购”“拼游”等。也可以由双音节名词充当,如“拼保姆”“拼教练”“拼玩具”“拼员工”等。无论是“拼+X”式还是“X+拼”式,都遵循了语言上的经济原则,言简意赅,而且表达新颖,符合人们求新、求奇、求异的心理。
“拼”类流行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们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时代性。当今,商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家为了占有市场,获得最大利润,在竞争中获胜,就绞尽脑汁想办法来吸引顾客,其中“量大从优”的销售策略最常见。顾客都希望得到商品的“从优”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又做不到“量大”,只好找人合伙购买。这样,就导致“拼”行为的产生,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拼族”。“拼族”的这种“拼”行为是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节约的优良传统。这种以节约为根本追求的“拼消费”,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现代模式的“精打细算”。不管是节约带动了时尚,还是时尚带动了节约,在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这种减少资源浪费的消费方式值得提倡。
(张爱玲,江苏省淮阴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
①合在一起;连合。②不顾一切地干;豁出去。
义项①是指某人把零碎的物体合成一个整体,如“拼图”“拼音”“拼布块”“拼积木“等。义项②是指某人努力地做某事,如“拼命”“拼死”“拼搏”等。在当前的许多报纸、时尚杂志以及网络传媒中,常见到跟“拼”有关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都没有收录到词典里。我们把这些新词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X+拼”式,一类是“拼+X”式。(本文的例句均来自百度网)
一、“X+拼”式
“X+拼”式大约出现在21世纪初期,如“比拼”“血拼”“打拼”。
(一)血拼
(1)广西“垃圾部落”大血拼,血拼中,“广西帮”中的一外号“长毛”的男子被郭枫用木棍击中后脑当即倒地,郭枫本人头部也被伤。(《江南时报》2001年2月14日第4版国内要闻)
(2)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提名公布—周星驰血拼刘德华。(《江南时报》2002年2月21日第6版)
(3)这波激烈减价战的始作俑者是戴尔电脑公司, 戴尔公司借助成本低廉的直销优势,此番来势汹汹的削价血拼,迫使一些规模较小的厂商退出市场。(《市场报》2001年6月14日第14版)
(4)曲飞飞闲暇时喜欢和女伴一头扎进时尚店“血拼”,从上到下都是年轻女生的时尚装扮。(《京华时报》2003年10月1日第15版)
例(1)中“血拼”用于描写带有暴力性质的帮派、集团之间的激烈斗争。例(2)中“血拼”用于描绘文娱、竞技体育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性,将“白热化”的竞争描写得更加形象。例(3)中“血拼”用来描写抢占市场的行为和市场竞争中激烈的“价格战”,特别是竞争主体的降价行为。例(4)中“血拼”用来描写疯狂购物的行为,特指带有发泄倾向的购物行为。
(二)打拼
(5)我的移民之路:女儿是怎样在西方社会打拼的。(《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11月2日)
(6)你值得为爱打拼到底吗?(《星星物语》2005年11月8日)
(7)卖淫女被勒死,曾渴望与丈夫打拼获幸福生活。(《兰州晨报》2005年9月18日)
(8)用单一颜色打拼客厅时尚!(《瑞丽家居设计》2005年7月29日)
例(5)~(7)中“打拼”是“努力、奋斗”义,例(8)中的“打拼”是“装饰”义。
(三)比拼
(9)“精彩香港-明星大比拼”活动揭开帷幕。
(10)这里,让我们来看看2006中国(湖南)年度汽车总评榜最佳SUV(进口类)、国产类以及最佳性价比三大单项奖的比拼战况。
(11)周杰伦、潘玮柏与S.H.E搞怪大比拼。
(12)家电价格比拼频道为您提供了最新家电价格比拼。
以上四例中的“比拼”是“激烈比赛” 的意思。
“比拼”“血拼”及“打拼”中的“拼”是从义项②引申而来的。
二、“拼+X”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这个群体所带出的“拼”行为是指一群人拼凑在一起做某些事情。如:“拼课”“拼物”“拼婚”“拼彩”“拼学”“拼游”“拼创”“拼购”“拼租”“拼客”“拼友”“拼房”“拼车”“拼书”“拼保姆”“拼教练”“拼玩具”“拼员工”“拼网游”“拼娱乐”“拼竞技”“拼杂货”“拼事业”等。这里的“拼” 表示“合作”之义,是义项①的引申。“拼房”出现最早,又称合租,开始是熟人拼,后来发展到陌生人拼,中间还夹杂着风靡一时的异性合租等插曲,所以人们对它褒贬不一。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引发争议,是因为其安全性很难保证。“拼车”指与他人合租车。“拼游”指与他人组合一起旅游。“拼餐”指与他人组合一起进餐,买单实行AA制。“拼卡” 指与他人同用一卡消费。“拼购”指与他人组合购物。“拼保姆” 指与他人共用一保姆。“拼教练”指与他人共同拥有一个教练。“拼玩具”指与他人组合一起买玩具。“拼员工”指与他人共同拥有员工。
由上可知,这种合伙消费展示着一种精明与节俭的生活理念,体现了“拼族”们追求的是足金足量的生活品位。“拼+X”中的“X”可以由单音节名词充当,如“拼房”“拼车”等;“X”也可以由单音节动词充当,如“拼购”“拼游”等。也可以由双音节名词充当,如“拼保姆”“拼教练”“拼玩具”“拼员工”等。无论是“拼+X”式还是“X+拼”式,都遵循了语言上的经济原则,言简意赅,而且表达新颖,符合人们求新、求奇、求异的心理。
“拼”类流行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们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时代性。当今,商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家为了占有市场,获得最大利润,在竞争中获胜,就绞尽脑汁想办法来吸引顾客,其中“量大从优”的销售策略最常见。顾客都希望得到商品的“从优”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又做不到“量大”,只好找人合伙购买。这样,就导致“拼”行为的产生,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拼族”。“拼族”的这种“拼”行为是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节约的优良传统。这种以节约为根本追求的“拼消费”,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现代模式的“精打细算”。不管是节约带动了时尚,还是时尚带动了节约,在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这种减少资源浪费的消费方式值得提倡。
(张爱玲,江苏省淮阴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