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下校外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bis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校外教育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通过对新媒体的分析,倡导利用新媒体提升校外教育公益性、服务性、均等性,从而为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媒体时代机遇挑战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量达到1.95亿,半年内增长超过两倍,增长率为208.9%。2013年1月15日,腾讯宣布微信用户突破3亿,距离微信宣布用户数突破 2亿用户数才刚刚过去120天时间,其增长的加速度可见一斑,而据此计算至2013年底其用户数已突破6亿。2013年7月17日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4520万,使用率为85.7%,增长率和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该报告指出,中国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应用热点已开始向手机端转移。
  一、新媒体为校外教育的发展提供机遇
  1.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形式。传统的教育模式以面面相对为特征,无论是通过课堂、讲座还是主题活动等,都是要求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进行直接交流,通过现场氛围的感染引发青少年思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而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工作载体,打破了这种面面相对的尴尬,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传统的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育、树立典型、宣传引导等方法进行,这些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权威性强,信息的指向性明确,映射力度大。新媒体改变了以往教育环境相对封闭的状况,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各种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使用者、评论者,改变了以往只有占据主导地位的权威部门发布各种信息的局面。
  2.新媒体变传统的单向灌输为互动引导。新媒体有互相关注、评论、转发、发起话题等功能使信息的传递成为双向。信息传递不再是单向的发布消息,更能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改变了以往青少年所处的被动接受地位,使青少年更愿意参与其中。通过相互辩论,使青少年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更深入、全面。教育者在新媒体里更多地扮演一个引导青少年学会思考、质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角色。新媒体允许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增加了娱乐性,变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教育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者语言的幽默性、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和良好的写作技巧日益成为影响青少年是否愿意参与话题的重要因素。
  3.新媒体增加了获取青少年最新思想动态的渠道,利于及时进行教育引导。青少年将新媒体作为获取资讯、记录生活、抒发情绪、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实时互动、发布信息,青少年将自己的思想动态、心理状态表现在新媒体上。我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及时获得青少年对热门问题和身边事物的看法。青少年追求个性,人生观、价值观却尚未成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却缺乏判断力。新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了群体交流的途径和宣泄渠道,这使得教育者可以提前预见和发现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分析青少年群体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及早发现、及时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二、新媒体为校外教育的发展带来挑战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造成消极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化是青少年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必然过程,但是微博等新媒体却干扰了这种自然过程。首先,新媒体容易导致青少年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中,青少年多以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进行交流,言行无法规范,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所以通过新媒体交往的青少年往往具有很强的信任危机,影响青少年之间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其次,新媒体交往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角色错位。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给生活在现实社会压力下的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才能、表现自我的场所,开辟了另一条摆脱成长烦恼、宣泄情感和寻找心理平衡的渠道,但是长期沉迷于虚拟世界会让青少年对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差异产生混淆,产生角色错位,发生人格障碍。第三,新媒体容易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增多。肆意散布的不健康信息以及低级趣味的网上游戏,不仅耗费青少年大量的时间,而且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新媒体时代下校外教育的对策
  1.构建影响青少年的新媒体主流体系,建设新的精神家园。尽管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过程中有着多点对多点传播,人人都能够表达自我意见的缺点,但是这并不影响新媒体平台中出现有影响力的焦点。一些门户网站和网络社区凭借本身优秀的新闻采编资源和编辑体系,在网络上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形成了主流门户网站,门户网站在广大网民中又有很大影响力,成为网民关注最多的网站群体,它们的意见、态度和倾向引导着主流网民的态度,成为主流舆论体系。因此,我们要加大青少年专有平台的建设,建立一批为青少年所关注、信任和喜爱的新媒体平台,让青少年通过兴趣、理想、专业等分类的方式在新媒体平台上拥有自己的阵地,形成可以让他们为之信任的“精神家园”,提高他们的归属感。
  2.利用新媒体多点对多点传播的特征,吸引青少年参与校外教育活动。2011年1月21日,腾讯推出即时通讯应用——微信。随即,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商城上线。作为移动终端应用,微信拥有巨大优势。网易公开课是另一个移动终端运用,可以点击各学科国内外许多专家的网络授课,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化。事实上,网易公开课的出现对未来教师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校外教育活动若干年后如何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梅特卡夫法则告诉我们:网络价值与使用人数的平方成正比,即使用人数翻一番,网络价值增四倍。首先,可建立手機微课堂,它由校外教育中心统筹各方面师资资源录制课程,借助手机、Pad等移动工具,实现微课堂教学,使更多的孩子享受到真正的优质校外教育资源,有利于实现校外教育均等性;其次,可利用微信等公共平台开展校外活动的推广,促进活动影响力,充分发挥公益性;另外,利用好新媒体可增强与孩子、家长的互动,增强服务性。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校外教育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有助于校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冲突与合作:析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
其他文献
采用Pt系负载型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内进行了生物质快速裂解油(生物油)的低温加氢脱氧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的利类(Pt/C和Pt/γ,/-A1203)、反应温度(180~240oC)和反应时间(20~80min)对生物油
河北精信化工集团自主研发的绿色20kt/a聚氯乙烯(PVC)有机稳定剂工业化装置投产。新产品具有增塑、抗氧化和捕获氯化氢功能,与三乙醇胺等辅助原料有较好的协同使用效果,该技术已申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农村信息化的一个突破点。本文将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分为需求研究,服务组织,效果反馈三个研究阶
专业改革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关系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从专业改革的动因入手,在多个方面就专业改革的实践措施及收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基于多相流Euler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水平管道内的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在水和气体初始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考察气泡直径、气泡体积分数和流体流速对气泡滑移速度的影响。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科技知识技术传播、农业产业信息、新技术新政策的
辽阳石化公司研究院独立承担完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新型聚酯连续模式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中国石油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2004年起,辽阳石化研究院依托公司聚酯产业规
水平距离的测量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内容之一,钢尺量距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方法简便易行、精度足够,已得到充分的证明.但由于操作中实际困难的存在,难免有一些偏差.针对操
通过对快乐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验证了快乐体育符合当今学生的心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