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里读懂人性

来源 :师道(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xin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
  手边欧丽娟教授的《唐诗可以这样读》翻完了,一口气读完后我又读了一遍。好书不厌百回读。唐朝是一个诗的王国,你从小到大读了不少古诗,肯定充分感受到诗的浩瀚。再说,你经常在语文试卷上碰到古诗鉴赏题,在这类题目上也栽过不少跟头吧?哈哈。
  诗无达诂,有各种读法,不少学者都著书立说。去年,我读顾随先生的诗词讲记、潘向黎女士的《梅边消息》,你翻阅黄晓丹博士的《诗人十四个》。真是“诗海泛轻舟,父女携手游。心随白云飞,诗意漾心头。”
  唐诗不朽,生机勃勃。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欧丽娟教授的这本新著,聚焦从初唐到晚唐的六大诗人,围绕他们的六大诗作,引领我们穿越1400多年。她贴近诗人心灵,洞察人性,还原历史情境,探究人性真相,为我们走进诗歌大门提供了一把特别的钥匙。
  为什么说“探究人性真相”?书中谈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你刚刚学过这首诗,还记得老师是怎样讲的吗?琵琶女诉说不幸遭遇引发诗人感怀,同是天涯沦落人,情真意切,恻恻动人。这首诗的主题不难理解,白居易高超的艺术手法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十年前,我参加一次诵读竞赛,就选了这首诗。
  欧教授评此诗,观点新颖,完全颠覆了我既有的认知。在她看来,琵琶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乐在浮华之中不愿自拔,自己的选择停留在物质层面,对存在的环境缺乏认知。得意时纸醉金迷,失意时怨天尤人。一个处境可怜的人,一定有性格上可恨的弱点。琵琶女缺乏“自觉性的进取的意志”,随波逐流,无法做出生命抉择,是一个缺乏精神力量的庸俗女妓。
  而白居易为什么会“江州司马青衫湿”?因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与琵琶女一样。他心性世俗,追求功名利禄,看重外在得失。他与琵琶女都是追求“繁华”甚至“浮华”的人,但他不愿意承认真实的自我,表现出清高恬淡的形象,却不自觉地在琵琶女身上投射了自己的潜意识。
  这种表里不一,欧教授认为是“向往的理想之我”与“真实的本然之我”的分裂。作者考据严谨,引用苏东坡、朱熹、赵翼等历代名家评论作佐证,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白居易。
  所以,你不妨问问同桌,琵琶女身上有没有“可恨之处”?
  我们身上有没有“可恨之处”呢?如果我们置身于那样的困境,是让周遭环境决定自己的命运?还是主动超越人生限制,达到实现自我的可能?
  这样解读古诗,当然是一家之言,但言之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欧教授指出:“一篇文学作品的意义不能只看表面、片面,必须更深一层,要整体、全面地给予定位。”我们从白居易的性格矛盾处,可以认识到人性的幽暗与复杂。看一个人,不能片面化、概念化。给一个人下定义、贴标签,永远是不靠谱的。
  比如,首章提到陈子昂的“阳违阴奉”,表面上他极力反对六朝之风,实质上暗暗继承过去的文学遗产。所以,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再如,“诗圣”杜甫在我们眼里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形象,欧教授细细分析《月夜》一诗,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杜甫——他并非道貌岸然、古板单调的老夫子,而是富有人情味,浪漫多情。他是集大成者,其创作继承宫体诗的传统,并大胆突破,成为“夫妻风怀诗”的巅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伦理观念的影响,妻子进入诗篇的次数很少,而且形象受限。杜甫深爱妻子杨氏,对杨氏的美丽贤淑十分感念。他在诗中有反映,但也只是“老妻”“瘦妻”的单一形象——这样的写法是符合传统的,没有逸出道德化的主流。
  但这毕竟是杜甫啊,他一直提倡“清词丽句必为邻”,有鲜明的创作主张并躬身实践。在《月夜》,他巧妙地将妻子的形象从“老”与“瘦”中抽离出来——“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品读此句,我们仿佛看到什么?
  一个女子在月夜中久伫静立,雾气迷蒙,暗香浮动。月色如水,一缕清辉倾泻大地。不知不觉,她的云鬟沾湿了,玉臂洁白反光,让人感觉出几分寒意,又多了几分怜爱。
  此时,杜甫正在诗中凝视他的妻子,欣赏女性的感官之美。“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一联融合了繁复浓密的感觉,让人充分感受到女性形象的魅力,感受到杜甫的浓情厚意。
  如果一开始作者就单刀直入讲此诗有多好,读者恐怕無法一下子领会杜甫的伟大。欧教授视野宏大,从广阔的背景切入,讲时代风气与文学传统。正如词语的理解离不开语境,个人也离不开所处的时代。在历史坐标中去触摸人性,体察人物心境,就会呈现真实的全貌。
  这样读诗,不是答题式的文学鉴赏,而是知人论诗,让人物重新活过来。
  你也会获得一份新的体验,加深对人性的认识。因为古典诗歌绝不是跟我们没有关系,读诗正是以自己的生命与诗中的人物、诗的作者进行交流。诗在无声地启示我们。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的《杂诗》,我们一般都解读为思乡主题,很少去追问——为什么不问亲人近况,而只问“寒梅著花未”?
  欧教授认为,那是因为我们对人性了解不够,并不像有些学者认为的“王维是一个很自私的人”。人性太复杂、太微妙,王维见到故人那一瞬间,百感交集,激动得无以言表,不会如王绩那样一连串问那么多的琐碎之事。
  还有一个原因,作者进一步指出,源自很深的恐惧产生的自我保护机制。心头挂念着故乡的人是否安好,这么重要的问题不会轻易说出口,生怕有了什么闪失,所以就随口问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这样的解读,的确很新颖。王维“不敢问”的刹那微妙心理似乎被欧教授捕捉到了。
  王维的“不敢问”中有一份担心,辛弃疾的《丑奴儿》则道出“不敢说”的辛酸——“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人心有限,能真正懂得自己的又有几人?没有人真正愿意听自己说话,没有人去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这是人性使然。
  欧教授并不只是从王维、辛弃疾身上得出“人性的有限”,还引用加缪、弗罗斯特书中的观点加以印证,更从心理学层面加以分析。诗歌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局限,也在启示我们:不能奢望别人能温柔地承接自己的痛苦,对别人多几分宽容与慈悲。
  这样想,我们就不会偏执,而是努力自强。不过呢,你心里有不开心可以随时倾诉,我和妈妈会认真听。
  “只有真正认识到黑暗有多深沉的人,才能够知道光明有多灿亮;真正知道人性有多冷漠自私的人,也才能够坚持对人性美善的信心。”作者在这一章快结束时进行总结,是在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
  这样的感悟在书中零星闪现,如电光石火一样,让人若有所思。跟着欧教授在第三章认识到李白的伟大,她进一步阐发——什么是教养,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教养要尊重别人,体贴对方的感受,并且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侵犯到别人;她从“长得君王带笑看”一句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最后一章谈李商隐的《锦瑟》,作者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勇者”?是不是“明知会受伤还要去爱,就是勇者”?你先自己想一想,再看看作者的解读。当然,作者的种种观点,你可以同意,也可以反驳。唐诗可以这样读,也可以那样读。读诗,我们追求的是与自己当下某个生命片刻的契合——如果诗本身触发你的思考,让你内省与自知,让你感觉到人性的丰富与有限,你就不会坐井观天、画地自限,我想你会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老爸
  2021年2月4日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新生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其他文献
【课前提示】  课前提示:继上期推出《如何理性认识和正确引导当前社会思潮》系列讲座之二《如何认识和看待当前社会思潮》后,本期推出系列讲座之三《如何引导形成正确的社会思潮》,对正确社会思潮的引导形成予以重点解析。  面对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社会思潮,必须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加快引导和形成正确的社会思潮,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形成和巩固全国各
俗称的“打了鸡血”多形容人兴奋、痴狂的状态,现在流行的“鸡娃”一词,亦是亢奋之意的沿用,称谓疯狂学习的孩子,或是一种令孩子保持拼命劲头的育儿行为。人们调侃,“鸡娃”的产生通常是因为有一个“吼妈”存在的结果,搁置为什么不是“吼爸”而是“吼妈”的问题,“鸡娃”或是“吼妈”的流行,已可意味家庭教育军备战的如火如荼。在这个小家庭结构里,推动生活迎向未来的,似乎不是爸妈自身的事业或生活的蓬勃,而是鸡娃为学业
十堰市地处秦巴山腹地,既是国家重点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又是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全市仍有83万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十堰市全面实施以“双包双建双带双促”为主要内容的“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市、县、乡“三级联动”齐抓整改,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共促脱贫,以立行立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  贴近群众“
面对纪律观念淡薄,学习较被动,自卑、有个性、有自尊心的中职学生群体,要搞好班级管理,使学生们在和谐、宽松、民主、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就必须具备爱心、细心和耐心。  从中职生心理需要来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如果每个中职班主任都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班级的每个学生,学生就会把你当作最可信赖的知心朋友,有什么事情会主动向你倾吐,让你帮其出主意、想办法。这样,你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按】阿兰·巴迪欧,法国当代哲学家。1957年,20岁的巴迪欧考入著名的巴黎高师,逐渐接触到了伊波利特、萨特、拉康等学者,并深受阿尔都塞影响,成为了一位坚定的毛主义激进左翼思想者。尽管后来师徒二人决裂,1980年代兴起的新自由主义又击退了世界范围内的左翼高潮,退回书斋和教室的巴迪欧却并未放弃思考革命的道路和可能性。时至今日,巴迪欧与齐泽克、阿甘本、朗西埃仍一同被誉为当代左翼思潮的“四大金刚”。  
作者系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本科师范生导师、广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实践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砺儒实习工作坊副坊主、广东戴世锋名师工作坊主持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首届特约教研员、广州市特约教研员、广州市教育评估专家、番禺区人民政府督学。全国优秀班主任、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第二届“羊城最美教师”、广州市名教师、番禺区名教师、禺山金才奖
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开设也成为丰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途径。那么,教师对于这一新事物又是如何认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拓展性课程与基础性课程的关系?如何设置课程目标,如何精选课程内容,又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等等,这些都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本刊特组此相关专题,供大家参考。  【摘 要】开发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是丰富小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湛江小学女教师是湛江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她们正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婚恋压力。研究湛江小学女教师的婚恋压力,分析其婚恋压力的来源、造成其婚恋压力的主要因素、提出缓解其婚恋压力的有效策略,在提升湛江小学女教师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湛江小学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笔者在前期
全课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从儿童立场出发,以儿童的情感需求、认知特点、生活体验为基础,建构真正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创造有联系的、丰富多彩的课程生活。基于全课程理念的多维拓展式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帮助学生建构有联系的阅读生活,在促进整体认知的诉求中实践儿童立场的母语教育。  全课程理念下的多维拓展式阅读教学应该如何进行课程规划,使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或话题,从多个维度收获成长呢?全
那年8月,我被西安的一所大学录取,到学校报到的前一天,父亲语气低沉几乎是喃喃自语地对我说:“我去送送你吧?”这是父亲第三次对我说这句话,前两次都被我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我想让我妈去。”父亲“哦”了一声,难过地转过身去。  自记事以来,父亲很少关心过我,常常不是吼就是嚷,稍有不满意便吹胡子瞪眼睛,即使不打骂,也吓得我双腿瑟瑟发抖。记得有一次,我没了作业本跟父亲提了一声,他立刻眉头一皱,嚷道:“少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