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eryh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导论课程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 教学方法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a)-0192-01
  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
  新生刚入学时,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之甚少,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专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许多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专业规划,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专业导论课程对于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现在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覆盖了原来的11个仪器仪表类专业[2],其研究内容涉及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精密机械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等特点。目前各个高校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方案也各有侧重,教学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异,造成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上的困惑,许多学生直到大学三年级也分不清本专业与自动化专业、机械专业的差别,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规划及职业规划;同时相对较多的课程及模糊的专业认识及职业前景也在部分同学中引起厌学的情绪。
  针对上述情况,我校从2006年开始,开设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并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的内容和体系具有专业课程内容和大学学习方法相互交叉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教育、教学的双重目标,既要有专业知识介绍,学习方法的引导,更要注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素质要求方面的介绍、我们据此制定了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教学单元,第一单元主要讲授专业相关知识,如专业设置、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相关主干学科以及学科发展方向等内容;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的内容及课程之间的衔接;第三单元讲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相关知识,如大学学习方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本科教育后续发展相关知识,如就业择业与事业、研究生教育、终身教育等内容;第四单元内容为专家讲座及参观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3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通俗简要的方式介绍测控技术与仪器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概念,重点介绍主干学科、主干课程的内容[3]。
  (1)从具体应用出发,通过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产品介绍测控系统的组成,首先使学生能够从硬件上认识测控系统中的测量装置、信息处理处理装置、驱动装置,再进一步介绍这些具体装置所涉及的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精密机械,使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测控系统的组成及所学主干课程的作用。例如在介绍测控系统的组成时,我们通过介绍四足机器人的组成及工作过程,使学生很快理解了测控系统的测量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及执行机构。
  (2)对于需要高深数理知识或专业理论才能描述的原理和技术,仅介绍问题的思路,不介绍问题的具体方法,使学生达到知其然的状态,引导学生通过以后学习努力学好相应的理论课,将来进一步理解专业知识。例如在介绍应力传感器时,通过弹性元件的受力分析,指出可能引起误差的原因,引出了矩阵论、数据处理等知识,使同学认识到相关课程的重要性。
  (3)为避免出现教师平铺直叙地讲授,学生被动听课、根据新生的特点及认知规律,运用交互式教学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讲课中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使用,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的图片、影像资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专家讲座可以显著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兴趣不足,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接触专业教师太少、太晚,进入专业实验室太晚,感受不到专业的魅力。因此,在课程安排上,特别安排了相关专家教授的系列讲座,请专家介绍相关的测控技术及仪器的学科知识、科研项目及实践经验,向学生传授在科研活动中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并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经历及所指导优秀研究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举例,以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专家对测控技术的挚爱和敬业精神,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专业的热爱。通过讲座,建立起了学生和专业教师沟通的桥梁,一些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加入的相关老师的科研活动中,对其后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5)大学学习方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是专业导论的组成部分,这些内容有助于大一学生建立好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树立对专业学科的理解和兴趣。
  4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的改革效果
  通过几年的努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提交的学习报告中及其它反馈意见看,学生对本课程反响强烈,认为本课程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指明了努力方向。
  通过对已经毕业的测控06、07、08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测控09级学生的课程做的跟踪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同学都对本课程反映良好,认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对其专业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专业兴趣、今后的工作岗位的认识均有帮助。
  5 结语
  (1)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对于新生了解所学专业,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专业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2)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的内容要体现教育、教学的双重目标,要有专业知识介绍,也要有学习方法的引导及专业培养目标;
  (3)在教学过程中以通俗简要的方式介绍测控技术与仪器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概念;
  (4)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5)专家讲座可以显著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杨晓敏,李全意.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 62~64.
  [2] 教育部.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指导委员会—— 仪器仪表学科战略发展研究报告[R].2004(7).
  [3] 陈毅静.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
  [4] 彭熙伟,廖晓钟,邹凌摘.“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2011,9(1):74~75.
  [5] 杨善林,潘轶山.专业导论课—— 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大学新生思想教育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8):1~3.
其他文献
1993年6月国家决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三产业普查。第三产业?——许多人对这个名词还有些陌生,更多的人认为那仅仅是指商业和服务业,但实际上,除去农业(第一产业)、工业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涉及的名词解释多、法律法规多、政策时事多。如果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势必会削弱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思想政治
新课程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认为历史课程教学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
河南是典型的农业大省,种植业是河南农业的重要支柱,全省大部分地区农作物是一年二熟制,少数地区是二年三熟。种植品种以冬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薯类、棉花、花生、芝麻
本文就目前基础教育音乐鉴赏教学环节存在问题提出看法;并以《山楂树之恋》电影音乐欣赏课为例谈及影视手段的特色、如何组织音乐鉴赏及教学体会。
●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李鹏总理讲话:将痛下决心,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精简机构,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各级政府改革,使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减少四分之一。●据统计:我国官
语文课堂是学习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是情感培育的殿堂。语文课堂教学是课本、教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系统。课本是物,教师、学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
当你被评为优秀教师标兵、优秀班主任、郑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时,朋友们都说“想不到”。当你接过令旗,从事学校经济开发时,又让多少人意想不到。种种原因使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通晓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才能使教育理念、系统知识通过学生自然得体的表现出来,达到真正的乐学。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流畅的表达,都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引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八五”计划时期以来,改革的大潮不断冲击着16.7万平方公里的中原大地,河南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经济领域随着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