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中寻秘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是人最简单最初始的美食体验,蜂蜜中80%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作为早期人类唯一的甜食,蜂蜜能快速产生热量补充体力,这对我们的祖先至关重要。”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专门介绍了传统美食之一的蜂蜜。蜂蜜,作为一种非人工制造的甜味剂,不仅仅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饮食佳品,更有强身健体、防疾祛病的功效。
  中医认为,蜂蜜性平味甘,归肺、脾、大肠经,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中,蜂蜜被列为上品,主心腹邪气,诸惊痫,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本草纲目》里说,蜂蜜能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经常食用蜂蜜能润肠通便,还可以美容养颜。人们购买蜂蜜时,常面对不同种类的蜂蜜,还有可能会遇到假蜂蜜的尴尬。我们该怎样辨别蜂蜜、如何挑选蜂蜜?不同种类的蜂蜜中又有什么区别呢?
  市场上常见的蜂蜜品种是根据蜜源花种来分类的,如洋槐蜜、枣花蜜、荆条蜜、椴树蜜等,这种来源于单一植物的花蜜叫单花蜜。还有一种是蜜蜂采集不同蜜源花酿造的蜂蜜,一般称作杂花蜜或者百花蜜。由于蜜源和环境的不同,各种蜂蜜中所含化学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也就相应不同。一般来说,杂花蜜所含营养成分更多,保健作用也优于单花蜜。当然,如果蜜源本身有某种功效,单花蜜不仅能保持这种作用,还有利于人体的吸收从而增强效果。比如益母草蜜,益母草是一种妇科良药,益母草蜜在益母草活血调经的基础上还可以起到益气补中、补血健胃的作用。同样,枣花蜜结合了大枣的补血安神和蜂蜜的健脾养胃功效,对失眠很有帮助。由此看来,普通家居饮品可以选择百花蜜,而对于具有不同需求的食疗人群,选择适宜的蜂蜜还是有一定的讲究的。
  选择了合适的蜂蜜,接下来如何辨别质量的优劣呢?不同种类蜂蜜的判别方法有所差别,但根据蜂蜜的色、香、味等指标有一个可以参考的等级标准。
  一等蜜:呈水白色、白色或浅琥珀色;透明,黏稠的液体或结晶;滋味甜润,具有蜜源植物特有的花香味。
  二等蜜:呈黄色、浅琥珀色或琥珀色;透明、黏稠的液体或结晶;滋味甜,具有蜜源植物特有的芳香气味。
  另外,还有三等蜜和等外蜜,一般呈黄色、浅琥珀色、深琥珀色或者深棕色;透明、半透明、或混浊的黏稠液体或结晶体;味甜,无异味,或有刺激性气味。
  郭璞在《蜜蜂赋》中描述蜂蜜:“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鉴别蜂蜜的优劣,也可以从这几方面下手:看光泽和黏度、拉蜜丝、尝味道等。纯正的蜂蜜色泽清透,光亮如油,晃动蜜瓶时颤动很小,停止晃动后挂在瓶壁上的蜜液会缓缓流下;通常可以拉出细而透亮的“蜜丝”,而且丝断后会自动回缩并且呈现球状;味道甜而微酸,口感绵软细腻。
  知道了蜂蜜中所隐藏的这些秘密,选择和甄别蜂蜜的时候,相信您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选择品质优良、适合自己的蜂蜜,才能在尽享美味的同时充分利用好其保健功能,真正从大自然的馈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其他文献
患者女,26岁,已婚,体型消瘦。间歇性左肋腹部疼痛伴小便颜色加深,婚后不孕在当地医院未能明确诊断而来本院就诊。查体:既往体健,心、肺无异常,左肾区叩痛,血尿(+++),蛋白(++)
甜是许多动物都特别喜欢的味道,这种喜爱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植物把种子包裹在甜甜的果实下,引诱动物来吃,借以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繁殖。而动物们也养成了世代食用甜食的习惯,这意味着安全、美味、营养和愉悦。  【我们是怎么感受到甜的】  果实之所以甜,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成分能够与我们舌头上的甜味味蕾相结合,使得我们可以感受到甜味,我们把这种甜味物质称为糖。这就好比味蕾是锁,连着长长的神经元,糖则是一把钥匙,一
霉菌性鼻窦炎是鼻窦受霉菌侵犯而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为良性、非侵袭性鼻窦病[1].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提出该病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有相似的免疫学和组织学特征,属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目前治疗是以铜代谢改善剂青霉胺为首选药物,但需长期坚持不间断用药才能维持铜代谢的负平衡状态.但本例患者
患者女,17岁,因睡眠打鼾10余年,体检发现咽部新生物入院。患者自幼睡眠打鼾,无明显夜间憋醒,无咽干、呼吸不畅、吞咽困难等症状,初起症状较轻,近来睡眠打鼾逐渐加重,遂来本院
期刊
十二月,天气已经很寒冷了.这个月是感冒、咳嗽、哮喘、高血压等疾病的高发期,应特别注意保养.在饮食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如黑豆、黑米、核桃、黑芝麻、栗子
患者女,51岁。2月余前发现右额部包块,无压痛,无红肿,后到本院检查发现右额骨占位。自起病来,患者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可。查体:右额部肿块大小约2 cm×3 cm,高出皮肤表面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