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V高碳钢的热模拟组织与性能

来源 :热加工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含V高碳钢在不同Stelmor控冷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结果显示,对于V含量为0.15%的高碳钢,在650~590℃采用0.55、1 K/s的冷却速度,索氏体化率均能达到97%以上,硬度均在470 HV10以上,但组织中存在少量网状渗碳体;当V含量为0.30%时,在650~590℃采用0.55 K/s的冷却速度,索氏体化率在97%以上,硬度在490 HV10以上,片层间距小于80 nm,网状渗碳体消失。当冷却速度提高到1 K/s时,组织中出现马氏体。 Using Gleeble-3800 thermal simulation testing machine, combining with optical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V-containing high carbon steels under different Stelmor controlled cooling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high carbon steels with V content of 0.15%, the sorbite conversion rate can reach more than 97% at 650-590 ℃ with the cooling rate of 0.55 and 1 K / s, all of which are above 470 HV10 When the V content is 0.30%, the cooling rate is 0.55 K / s at 650-590 ℃, the sorbite rate is above 97% and the hardness is above 490 HV10. Pitch less than 80 nm, reticular cementite disappeared. When the cooling rate is increased to 1 K / s, martensite appears in the microstructure.
其他文献
自2006年9月1日起,首届网络DV大赛正式揭幕,网友将自编自导的视频作品及剧本上传至活动网站,通过网上海选、专家评审、网友投票以及决选,最终评选出网络原创视频作品大赛的20
对典型西部低阶煤进行逐级提取、热解/燃烧实验及热力学计算,研究煤中重金属Cr的赋存形态、燃烧排放特性及金属氧化物对铬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BCR逐级提取法相比常用的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有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精神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的前提是有疑,有小疑则有小进,大疑则有大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
期刊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工质类型和工质充液率对竖直式脉动热管换热特性的影响.采用了去离子水、甲醇和乙醇三种液体作为工质,加热功率为5~80 W.结果表明,脉动热管的换热特性与工
石墨颗粒碰壁过程的研究对定量计算高温气冷堆颗粒沉积率十分重要.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利用ABAQUS软件对球形颗粒碰壁进行数值计算.仅考虑弹性变形时,计算结果与Hertz模型高
社会流动性社会成层制度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它“开放”的程度,也就是说,允许和鼓励个人或集团向较高的等级水平移动,或“关闭”的程度——严密得足以使结构内部的纵的移动感
线性稳定性分析研究了环形池内反常热毛细对流及其稳定性,分析了液层深度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a较小时,反常热毛细对流为稳定的轴对称流动;当Ma超过临界值后,反常热毛细
棕榈酸是有机固液相变材料,本文通过添加膨胀石墨对其性能进行改善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充/放热性能测试对制备出的膨胀石墨质量分数分别为1%,3%,5%,8
为保证金属氯化物吸附剂长期使用性能的稳定性,同时减缓因与氨气反应出现膨胀结块而导致的吸附性能的衰减,本文以氯化钙、膨胀石墨和木屑为原料,基于控制容积法测定吸附量,并
利用湿壁塔法测量复合胺砜溶液吸收CO2的动力学特性,实验工况包括不同的反应温度(293.15~323.15 K)和不同的溶液浓度(0.5~6.6 mol/L).本文简化了气液传质模拟,计算了不同工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