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在先天性盆腔异位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先天性盆腔异位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1例先天性盆腔异位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37~52岁,平均47岁.多发结石5例,单发肾孟结石3例,单发下盏结石3例;结石负荷1.8~3.7 cm,平均2.3 cm,单个结石最大径2.6 cm.7例曾接受ESWL;1例曾接受ESWL和PCNL各1次,仍有较多结石残留.术前2周于膀胱镜下留置双J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术中沿软镜输送鞘逆行进镜,寻及结石后用钬激光碎石,碎石功率≤20 W(0.6~1.0 J/10~20 Hz).结石碎块用套石篮取出.术后留置双J管2周. 结果 本组11例均顺利放置软镜鞘,一次进镜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1~87 min,平均62 min.术中无大出血、输尿管或肾盂穿孔、输尿管撕脱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日复查,3例多发结石有部分残留,残石均位于下盏,因无梗阻且无症状,予保守观察.11例均于手术次日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均无尿路梗阻.结论 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先天性盆腔异位肾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患者,女,68岁.因左腰痛1个月,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 d于2014年2月2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隐痛不适,无发热、血尿.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查提示左肾门占位,肾门血管及左侧腰大肌受侵,考虑为肿瘤性占位.入院查体全身未及浅表淋巴结,肝、脾未及肿大.腹部增强CT检查示左肾门不规则占位,大小约6.4 cm×5.9 cm,考虑肾癌可能性大,侵及左肾静脉并瘤栓形成,病变周围脂肪
期刊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膀胱灌注对环磷酰胺诱导膀胱炎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2012年6-12月SD大鼠18只,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干预组(透明质酸0.8 g/L膀胱灌注),每组6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液PGE2含量,vonFrey刷计算疼痛敏感性,代谢笼评价排尿习惯,HE染色观察炎症程度,甲苯胺蓝染色计数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1例ESWL术后严重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11例.年龄34~71岁,平均47岁.21例曾行ESWL治疗1~21次,平均3次.肾脏ESWL 14例,输尿管ESWL 7例,其中双侧同时行ESWL 1例.14例伴有发热,体温最高42.1℃.尿常规:WBC(+~+++),血常规
全球每年有超过10万人死于肾肿瘤[1],其中>90%是肾细胞癌,占男、女恶性肿瘤发病数的第七位和第九位[2].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因素、多基因变异积累和相互作用.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是大多数肿瘤的病因,但暴露于相同环境的人群只有少数个体发病,提示个体的遗传易感因素起更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基因遗传变异参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寻找与肾细胞癌筛查、早期诊治和预后评估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对于肾
期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第八届编委会总结暨第九届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4日在济南市山东大厦会议中心召开.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书记兼秘书长田宝朋教授和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魏均民副社长出席会议.会议由编辑部主任霍红梅主持.本次会议主要内容是总结第八届编委会工作,并正式成立《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第九届编委会。
期刊
目的 总结CT和MRI检查诊断肾集合管癌的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2年1月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集合管癌患者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1 ~62岁,平均48岁.主要症状为腰痛7例,腰胀不适3例.实验室检查6例尿常规尿红细胞(++++).行CT检查7例,MRI检查3例.分析CT和MRI影像中的肿块生长方式、生长部位,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时相、方式及肿瘤扩散、转移情况. 结果 病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器结合腰肋悬空仰卧位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球囊组(采用球囊扩张器扩张)和套管组(采用筋膜扩张套管扩张),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结石位置和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分别记录两组的一次穿刺扩张成功率、成功建立通道时间、
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已经广泛应用于早期局限性肾癌,小肾癌行NSS后的生存率高于根治性肾切除[1].随着NSS适应证逐步扩大,切缘阳性病例逐渐增多,相应处理尚存争议.本文就近年来NSS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一、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及预防通常认为切缘阳性意味着肿瘤残留和局部复发.由于切缘阳性报道例数较少,尚缺乏大样本随机对
期刊
第十二届亚洲泌尿外科大会于2014年12月5—9日在伊朗基什岛顺利召开,来自亚洲和欧美等国家共400余名泌尿外科医师参会。其中,中国参会代表近50名。
期刊
患者,男,66岁。因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3个月于2012年8月18日入院。1个月前于外院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占位,行TURBT后病理诊断为膀胱黏膜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血尿为淡红色,无血块,可自行缓解。查体未见异常。 B超检查:膀胱壁多个实性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基底宽,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见点状血流。 CT检查:膀胱充盈欠佳,壁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可见多个不均匀结节状强化。CT尿路造影检查:双侧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