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律失常患者的4句忠告等

来源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ng0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心律失常患者的4句忠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学博士 杨震坤
  
  张妈妈最近因胸闷去医院就诊,心电图检查发现有早搏。张妈妈很紧张,认为自己得了冠心病,整天唉声叹气。
  李小姐前不久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体检,不料被发现有早搏。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她患了心肌炎,建议她休息一个月,并接受正规治疗。李小姐一下子懵了,打算下个月结婚的她,突然之间得了心脏病,这婚还能不能结?
  邱老伯最近因自己感觉“心脏跳跳停停”去医院就诊,被确诊为房颤。邱老伯从来没听到过“房颤”这个名词,想不明白自己好好的为什么会得这种怪病,终日垂头丧气,不愿意接受治疗。
  ……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而又比较复杂的心血管疾病。由于人们对其了解较少,故一旦发生心律失常后,不少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不知所措。其实,心律失常有很多类型,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发生过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心律失常的发生机会更多。然而,并非所有心律失常都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也并非每一种心律失常都需要治疗。
  忠告一:心律失常≠心脏病。
  心律失常表现为一种突发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憋闷、气促、手足麻木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部分患者也可无任何不适症状,仅在心电图检查中被发现。心律失常的病因相当复杂,常见的有下列5种:①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疾病、风心病等;②各种不良刺激,如情绪激动、疲劳、饮酒、喝浓茶和咖啡等;③药物因素,如使用洋地黄、奎尼丁,及某些抗肿瘤药物等;④严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⑤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心律失常是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但发生心律失常并不一定说明患了心脏病,正常人也可以出现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不少老人认为自己有心律失常,就是患上了“冠心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冠心病会导致心律失常,但心律失常不全是冠心病导致的。心律失常患者,首先应仔细寻找导致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诱因,切忌轻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若必须用药,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忠告二:仅心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心律失常。
  普通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的最常用的方法,但有些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发作,数分钟的普通心电图常难以捕捉到。一般地说,对于有心脏不适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正常的患者,医生一般会建议其做一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目前,国内部分医院还开设了电话心电图监测,通过遥控心电图装置来记录患者日常的心电图变化。
  忠告三:部分心律失常患者不需要用药。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该怎么治疗,应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来决定。医生一般会综合病史、症状、体检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参考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是否影响到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发展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等情况,来决定治疗策略。
  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的风险,故使用时应慎重。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不影响心脏功能且存在明确不良刺激因素的心律失常,常被视为功能性。此类患者若无明显不适症状,不主张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即使有不适症状,也主张先消除不良刺激因素,解除顾虑,稳定情绪,注意观察,必要时再给予短期药物治疗。而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伴或不伴心脏泵血功能异常的心律失常,大多为病理性,应高度警惕,并及时、规律用药。
  此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患者关注。虽然从理论上说,抗心律失常药物确实存在导致原有心律失常恶化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的潜在风险,但患者绝不能因噎废食。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忠告四:治疗心律失常,不能只靠药物。
  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在于维持心脏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泵血功能,减轻或消除不适症状,预防猝死。心律失常的治疗是综合性的,标本兼治。首先应该力争明确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病因,积极消除不良诱因和治疗基础心脏疾病,此乃“治本”。而抗心律失常药物属于“治标”性质,虽然可有效缓解症状,但只是心律失常治疗的一部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待心律失常的态度相当重要,切忌过度焦虑,病急乱投医,把治愈的希望寄托在用药上,而忽视了病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和诱因(疲劳等)的防治。在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础上,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摘自《大众医学》)
  
  科学饮食防干燥
  专家提醒
  防止干燥
  1 要多饮食生津润燥的汤水
  如去火的白菜蜜枣猪肺汤、沙参玉竹百合瘦肉汤、老鸭冬瓜汤、木瓜瘦肉汤、雪梨炖冰糖等
  
  2 不吃或少吃燥热伤津的食物
  如煎炸鱼、烧鸡、烧鸭、烧鹅、油条、炒花生、板栗、蚕豆、煎蛋等。
  戒烟限酒,少吃或不吃性燥热的食物与果品,如虾、蟹、辣椒、韭菜、胡椒、八角、茴香、榴莲等
  
  3 多吃水果和蔬菜
  最好每天吃1~2个雪梨、沙梨、或吃些西瓜、木瓜、芭蕉、葡萄、苹果等鲜果,吃些瓜菜如苦瓜、黄瓜、冬瓜等
  
  4 要特别注意科学饮水
  饮水要少量、多次
  (摘自《健康报》)
其他文献
布什:跑步是良好形象的基础  □琦 琦    和许多普通的60岁老人比起来,布什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活力,并且富有运动气质的。让布什能够拥有这一良好形象的秘诀就是跑步。  美国人都知道布什爱跑步。在得克萨斯当州长时,布什每周要跑15英里。1999年竞选总统前夕,他在跑步时差点儿发生意外,当时,一辆大货车从主路冲过来,在他身旁侧翻。幸亏布什躲避及时,只擦伤了腿和臀部,但骑车跟在他后面的保镖就没那么幸运了
期刊
随着寒潮来袭,不少老人的“老寒腿”又开始隐隐作痛。“老寒腿”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别称,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冬季高发。但从临床来看,很多人没有坚持正规治疗,或乱投医,或听信不实广告自己买药吃,导致发作一次比一次厉害。骨性关节炎患者在防治过程中纠正以下错误认识,可以少走弯路。  中药无毒性,活血化淤好  在人们的传统理念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骨性关节炎因为有关节疼痛,所以往往归为痹症。这种痹症通
期刊
“怎么会这么时尚,这么漂亮呢!”任何一个看过《马大帅》的人都会如此感叹。的确,王雅捷的时尚漂亮,与《马大帅》里那个穿着厚厚棉衣的淳朴东北妇女——“玉芬”的形象差别太大了,以至于凡看过听过《马大帅》的人都知道“玉芬”,却不知道“玉芬”就是王雅捷,也很难把她和近期全国各大电视台的热播电视剧《律政佳人》里时髦俏皮的李贵媚联系在一起。因此被观众称为是第一个由“扮丑”而红的演员。  自成功出演《马大帅1》中
期刊
警惕锻炼时的异常情况  王长平    运动时心率不增  人在运动时心跳会加快,运动量越大,心跳越快,如果运动时心率增加不明显,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预示着今后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  运动性过敏性休克  运动时要选择合理项目,不要随意加大运动量。如果因运动量加大而出现全身发热、皮肤潮湿,或在运动中出现咽喉不适、呼吸急促、胃肠绞痛,这些都是出现运动性过敏性休克的征兆,应停止运动,及时到医
期刊
“妈妈的吻”成了致病源  □朱旭东    江苏省口腔医院接诊了一个1岁的严重龋齿患儿,医生一开始还以为是父母养育习惯不好,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导致的,可后来一问并非如此,原来是孩子的奶奶喜欢把食物嚼碎了后喂给孩子,而这位奶奶的口腔状况相当糟糕,龋齿、牙周病俱全。  南京市中医院消化科的梁栋大夫告诉记者,“最近我接诊了一个老是喊肚子疼的孩子,才3岁,结果一查,孩子竟然患有慢性胃炎,而且有幽门螺旋杆菌感
期刊
保健养生与康复  吴健生    我虽然已经年过花甲,而且曾经患过脑垂体瘤,但至今眼不花,耳不聋,齿坚固,满头乌发,腿脚灵活,肌肉发达。在全国“科学养生,文明健身最佳老人”的评选活动中,我获得了三等奖,是浙江省仅有的两名获奖者之一。  提起我的养生保健,得从16年前说起。当时我因患病而赴杭、沪各大医院检查,经CT扫描确诊为脑垂体肿瘤,生长激素检测结果比正常人高出10倍。受脑瘤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发
期刊
生命的成长需要心灵的解放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靳向荣    因家长不恰当的教养理念和方法,可以像山一样压抑、扭曲原本自然、健康的孩子的生命,然而不自知的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从孩子身上找到原因。  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经历两个重要阶段:一是1岁半到3岁,这时,幼儿刚开始有“自主”意识。再就是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青春期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大、心理波动大,是跟父母在心理上“分离”的时期,各种冲突都会
期刊
不要让孩子成为长不大的彼得·潘  □林颐    傍晚,我给儿子讲故事,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的著名童话《彼得·潘》。  儿子一边听,一边开心地笑:“妈妈,这个彼得·潘真有趣!我也要跟他一样,永远不要长大!”我问儿子:“元元,你觉得永远不长大,很好吗?”“当然了,永远不长大,就可以永远玩玩具、吃零食、做游戏。”儿子兴高采烈地说。他说完就跑出去看动画片了。而我,愣在那里,心里涌出了许多想法。  我总觉
期刊
月亮变你也变    “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语形象地说明,人们的命运与月亮一样变化不定。现在还有充分的资料证明,人的身体与情绪也随着月亮的阴睛圆缺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满月,即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满月时间虽短,但人们能感受到宇宙能量的明显影响,脉冲强烈,许多人在身体上都有反应,对健康产生影响,应充分加以利用。  在此期间人们容易激动,易感到紧张不安和烦躁。如夜晚感到过分兴奋,辗转难以入
期刊
警惕无症状型糖尿病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看起来是很健康的老年人,在体检的时候,发现得了糖尿病。可是他平时并没有喝水多、吃饭多、排尿多的“三多”症状,人也不消瘦。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三多一少”症状是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的典型表现,得病的大多是青壮年人。而老年糖尿病人多数是Ⅱ型糖尿病,其体态肥胖,饮食正常,精力和体力与正常人差不多。据统计,老年糖尿病人超过标准体重,无症状出现的占8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