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氢青蒿素生物转化发酵培养基优化

来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bill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物转化产物9-羟基双氢青蒿素得率为响应值,对双氢青蒿素生物转化合成9-羟基双氢青蒿素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株转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筛选,确定3个显著影响因素依次为玉米粉、豆粕、尿素。然后以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3个显著因素进行了探讨与优化。结果显示,3个显著因素的优化水平为玉米粉30.55g/L,豆粕7.35g/L,尿素1.29g/L,该条件下转化产物9.羟基双氢青蒿索得率的预测值为63.37%,实测值为64
其他文献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分法的概念(2)掌握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深刻领会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2)在近似计算的学习过程中感受近似的思想、
目的 探讨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进程中,乙酰化微管蛋白α(α-Ac-Tub)缺失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联系。 方法 体内研究采用非暴露式支气管一次性灌SiO2构建矽肺大鼠模型(1,2,4,8周
<正>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己的皮肤健康和生活质量。日常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群会在气候变化、季节交替、日晒、食辛辣食物、使用化妆品,
会议
从虫类中药蛴螬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鉴定为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水杨酸(2),对羟基苯甲酸(3),香草酸(4),对羟基苯丙酸(5)和对羟基苯丙酸甲酯(6)。
课标要求    1 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 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 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lecanii)VL17菌株是从罹病的蚜虫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高效杀虫活性的内生真菌。根据生物活性跟踪测试,采用不同溶媒萃取法、硅胶柱分离法、高速逆流色
首次从窄萼凤仙花(Impatiens stenosepala Pritz.ex Diels)中分离得到九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柰酚(2)、阿魏酸(3)、对羟基苯甲酸(4)、4'-OH黄芩素(5)、洋芹素(6)
为了探讨赖型钩体pDC38插入片段基因组DNA编码、位置与ompL1基因的关系,作者采用在流感伤寒型钩体外膜蛋白基因ompL1首尾区段设计一对引物,以pDC38插一段作模板进行PCR扩增、玫类似性匹配(alignment)。结果发现,pDC38含有2.7kb和
目的 探讨SFPQ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对BEL-740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初中历史教材里,有许多容易混淆的史实与概念,其中不乏重点难点知识,但也有不少知识“死角”,正是这些知识“死角”容易被大家忽视,所以也备受中考命题专家的青睐,不能不引起中考考生的注意。    一、 中国古代史    1.奴隶社会  (1)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