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个“爱心搬运工”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波市鄞州区丹凤社区真可谓人杰地灵,小小的一方社区里聚集了许多不平凡的人物。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郑勇,有寒冬勇救落水女工的陈金龙,还有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生病丈母娘的王建良,等等,而周秀芳奶奶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周奶奶是丹凤一村的居民,原来是宁波市李惠利小学的一名普通退休教师。2014年起,70岁的周秀芳奶奶怀揣支教梦想,放弃安逸舒适的晚年生活,不远千里,只身远赴贵州、湖南、吉林等偏远贫困地区,开启了艰辛的扶贫支教历程。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支教奶奶”,先后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2016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浙江好人”“最美宁波人”等称号……
  许多人都会问周奶奶同一个问题:“您为什么退休后会到偏远山区去支教?”她的回答总是这样一句朴素的话:“为了感恩,回报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得从她的小时候说起。小学四年级时,她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她的班主任老师帮她交了三块五毛钱的学杂费,正是这三块五毛钱,让她继续小学学业,从此使她的人生有了希望。
  初中毕业,16岁的她来到宁波当小保姆,很幸运的是,她的东家是东胜路小学的余校长,家里有很多藏书可以看。余校长对周老师很好,做完家务后,周老师就如饥似渴地读着书。余校长和曹静宜老师是亲戚,两人同住一个院子,周秀芳每天都看到这两位老师交流学校的事情,交谈孩子们的学习,当时就萌发了要当老师的心愿,于是,她就更努力地大量看书。她把余校长家里所有的书,包括师范的教科书,都看了个遍。后来,在当保姆的这两年时间里,她竟然完成了高中和师范的学业。
  她感恩生命中遇到的这些好老师,她决心等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周老师最早萌发支教的想法是在她50岁那年,听说有去贵州支教的机会,她毅然报了名,可结果,因年龄不符没去成。
  直到2014年,已退休11年的周老师偶然得知,贵州省惠水县正在招募支教教师,她的内心又燃起了一团火。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下,她带着简单的行李,坐上火车,奔赴贵州,毅然踏上了“大龄支教路”。一天一夜后,火车把她送到了贵州的黔南州。
  那是个秋天,贵州的山还是苍翠的。周奶奶翻山越岭,来到黔南州惠水县蛮纳村小学支教,漫漫助学之路,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山路坡陡弯急,有恐高症的她上下山坐车都要闭着眼睛;山上的学校是茅草棚子,四面透风,她的身体明显吃不消;山里的学生住得分散,走访一个学生要走半天山路,这使得她带病的膝盖阵阵刺痛,经常一天下来就累瘫在学校里,连扒拉口饭的力气也没有了……但是只要听着活泼可爱的孩子叫她一声“周奶奶”,她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她说:“不是我特别伟大,如果你们也在西部山区看到同样的情景,你们也会像我那样做的。我感恩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是‘教师’这个词点亮了我的生命,我愿意燃烧我的生命,去温暖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后来,她还到湖南省溆浦县北斗溪镇支教助学。虽竭尽了全力,但仅凭一己之力,还相差甚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她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开始向政府和社会寻求帮助。后来的四年多时间里,在周奶奶的努力下,数万宁波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送到溆浦山区,共捐建希望小学29所,建校、资助贫困生、捐献实物等累计达3400余万元。
  2018年,她还远赴吉林延边成立了“周秀芳爱心驿站”。现在,支教奶奶的爱心团队已发展到5000多人,400多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而这些数据,一直在不断地更新之中……
  “她非湘人,一心行善,舍家离子,千里驰援湘西南;她年已古稀,二次奉献,支教扶贫……”这是“2016‘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评选组委会写给周奶奶的颁奖词。而周奶奶总是说自己是“爱心搬运工”,只是把宁波人的爱心“搬进”了大山深处而已。她常说:“爱心搬运可能一辈子也停不下来。我的工资卡上的钱虽剩下不多,但我觉得自己很富有。”是的,人生一世,有许多比金钱更值得崇尚和追求的东西。周奶奶不顾年迈、不知疲倦、无怨无悔地当“爱心搬运工”,真切地改变了那么多孩子的命运,深刻地影响了贫困地区的教育生态,也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人生,让她成了一个“精神富足”的人。而她作为“爱心搬运工”的付出和追求、感染和带动,也让那么多爱心奉獻者的生活有了别样的意义。
  周奶奶的脸上已经布满了70多年风雨岁月留下的痕迹,染过的头发仍盖不住那跃动的一缕缕银丝。但她的脸上,一直带着如春风般和煦的微笑,这微笑给人以力量和希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周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爱的奉献”。这是我们小区的光荣,更是整个社会的荣耀。
   指导老师:徐赛儿
其他文献
不知什么时候,不知什么原因,我深深爱上了地铁。去上海,去杭州,听着地铁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看着雪白的灯光划破黑暗,又驶向漆黑的隧道,我便想对地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冒着蒙蒙细雨,我终于来到令我向往的上海地铁博物馆。  上海地铁博物馆是个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展馆,以地铁发展历史、地铁功能、地铁文化、地铁安全、世界地铁等几大板块,细述着上海地铁的故事。  我走进地铁博物馆,漫步在地铁历史长
期刊
无论古今中外,欲扬先抑都是文学创作中的常用艺术手法。当作者需要肯定某人、事、景或物时,先贬低、否定它,而后突然改变对它的看法,表达作者的赞美,这就是欲扬先抑。  现实创作中,“抑”和“扬”的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要表现事物可贵的品质,高明的作者往往先从丑陋的外貌或粗俗的行为落笔;要表现事物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总要先写它看似无用的一面……创作目的千千万,但“抑”对立于“扬”,却又衬托出“扬”的辩
期刊
吃完晚饭,窗外又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我忽然想起妈妈晚上还要去公司参加演出彩排(妈妈单位喜迎开工庆典),眼看着老天爷也不开个脸,就关切地问妈妈:“又下雨了,您还去公司吗?”“当然去了,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耽误了整个活动的排练呀,你自己在家参加原创乐园的现场交流会吧, 和老师们多讨论讨论,妈妈走了,再见!”  也许是妈妈的敬业精神激励了我,这次我没有贪恋电视节目,急急忙忙地上校信通原创乐园论坛了。论坛里好
期刊
太陽从东方升起,刹那间,金色光芒充满了整个房间,每当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呐喊:“真爽!”  难道不是吗?  春天,当我们置身于春风中,听风吹过树叶时嘶哑的嗓音,看树芽、嫩草纷纷向我点头问好,闻小花朵送来的清香,跟害羞的小鸟在树林捉迷藏……当你把心交给大自然,轻松地去与大自然一起感受春天中那美好的气息,肯定会在小鸟的哼唱中轻加一句:“真爽!”  夏天,当毒辣辣的太阳直射大地时,我可以
期刊
天气渐热,火辣辣的阳光照进了休息室的地板,已经是穿短袖的季节,但西装革履的我仍一身冷汗。  这是参加市演讲比赛的我,与曾经那经验丰富、战无不胜的我迥然不同。我再一次捏紧那早已背熟的演讲稿,眼前却仍是一片陌生。  在区比赛中,经验丰富的我毫无悬念地拿了第一,进军市赛。学校大肆表扬我,让我上台领奖。可当我举起奖杯,台下却一片嘘声,依稀听见台下说我只是凭经验取得根本无意义的比赛的胜利。我怔住了,缓缓走下
期刊
一个班级牛不牛看哪儿?看男女生比例?看任课老师水平?那都是浮头表面的,要看还得看班级的牛人是多是少。当然,顶要紧的是看牛人的水平。牛人的光芒是盖都盖不住的,他们如一颗颗珍珠闪着异彩。今天就让我来侃侃咱班的牛人们!  英语达人 彩兄  远观彩兄,瘦高个,手长脚长,健步如飞,一转眼就不见其身影。近看,黑面庞,厚嘴唇,戴一副蓝框眼镜。说起彩兄,隔壁班的会惊呼:“哦,就是那个爱打球的黑小子呀!”其实他的最
期刊
又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周五!清晨,怀着激动的心情站在蔚蓝色的跑道上,感觉神清气爽,“斗志昂扬”。区区两圈半的晨跑比往日轻松了不知多少倍。  接着,大汗淋漓地吃早饭,按部就班地上课、做操,欢快地打扫寝室、教室……这似乎与平日里的每一个周五没什么两样。然而今天却有所不同了。盼望着,盼望着,从一点半盼到两点,从两点半盼到三点,从三点盼到三点四十,终于放学了!在接送点上翘首以待,看到妈妈的车时,心中的小兴奋急
期刊
嘉禾的新作《南有嘉禾》,书名脱胎于《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起兴手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她先不说话,折一枝老巷口带露的野花送来,你在心里默默猜测,想着她是否会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躲避,但她不避不让,不羞涩也不过度修饰,娓娓道出她生活里的故事。  这是源自《诗经》的浪漫,也是少年人的浪漫。  首先,这是一本浪漫的書。嘉禾把日常的一切都写得温情脉脉,把日子
期刊
小区的昨天  半岛小区始建于2007年,是钟公庙街道里较早的小区,也是鄞州万达商圈里较早的入驻者。起初,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小区,可是后来,如我妈妈戏谑的那样,小区成了没娘的孩子,越来越脏,越来越乱。私家车不断地霸占了绿地、楼间通道,车库门前;楼道里“五彩斑斓”,各色小广告拾级而上,甚至还蔓延至扶手;那铁门锈迹斑斑,连锁都是坏的;而宣传栏里几年前的泛黄布告现在还在饱经沧桑的玻璃橱里凌乱;就连小区门口的
期刊
景物描写是针对风景与物体的描写,既可以指向自然环境,也可以指向社会环境。其描写一般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展开。  在文學作品当中,景物描写能够交代故事发生背景以及时间、地点;还能够渲染故事氛围以及人物心理,如《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的心境与窗外萧瑟秋景的联系;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展现也有帮助,如《植树的牧羊人》便能通过景物描写的前后变化,即从一片荒原到满目绿竹,能够突出人物的坚毅品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