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deti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索早期肠内营养及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临床当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用随机数字抽取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对其施加精细化护理干预。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施加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利于改善预后。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精细化护理
  前言
  神经内科的重症病人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等问题,进而导致严重的营养代谢症状,只有确保患者的肠道指标符合生理要求,才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本文对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80例严重肠内营养不良患者进行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采取了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对其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入住神经内科病房,接受神经内科治疗;了解研究目的、方法后,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2~78岁,平均(56.74±16.37)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2~79岁,平均(56.23±16.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肠内营养支持,于患者入院禁食3 d后,给予患者胃管留置后再开始肠内营养;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于患者入院后开始,经鼻饲管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第1天经胃管或鼻饲管注入300~500 ml肠内营养乳剂,如无不良反应发生,可将喂养量逐渐增多,控制在每天1500 ml,每隔4 h对管路进行1次抽吸,如患者胃液超过200 ml,应暂停喂食。
  在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对其施加精细化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两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在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作比较。营养指标包括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免疫功能指标包括T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NK细胞数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神经科患者常常神经功能受损,吞咽障碍,摄入营养的能力减弱,而且身体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因营养需要未得到满足而导致免疫功能减弱,因此,患者应在临床上得到精细的护理。
  营养支持治疗是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主要方法。其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肠外营养主指的是对患者进行营养液体的静脉喂养,不适用于神经科患者。肠内营养指的是通过鼻饲管或胃管补充营养液或营养素。适用于神经科病人。这种营养方法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胃肠道对营养液的吸收,符合人体生理特征,也能有效维持胃肠粘膜结构的完整性。在神经科病人肠内营养治疗的时间选择上,大多是在禁食后开始3d并保留胃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早期肠内营养,即在入院后立即。肠内营养,相对来说,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维持肠道的完整性,这有利于严重神经科病人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在营养的过程当中,患者也应采取相应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在输液前,向患者解释营养支持的重要作用,并根据温度调节营养液的稳定性;其次,输液时,定期使用温水冲洗管,并注意监测患者血糖,实时调节注射速度;最后,输注后,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这样可以加快排便速度。
  经过这次研究可以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营养指数高于对照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免疫功能指标(p>;0.05)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早期肠内营养结合精细护理干预是可行的,对严重神经科患者安全有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较为接近,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能够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通过本次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发现,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可以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精细化护理方案,有利于提升患者营养指标水平和免疫力水平,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丽云.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护理[J].当代临床医刊,2018,29(4):2399.
  [2]何晓蕾.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0(a02):25.
  [3]高爱玲.精细化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6(6):225-226.
其他文献
目的 宫腔镜检查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行妇科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1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分别实施手
目的 分析和评价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运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9例患者.对实验
目的 研究探讨适合心肌梗死治疗以及并发症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医院一年中(2016年8月—2017年10月)随机抽取58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密切关注心肌梗死患
ICU(重症监护室)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环境,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ICU是人口密集的地方,重症监护病人与病人,快速变化,先进的医疗器械,病人的生活不能自
目的探讨对于餐后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英颂营养粉餐前负荷干预3个月,观察其对糖脂代谢和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配对的方法,共纳入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聚焦解决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本院于2015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众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66例纳为试验对象,并根据其接受护理方案意愿的
目的 探析对小儿肺炎患者施以延续性护理的疗效.方法 调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我科室94例小儿肺炎患者资料,以贯序法分成参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以予常规与延续性护理;评估2组各
摘要:目的:研究心胸外科护士分层培训对于促进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采用传统培训方式进行的培训的15名心胸外科护士,将其作为对照組;另选取同期采用分层培训方式进行培训的另15名心胸外科护士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种培训方式对促进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护士培训后理论笔试、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研究组护士工作的胜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深
目的:分析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0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为研究案例,在护理干预的阶段,随机对所有患者
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当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束手术之后全部提供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