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膀胱灌注对环磷酰胺诱导膀胱炎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2012年6-12月SD大鼠18只,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干预组(透明质酸0.8 g/L膀胱灌注),每组6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液PGE2含量,vonFrey刷计算疼痛敏感性,代谢笼评价排尿习惯,HE染色观察炎症程度,甲苯胺蓝染色计数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机 构】
:
350005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350005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350005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350005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膀胱灌注对环磷酰胺诱导膀胱炎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2012年6-12月SD大鼠18只,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干预组(透明质酸0.8 g/L膀胱灌注),每组6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液PGE2含量,vonFrey刷计算疼痛敏感性,代谢笼评价排尿习惯,HE染色观察炎症程度,甲苯胺蓝染色计数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比较各组指标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每视野炎症细胞及肥大细胞数目分别为39.50±8.31、21.42±3.94,24 h排尿次数32.55±5.74,PGE2含量(10.53±1.94) pg/ml,mPGES1吸光度达26.12±3.51.经透明质酸治疗,干预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每视野炎症细胞及肥大细胞数目分别为17.20±5.13、10.11±1.85,24 h排尿次数21.32±3.59,PGE2含量(7.53±1.25) pg/ml,mPGES1吸光度为10.59±1.92. 结论 抑制mPGES1/PGE2可能是透明质酸治疗环磷酰胺诱导膀胱炎的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我们对6例阴茎癌术后患者实施皮桥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均未发生皮瓣感染、坏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本组6例.年龄46 ~ 70岁,平均56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个月.均有包皮过长病史,2例曾在外院多次按尖锐湿疣治疗.肿瘤大小1 cm×2 cm~4 cm×6 cm,数量不等,面积大、数量多者恶臭明显,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4例双侧腹股沟可扪及肿大淋巴结
目的 总结两性畸形的外科手术疗效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4例各类型两性畸形患者的资料,其中女性假两性畸形4例,男性性别逆转综合征2例,男性假两性畸形3例,真两性畸形5例.年龄2~14岁,平均5岁.根据患者年龄、原发病、社会性别结合家长及患者意愿,进行性别选择及外科手术治疗,评估其长期治疗效果.结果 14例患者最终矫治为女性10例(女性假两性畸形4例,男性假两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规划中的应用效果及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对收治的10例拟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肿瘤患者的肾脏进行3D打印.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7例.位于肾上极5例,肾下极3例,肾门部2例.T1a期4例,T1b期6例.采用64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平扫+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薄层重建.提取患者CT检查结果的DICOM格式文件,
患者,男,61岁.因左侧腹股沟坠痛1周,查体发现马蹄肾合并左肾占位5d于2012年9月24日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双肾下极向中线靠拢,于主动脉前融合,左肾中上部可见5.0 cm×3.6 cm中等回声结构,提示为马蹄肾合并左肾占位性病变.CT检查:双肾位置较低,下极可见融合,左肾中上部可见一不规则混杂密度灶,边缘欠清,向内推挤肾实质,最大断面5.0 cm×3.8 cm,平扫CT值
肉芽肿性炎症是一类少见的前列腺炎性病变,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以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最多见,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xanthogranulomatous prostatitis,XGP)是其中的罕见亚型,目前关于本病的研究多为病例报告,关于其MRI表现的报道更为少见,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
目的 探讨盆底肌训练缓解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症状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采取前瞻性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1-8月在门诊选取女性OAB患者107例,实际完成研究者91例,盆底肌训练加健康教育结合托特罗定治疗46例(实验组),普通健康教育结合托特罗定治疗45例(对照组),干预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1个月、3个月对两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盆底肌肌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自身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方法 2001年8月至2010年3月,我院共开展尸体肾移植278例,其中4例(1.4%)受者术后随访检出自身肾细胞癌.另有9例肾移植术后自身肾细胞癌患者为外院转入.13例患者中男9例,女4例.年龄34 ~ 65岁,平均48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8例,右侧5例.肾移植术后至发现肾癌时间为2.5~6.1年,平均4.2年.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开
患者,女,25岁.2012年12月17日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痛1年余入院.站立及坐位时腰痛明显,无心悸、胸闷、头痛,无紫纹,无脸形变圆、四肢变细.实验室检查β2-微球蛋白1 442 μg/L,其他内分泌指标及肿瘤标志物均阴性.腹部B超检查示右肾上腺区圆形实质性占位,约15.5 cm×10.3 cm,边界清楚,混合性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腹部MR平扫检查示右肾上腺巨大肿瘤伴病灶内
目的 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02例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1例接受开放式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A组),年龄(63.7±7.9)岁,PSA(31.8±6.6)μg/L,Gleason评分(8.5±0.5)分,T2c期38例,T3a期13例;32例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B组),年龄(64.4
患者,女,68岁.因左腰痛1个月,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 d于2014年2月2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隐痛不适,无发热、血尿.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查提示左肾门占位,肾门血管及左侧腰大肌受侵,考虑为肿瘤性占位.入院查体全身未及浅表淋巴结,肝、脾未及肿大.腹部增强CT检查示左肾门不规则占位,大小约6.4 cm×5.9 cm,考虑肾癌可能性大,侵及左肾静脉并瘤栓形成,病变周围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