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是一种形象真切的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体系,其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景,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让儿童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老师的演示,而且可以让老师用“情”去拨动儿童的“心弦”,促使他们用“心眼”去学习,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并且能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
一、以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展现情境,是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儿童观察的客体,并通过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儿童眼前。学生通过观察情境获得了鲜明的感知材料,促进了学生思维与想象的积极展开,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二、以实物演示情境
学生对一般知识性的课文中介绍的物体是非常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可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以实物来演示情境,让学生去感知事物。如《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颜色、形状。很多同学见过爬山虎,但并未仔细观察过,书上写的“茎上长叶柄的反面”究竟指那个位置?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会像“蜗牛的触角”又像“蛟龙的爪子”呢?这些问题让学生很难理解,于是课前,我特意取了些爬山虎,分别发给每个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一边读课文,一边观察实物,看看,读读,指指,说说,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指哪个位置,作者为什么说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又像“蛟龙的爪子”。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三、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小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特点。用画面来创设情境,常用的是教学挂图、课文插图、幻灯片、教师简笔画等,在教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时,我尝试了另外一种利用图画来创设情境的方法。《黄山奇松》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用了许多表示色彩形态的词,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边想边画,从自己的实际操作中真正领略黄山奇松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比起常用的几种方法,它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音乐渲染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如教《三打白骨精》一课,课文通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表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不移、本领高强的特点。课文故事性强,学生乐于学,所以一开始就播放《西游记》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好像置身于赴西天取经的路上,护送师傅,斩妖除魔。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
五、以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是通过角色的扮演来进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那些狼、小山羊、大公鸡、小马等等,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相扮演。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学生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例如教学《狼和小羊》,在巩固阶段,由一名同学扮演狼,一名同学扮演小羊,凭借对课文语言的记忆,进行对话。为了增强表演效果,我设置了狼和小羊的头饰,为了表现狼蛮横无理,便叫了一位强壮的男同学来扮演狼,一位瘦小的女同学扮演小羊。两位同学的表演惟妙惟肖,吸引了全班学生。这种表演是在熟读课文之后进行的巩固性表演,能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儿童智力和情感意志尽可能大的发展。
(责编夏天)
一、以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展现情境,是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儿童观察的客体,并通过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儿童眼前。学生通过观察情境获得了鲜明的感知材料,促进了学生思维与想象的积极展开,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二、以实物演示情境
学生对一般知识性的课文中介绍的物体是非常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可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以实物来演示情境,让学生去感知事物。如《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颜色、形状。很多同学见过爬山虎,但并未仔细观察过,书上写的“茎上长叶柄的反面”究竟指那个位置?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会像“蜗牛的触角”又像“蛟龙的爪子”呢?这些问题让学生很难理解,于是课前,我特意取了些爬山虎,分别发给每个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一边读课文,一边观察实物,看看,读读,指指,说说,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指哪个位置,作者为什么说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又像“蛟龙的爪子”。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三、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小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特点。用画面来创设情境,常用的是教学挂图、课文插图、幻灯片、教师简笔画等,在教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时,我尝试了另外一种利用图画来创设情境的方法。《黄山奇松》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用了许多表示色彩形态的词,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边想边画,从自己的实际操作中真正领略黄山奇松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比起常用的几种方法,它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音乐渲染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如教《三打白骨精》一课,课文通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表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不移、本领高强的特点。课文故事性强,学生乐于学,所以一开始就播放《西游记》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好像置身于赴西天取经的路上,护送师傅,斩妖除魔。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
五、以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是通过角色的扮演来进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那些狼、小山羊、大公鸡、小马等等,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相扮演。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学生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例如教学《狼和小羊》,在巩固阶段,由一名同学扮演狼,一名同学扮演小羊,凭借对课文语言的记忆,进行对话。为了增强表演效果,我设置了狼和小羊的头饰,为了表现狼蛮横无理,便叫了一位强壮的男同学来扮演狼,一位瘦小的女同学扮演小羊。两位同学的表演惟妙惟肖,吸引了全班学生。这种表演是在熟读课文之后进行的巩固性表演,能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儿童智力和情感意志尽可能大的发展。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