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YA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唤醒学生的想象意识,尊重学生的感悟体验,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主体 情感 想象 体验 交流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教师的以教为主,转变为启发学生学习、思考为主。面对新课改理念,笔者就历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谈几点个人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
  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有效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积极的兴趣能推动人去认真探求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历史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不少途径,如创设情境,即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认知情感引入教学内容之中,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的创设,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近似于历史事实的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近距离感知教材内容,由此引发学生积极联想,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活跃情绪。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者必须动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表、模型、幻灯片、课件、音像资料,从感性认识的角度让学生感知、接触历史知识。历史情境的创设与直观再现,符合初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强的特点,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改变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视听效果,把远离学生生活环境的历史事实,以形象可感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强化、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教学世界历史的《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课时,借助世界地图,学生理清了人类历史起源的地理特征、古代文明发源与一些著名江河的关系,便可把握课文的基本知识结构。同时,我利用教学课件,把金字塔、“空中花园”等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形象、具体的画面中更能加深对特定历史时期知识点的记忆。据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认知情感在其认知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二、激活思维,唤醒学生的想象意识
  长期以来,专家、教材和教师垄断着话语权,学生被当做容器进行灌输,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其主体地位被无情地剥夺,在历史教学中更是如此。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主思维往往处于沉睡状态。教学最本质的一面就是要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所以,如何唤醒学生的自主思维,就显得格外重要。
  推理是历史教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乎情理的情况下,历史是完全可以想象的。新教材中的“编写历史小故事”“说说《清明上河图》”等内容不仅允许而且要求学生去想象。也只有通过合理的想象,学生才有可能更好地感知历史,并活跃、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在一些非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也完全可以这样做。在讲到一些历史事件,如“玄武门事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前因去设计经过,进而猜测后果。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效果远远好于教师的单纯讲授。在此过程中,思维的主动权转移到了学生一方,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升,其主体地位得以彰显。
  三、动手实践 ,尊重学生的感悟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一次成功的动手实践活动常常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启发。这是空洞抽象的讲解所无法取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空间。
  在新教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节的学习中,“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如此区别”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若按书本单纯讲解,效果不会很好。我们不妨让学生参照图片动手绘制出北京人、山顶洞人头像,再比较二者的异同,进而探讨相关原因。在《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中,有“文字演变”一目,我们不妨让学生参照相关图例,从二里头遗址的陶器符号到甲骨文、金文、篆书动手临摹一下。这样,学生自然会细心观察,用心模仿,积极思考。历史课在读、议的基础上练习的内容很多。如请学生设计一个表格,将包括孔子、屈原、司马迁、张景中、祖冲之等的朝代和时期、身份、主要贡献等做一比较,就会使学生在整理归纳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得来的苦涩与甘甜。我们尊重了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权力,学生得到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能力与知识得到了同步发展,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四、读议结合,鼓励学生的互动交流
  读,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在历史教学中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足见读的功效。所以,我在历史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读。首先,读“导入框”,学生通过读“导入框”内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读诗歌,使学生浮想联翩,读文物、图画,遥想历史人物当年。其次,读“正文”,提问学生读本段、本课内容后了解、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通过巧妙的引导,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到了知识,符合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发展性,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的基本理念。
  议,就是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辨别是非,探讨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议的问题应该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如“秦始皇功过”“商鞅之死”都可以通过适时组织一些小辩论会,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结论。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酝酿,互相切磋,思维亮相,思想碰撞,“理”越辩越明。一方面使学生的问题明朗化,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还会学到多角度思维、多角度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悟出与同学交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不言自明。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所以,历史教师的角色要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主,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构建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者互动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共享方法、知识,真正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戚荣,男,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曾在《甘肃教育》《教育学》《张掖教育》等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同时有多篇论文在甘肃省、张掖市组织的教学论文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责编 张亚欣)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加强对细节描写的鉴赏和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提高写作能力。笔者针对细节描写自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阐明了细节描写在艺术作品中的功能和意义,总结了细节描写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  【关键词】细节描写 功能意义 阅读写作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中生语文叙事文的写作普遍存在虚假、空洞、不鲜活的病症。笔者经过对这个弊病思考探究认为:教师应从具体的
【摘要】学生害怕写作,作文教学陷入教、学两难的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只重分数、不重能力,它给作文的教与学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对应试教育下的写作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改革:首先要淡化应试,强化生活,端正学生的写作动机;其次要淡化课内,强化课外,让学生“用眼,更要用心”地观察生活;再次要淡化限制,强化自由,让学生“求真、动情”地作文;最后要淡化
混凝土桥梁结构,往往由于设计考虑不周、施工不当、养护管理不善以及混凝土本身老化等方面的因素,致使结构引起不同程度的缺陷。文章简单的分析了混凝土表层缺陷产生的类型及
本文,笔者阐述了以单片机为基础的交流接触器的智能控制方案和原理。把单片机的逻辑判断及通讯功能和交流接触器组合,可实现智能化控制。其功能主要表现在确保交流接触器吸合
【摘要】要想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就必须利用情感因素,强化基本技能,培养良好习惯,注重学法指导。挖掘并重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因素,才能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其语文素养。  【关键词】主动发展;情感因素;基本技能;良好习惯;学法指导    “主动发展”就是指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很重要一点就是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因素,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发
外语教学的实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一门工具.所以学会运用才是教学的落脚点。现在很多教师重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面对教师的提示和图片能用英语表达相关内容.但是如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专业改革与建设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强调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本文从课程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对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有助于提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 职业能力 工学结合    随着社会变革的进程,我国的服务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作为服务行业中占据前沿地位的酒
苹果套袋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苹果种植方式。本文讨论了套袋苹果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摘要】新课标强调要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有赖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活动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方向、方法和评价三方面。  【关键词】语文活动;主导作用;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方法已成为专家、学者、教师密贴关注、积极探索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广大语文同仁对此问题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