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具有多种价值,如体会文本感情,感悟人文精神;发展儿童智力,提升思维品质;发展儿童语言,特别是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作文中介绍的各种丰富知识,等等。在这诸多价值中,必有一个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的把握,关系到语文数学的成败和效率。核心价值把握不准,语文课就会变质、变味,“种了他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
那么,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作出了明确回答:“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学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这段话告诉我们:学习语文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教学中把握了这个核心价值,就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就能实现省时高效,就能促进多元价值的同步实现。
现以人教版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一课为例予以说明。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设计一:,默读课文,掌握词句,培养推想课文词句的能力
⑴默读课文,说说对鲁迅文章的第一印象。(结合介绍鲁迅)
⑵再读课文,划出难懂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的意思。
⑶自学课后七个生字,着重掌握“胯”、“窜”两字。
⑷给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心愿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评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愿心 无缘无故
⑸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作解释,并回答问题:
①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样许多新鲜事:海边有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_________ 单:_________
“我”不知道这些新鲜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和我一样,又看见院子里面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他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写了几件事,领悟课文怎样以事写人
⑴说说少年闰土有哪些特点?
⑵少年闰土的这些特点,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表现的?每件事用两个字概括。
反馈板书:捕鸟 拾贝 刺猹 看鱼
⑶扩充:找到这些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把两字充扩为四字。
反馈板书: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月夜刺猹 湖汎看鱼
⑷小结“以事写人”:写人,贵在造好与人物特点有关的事。
设计三:领悟课文怎样把人的特点写具体
⑴研读发现:“雪地捕鸟”这件事,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最好用一个字概括。(小组研讨)
反馈板书:巧——扫、支、撇、缚、拉、罩
小结:课文写“雪地捕鸟”,围绕一个“巧”字,把捕鸟的动作写得非常具体形象,闰王的机灵特点如在眼前。
⑵研读其他几件事,看看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仿照“雪地捕鸟”,也在每件事中加上一个字。
反馈板书:月夜 勇 刺猹
海边 乐 拾贝
湖汎 惊 看鱼
设计四:扩写一段话,学习如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作者对于“月夜刺猹”“雪地捕鸟”两件事,写得比较详细;对于“海边拾贝”“湖汎看鱼”两件事,写得比较简洁。请你从后两件事中任选一件扩写,要求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反馈评价:看是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以上设计,就是以“语用”为基本特点的一种新型设计。传统朗读悟情,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这样的教学,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运用方面很难有什么收获,教学既费时又低效。“语用”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牢牢抓住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同时人物形象、人物情感其实也自然包含其中。
这篇课文的设计,在“语用”方面凸显了以下几个要点:
⑴培养学生“推想”,词句含义的能力。“推想”词句的含义,是高效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学生读一般课文,往往一看就懂;读鲁迅的文章,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了。文中的词语、句子,与当今通用的词句有一定距离,学生必须联系上下文去“推想”“猜读”,才能弄懂意思。“设计一”的目的就在于此。这种推想词句含义的能力,对于学生阅读各类含义较深的作品是十分重要的。
⑵培养学生用精要的语言文字概括事件的能力。概括能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也是一种高层次的语言文字能力。读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必须学会概括,才能让文章或书本由厚变薄,内化成自身的营养。“设计二”,要求学生用二字、四字概括课文写了几件什么事,学生必须边看书边思考边动笔墨,用精炼的文字来概括事件,这也是“语用”不可或缺的内容。
⑶培养学生领悟并运用表达方法的能力。让学生发现课文写作的秘密,是高效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少年闰土》一文,在写人方面堪称典范。如“以事写人”“抓住特点写人”就是本文的突出特点。学习文本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必须经历一个由领悟到运用、由读到写的过程。“设计三”侧重于领悟,“设计四”侧重于运用。这样由领悟到运用,读与写实现了有机结合,“语用”的特点就非常鲜明了。
⑷培养学生动手动笔的能力和习惯。语文教学,不可老是停留在“读读议议”的层面上,而要提倡动手动笔。当今的语文课堂,学生动手动笔的机会实在太少。据统计,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笔的时间,普遍不到课堂时间的百分之十。语文课堂往往被热热闹闹的一答一问所掩盖。这种从头到尾的一问一答式,看起来“精新”,实则学生收效甚微,因为这种问答一般都是在教师与少数尖子学生之间进行,绝大多数学生常常只是看客与陪衬。古人早就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的许多课堂却反其道而行之,实在不可取。
本课的设计,学生动手动笔的机会很多,如推想词句的含义、概括事件、领悟写作特点、扩写一段话等,都需要学生动手动笔,估计每个学生动手动笔的时间应在三十分钟以上。语文课堂如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动笔,语文教学必将出现一个以“语用”为特点的崭新局面。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子弟小学)
那么,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作出了明确回答:“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学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这段话告诉我们:学习语文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教学中把握了这个核心价值,就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就能实现省时高效,就能促进多元价值的同步实现。
现以人教版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一课为例予以说明。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设计一:,默读课文,掌握词句,培养推想课文词句的能力
⑴默读课文,说说对鲁迅文章的第一印象。(结合介绍鲁迅)
⑵再读课文,划出难懂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的意思。
⑶自学课后七个生字,着重掌握“胯”、“窜”两字。
⑷给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心愿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评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愿心 无缘无故
⑸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作解释,并回答问题:
①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样许多新鲜事:海边有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_________ 单:_________
“我”不知道这些新鲜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和我一样,又看见院子里面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他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写了几件事,领悟课文怎样以事写人
⑴说说少年闰土有哪些特点?
⑵少年闰土的这些特点,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表现的?每件事用两个字概括。
反馈板书:捕鸟 拾贝 刺猹 看鱼
⑶扩充:找到这些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把两字充扩为四字。
反馈板书: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月夜刺猹 湖汎看鱼
⑷小结“以事写人”:写人,贵在造好与人物特点有关的事。
设计三:领悟课文怎样把人的特点写具体
⑴研读发现:“雪地捕鸟”这件事,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最好用一个字概括。(小组研讨)
反馈板书:巧——扫、支、撇、缚、拉、罩
小结:课文写“雪地捕鸟”,围绕一个“巧”字,把捕鸟的动作写得非常具体形象,闰王的机灵特点如在眼前。
⑵研读其他几件事,看看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仿照“雪地捕鸟”,也在每件事中加上一个字。
反馈板书:月夜 勇 刺猹
海边 乐 拾贝
湖汎 惊 看鱼
设计四:扩写一段话,学习如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作者对于“月夜刺猹”“雪地捕鸟”两件事,写得比较详细;对于“海边拾贝”“湖汎看鱼”两件事,写得比较简洁。请你从后两件事中任选一件扩写,要求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反馈评价:看是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以上设计,就是以“语用”为基本特点的一种新型设计。传统朗读悟情,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这样的教学,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运用方面很难有什么收获,教学既费时又低效。“语用”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牢牢抓住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同时人物形象、人物情感其实也自然包含其中。
这篇课文的设计,在“语用”方面凸显了以下几个要点:
⑴培养学生“推想”,词句含义的能力。“推想”词句的含义,是高效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学生读一般课文,往往一看就懂;读鲁迅的文章,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了。文中的词语、句子,与当今通用的词句有一定距离,学生必须联系上下文去“推想”“猜读”,才能弄懂意思。“设计一”的目的就在于此。这种推想词句含义的能力,对于学生阅读各类含义较深的作品是十分重要的。
⑵培养学生用精要的语言文字概括事件的能力。概括能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也是一种高层次的语言文字能力。读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必须学会概括,才能让文章或书本由厚变薄,内化成自身的营养。“设计二”,要求学生用二字、四字概括课文写了几件什么事,学生必须边看书边思考边动笔墨,用精炼的文字来概括事件,这也是“语用”不可或缺的内容。
⑶培养学生领悟并运用表达方法的能力。让学生发现课文写作的秘密,是高效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少年闰土》一文,在写人方面堪称典范。如“以事写人”“抓住特点写人”就是本文的突出特点。学习文本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必须经历一个由领悟到运用、由读到写的过程。“设计三”侧重于领悟,“设计四”侧重于运用。这样由领悟到运用,读与写实现了有机结合,“语用”的特点就非常鲜明了。
⑷培养学生动手动笔的能力和习惯。语文教学,不可老是停留在“读读议议”的层面上,而要提倡动手动笔。当今的语文课堂,学生动手动笔的机会实在太少。据统计,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笔的时间,普遍不到课堂时间的百分之十。语文课堂往往被热热闹闹的一答一问所掩盖。这种从头到尾的一问一答式,看起来“精新”,实则学生收效甚微,因为这种问答一般都是在教师与少数尖子学生之间进行,绝大多数学生常常只是看客与陪衬。古人早就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的许多课堂却反其道而行之,实在不可取。
本课的设计,学生动手动笔的机会很多,如推想词句的含义、概括事件、领悟写作特点、扩写一段话等,都需要学生动手动笔,估计每个学生动手动笔的时间应在三十分钟以上。语文课堂如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动笔,语文教学必将出现一个以“语用”为特点的崭新局面。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子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