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成长需要心灵的解放等

来源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的成长需要心灵的解放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靳向荣
  
  因家长不恰当的教养理念和方法,可以像山一样压抑、扭曲原本自然、健康的孩子的生命,然而不自知的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从孩子身上找到原因。
  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经历两个重要阶段:一是1岁半到3岁,这时,幼儿刚开始有“自主”意识。再就是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青春期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大、心理波动大,是跟父母在心理上“分离”的时期,各种冲突都会体现出来。不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规律,一味地要求孩子遵从父母的心意,势必造成亲子关系的冲突,甚者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有一位30多岁的男士(简称N),7年前不满意自己的工作,辞职自谋职业。因手艺好,收入相当不错;后来,有人看他生意红火也跟着做,却因为质量比不上他而生意不好,就想方设法排挤他。
  N因为退缩的性格收摊不干了,改行做别的行当,不是行业差距大做不下去,就是不敢合理地争取自己的利益而损失惨重。现在,他找到我来咨询,初来时神情黯然,窘迫得总怕说错什么。经过咨询,我了解到他这种个性其实与他小时父亲的教育有关。
  N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对他特别关注,寄予厚望。小时候N偶有考试成绩不好,得到的不是安慰鼓励,父亲一边看着他唉声叹气,一边用一些极端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失望:你就是一个废物,将来什么也做不成,你看XX了吧,(一个生活境遇很差,事事不如意,被人看不起的邻居),以后你就像他那样,你还能干什么……
  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分辨、认知能力还不完备,大多的认知来自家长和学校的教育,被父亲定型为这样的人,这个孩子怎么还能有上进的勇气?以后表现的事事退缩,连自己合法合理的权益都不敢维护。可叹的是家人对此也不理解,来咨询之前还一致认为N“什么也做不成、不可救药了”。可以说,是家人造就了退缩的N,他是个被人“合理指责”的受害者。
  通过咨询,家人理解了他,N也揭开了自己性格缺陷的谜底,至此,在他心中沉睡多年的希望开始复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N先生重塑自我,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也非一日之功。
  心理自然成长的规律是人健康成长的根基,违反这一规律的做法束缚了孩子,也束缚着父母。人的成长发展不可能像园林艺术那样,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特点。像制作盆景那样雕塑孩子,即使他按你的模式成型,也是一个精神上“畸形”的生命体,到那时父母将悔之晚矣。
  (摘自《当代健康报》)
  
  彼得·潘综合征
  
  说起“彼得·潘综合征”就不得不提到长不大的彼得·潘。1904年,彼得·潘诞生于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他的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彼得·潘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但这毕竟只能出现在童话中,不能为现实所接受。
  “彼得·潘综合征”患者就是现实中的彼得·潘,面对社会的剧烈竞争和残酷倾轧,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装嫩”,行事带有孩子气,渴望回归到孩子的世界。但这种心态如果发展到极端,就会沉溺于自己的幻想,拒绝长大。这种心理的极端形式被称为“彼得·潘综合征”,被定性为一种心理疾病。
  
  彼得·潘综合征是由家庭教育环境造成的。家长们总认为,儿童时期是一生当中最好的时光,应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少让他们肩负起责任。家长的这种想法会给孩子造成错觉,以为生活永远只是由玩具、零食和游乐场组成的。
  “彼得·潘综合征”对患者的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往往一生碌碌无为,他们的症状不但可能会导致家庭破裂,也容易使自己为在失落中获得暂时的满足而沉溺于酒精和药物。这种病症难以用药物治愈,唯一的办法是接受心理理疗。但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患者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和人生观不是单靠家人说教就能改变的,只有由精神病专家来引导。
其他文献
李强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二年级本科生。这个稚嫩的大学生,因为一篇暑假调查报告《乡村八记》,获得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高度赞誉和热情鼓励,一时成为新闻人物。  之所以把他和学界泰斗费孝通先生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两人身上共有的一种学术精神,用资深报人范敬宜的话说,是“肯沉下去了解中国”。  范敬宜用了“惊异”二字来形容读到李强调查报告的感受。这种“惊异”更多地在于今天的年轻大学生,竟也有人“肯沉下去了解
期刊
“十六个字”加“十三点”  黄永生    我今年71岁,但是我还经常活跃在舞台上,看到我的人都说我精神矍铄,完全不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我想这主要得益于我对身心健康的理解与实践。  我认为一个人在世界上,健康是第一位的,要懂得自我保养,一个是身的保养,一个是心的保养。我为自己定下十六字的“健康”方针:“合理膳食,戒烟少酒,适当锻炼,心态要平。”  “合理膳食”就是荤素搭配,每餐吃到六七成饱。血糖高的时
期刊
“不痛不痒”并非安然无恙  保定市第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凤敏    张大爷半年前发现自己的左侧鼻子经常不通气,用了滴鼻净也不见效果,而且擤鼻涕时还经常带血,由于没有什么疼痛感觉,所以也没有在意。没想到后来鼻塞厉害了,他这才到医院检查。结果大出预料:他患上了鼻咽癌,且已发生了转移,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最佳时机。  一些没有症状的疾病“偷袭”人体,人们浑然不觉而贻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下面就给大家提个
期刊
养生请读《坐忘铭》  康 平    明代养生家郑宣,写过一本很有名的《昨非庵日纂》,内中有一篇《坐忘铭》云:“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闪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公堂。”  它告诉人们,如果想要保养元气,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常默”,因为古人有“多言伤气”的告诫。如要保持聪慧,“少思”的办法也有它一定的道理,否则思虑过度,反而使人昏昏。如果百神和畅
期刊
布什:跑步是良好形象的基础  □琦 琦    和许多普通的60岁老人比起来,布什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活力,并且富有运动气质的。让布什能够拥有这一良好形象的秘诀就是跑步。  美国人都知道布什爱跑步。在得克萨斯当州长时,布什每周要跑15英里。1999年竞选总统前夕,他在跑步时差点儿发生意外,当时,一辆大货车从主路冲过来,在他身旁侧翻。幸亏布什躲避及时,只擦伤了腿和臀部,但骑车跟在他后面的保镖就没那么幸运了
期刊
随着寒潮来袭,不少老人的“老寒腿”又开始隐隐作痛。“老寒腿”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别称,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冬季高发。但从临床来看,很多人没有坚持正规治疗,或乱投医,或听信不实广告自己买药吃,导致发作一次比一次厉害。骨性关节炎患者在防治过程中纠正以下错误认识,可以少走弯路。  中药无毒性,活血化淤好  在人们的传统理念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骨性关节炎因为有关节疼痛,所以往往归为痹症。这种痹症通
期刊
“怎么会这么时尚,这么漂亮呢!”任何一个看过《马大帅》的人都会如此感叹。的确,王雅捷的时尚漂亮,与《马大帅》里那个穿着厚厚棉衣的淳朴东北妇女——“玉芬”的形象差别太大了,以至于凡看过听过《马大帅》的人都知道“玉芬”,却不知道“玉芬”就是王雅捷,也很难把她和近期全国各大电视台的热播电视剧《律政佳人》里时髦俏皮的李贵媚联系在一起。因此被观众称为是第一个由“扮丑”而红的演员。  自成功出演《马大帅1》中
期刊
警惕锻炼时的异常情况  王长平    运动时心率不增  人在运动时心跳会加快,运动量越大,心跳越快,如果运动时心率增加不明显,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预示着今后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  运动性过敏性休克  运动时要选择合理项目,不要随意加大运动量。如果因运动量加大而出现全身发热、皮肤潮湿,或在运动中出现咽喉不适、呼吸急促、胃肠绞痛,这些都是出现运动性过敏性休克的征兆,应停止运动,及时到医
期刊
“妈妈的吻”成了致病源  □朱旭东    江苏省口腔医院接诊了一个1岁的严重龋齿患儿,医生一开始还以为是父母养育习惯不好,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导致的,可后来一问并非如此,原来是孩子的奶奶喜欢把食物嚼碎了后喂给孩子,而这位奶奶的口腔状况相当糟糕,龋齿、牙周病俱全。  南京市中医院消化科的梁栋大夫告诉记者,“最近我接诊了一个老是喊肚子疼的孩子,才3岁,结果一查,孩子竟然患有慢性胃炎,而且有幽门螺旋杆菌感
期刊
保健养生与康复  吴健生    我虽然已经年过花甲,而且曾经患过脑垂体瘤,但至今眼不花,耳不聋,齿坚固,满头乌发,腿脚灵活,肌肉发达。在全国“科学养生,文明健身最佳老人”的评选活动中,我获得了三等奖,是浙江省仅有的两名获奖者之一。  提起我的养生保健,得从16年前说起。当时我因患病而赴杭、沪各大医院检查,经CT扫描确诊为脑垂体肿瘤,生长激素检测结果比正常人高出10倍。受脑瘤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