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雨露皆春风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国藩与李元度的关系向来是学者们关注的兴趣点之一,过去很多人对此缺乏客观的认识,都以为曾国藩三参李元度对李不公,因此多罪曾而同情李。而对曾国藩的所作所为背后的深意却缺乏历史的分析。其实,只要认真分析二人的关系渊源,不难探究其中的奥秘。
  
  相交于患难之中
  
  1853年1月,刚刚奉命赶赴长沙出任帮办湖南团练大臣的曾国藩,有一天收到一封信。曾国藩打开一看,只见洋洋洒洒数千言,多涉兵略战守机宜,对于从未领过兵打过仗的曾国藩来说,这真是一篇好文章。欣喜之余,他才留心去看写这书信的作者,只见上面署的是“罗江布衣”。显然这是一个假名。
  出于对这个罗江布衣的才识的赏识,曾国藩决定要找到这个人。通过一番细细打探,曾国藩终于得知这个罗江布衣原是湖南平江人李元度。
  李元度(1821—1887),字次青,四父丧父,家境贫寒,十八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中举人,其才学早为时人所称颂。
  1854年1月,湖北田家镇被太平军攻占,湖南局势相应发生急剧变化,江西、安徽的几座重要城市也相继失守,朝廷屡饬曾国藩率湘军救援,就在这个时候,曾国藩给李元度写信,情真意切地希望他前来相助。
  此时的李元度早到了郴州。
  好在李元度收到曾国藩的信,也告知自己将于10月经过衡州。
  曾国藩立即复信,恳请他“即日束装来衡,筹商一切”,即使“不能从我东下,亦聊可临歧相送,惠我至言,无任翘企”。
  被曾国藩的真诚相邀打动,李元度收到信后,于一个月后即带所部兵勇从郴州赶到衡阳,自此成为曾国藩身边一位重要幕僚。
  在曾国藩众多的幕僚中,李元度与他的相交堪称患难之交。
  1854年4月,曾国藩轻信人言出兵靖港,遭受惨败,羞愧交加,欲投水自杀,被李元度和另一随从章寿麟救起。
  获救后,曾国藩上奏朝廷,自请降罪。
  不久,朝廷降旨:“着加恩免其治罪,即行革中,仍赶紧督勇剿贼,戴罪自效。”
  革职事小,然而,对曾国藩至关重要的“专折上奏”的权力也随之被剥夺了。这对于曾国藩来说显然十分不利。李元度对曾国藩说,这意味着曾国藩与皇帝的直接沟通渠道断绝了。万一朝野对曾氏和湘军说三道四,曾国藩连说话解释的权力都没有。
  这时李元度早已替他草拟了一份奏疏,向朝廷索要这个“专折上奏”权。然而,此时此刻向朝廷要权,弄不好会招致更大的麻烦,故而曾国藩举棋不定,不敢决断。李元度反复劝说曾国藩下定决心上折,并表示自己愿意承担一切后果。曾国藩感其诚,就以李元度的折稿为底本,反复斟酌修改后,以密折形式呈上。出乎意料的是,朝廷竟然允准,这样,曾国藩的专折上奏权得以保留。
  经过这一次之后,曾国藩对李元度更加信任,两人同吃、同住,几乎无话不谈。李元度很快在曾国藩的保举下开始了仕宦生涯,做了知县并加内阁中书衔。
  1854年6月,曾国藩开始东征,半年时间里先后收复岳阳、武昌、田家镇、黄梅等重镇。随即进入江西,率水师在鄱阳湖与太平军展开了一场激战。是役,湘军水师被太平军分割为外江和内湖两块,曾国藩的座船也落入太平军手中。
  遭受惨败后的曾国藩再次投水自尽,也再一次被李元度等部下救起。并把他护送至罗泽南军中。
  此后,曾国藩一度受困江西达一年之久。很多幕僚见局势不妙,纷纷离去。有一段时间,曾国藩身边只剩下了李元度等少数几个亲信幕僚,情形悲苦之至。
  为了扭转江西战局,李元度奉命回平江募集一军,以解江西之困。
  咸丰七年,曾国藩抛下湘军将领,回乡奔丧。在此期间,李元度在浙江巡抚王有龄的保举下,升为浙江温处道员。
  在乡闲居的曾国藩得知这一消息,十分不悦。静思之际,曾国藩固然以为李元度是改换门庭,但他意识到自己有愧于李,是自己保举不力所致。因此,他在给九弟的信中表示:“使次青去乡从军者,皆因不才而出也。若得东路大定,次青归来,握手痛谈,此心庶几少释耳。弟在吉,宜以书常致次青。余前有信求润公保之。闻润公近解万金至贵溪,奏派次青防浙一路,张皇而提挈之,次青于是乎增辉矣。”
  与此同时,他也写信给李元度,坦陈心迹:
  
  江西军务,刻不去怀,所以奏请终制者,实以夺情两次,乃有百世莫改之愆,至所自愧感者,上无以报圣主优容器使之恩,下无以答诸君子患难相从之义。常念足下与雪琴,皆有亟不忘者。前年困守江西,贼氛环逼,雪琴之芒鞋徒步,千里赴援,足下之力支东路,隐然巨镇。鄙人自读礼家居,回首往事,眷眷于辛苦久从之将士,尤眷眷足下与雪琴二人。
  
  等到曾国藩再度复出,获署两江总督之后,又奏请改调李元度为安徽徽宁池太广道,这样,李元度又重回湘军。
  
  学诸葛一参李元度
  
  1860年9月,太平军李世贤部攻打宁国、徽州。
  徽州是皖南名城,守城者是副都御史张芾。但张芾对军事很陌生,面对汹涌而至的太平军惊恐无状,连连向曾国藩求救。而身为徽宁池太广道员的李元度主动请缨,因徽州是其辖地,理应出面救援。
  李元度作为文人带兵多年,却胜少败多,曾国藩对他身上的书生气放心不下。但鉴于李元度立功心切,曾国藩也有心成全,于是临行前与之约法五章:
  第一戒浮,不用好说大话而无打仗经验的文人;第二戒自负,切莫自视过高,师心自用;第三戒滥,保举要有节制;第四戒反复,不要意气用事,朝令夕改;第五戒引用私人。
  李元度率其新募平江勇于8月14日抵达徽州,25日城就被李世贤部攻下,李元度弃城逃跑。
  这时,曾国藩十分后悔,明知李元度不是独当一面的将才,却让其担当重任。徽州失守,导致安徽局势十分危急,太平军乘胜直奔曾国藩所在的祁门老营。
  刚开始,曾国藩还十分担心李元度的安危生死,但徽州城破十天后,曾国藩收到了李元度的信,知道他没有死。这反而使曾国藩对李元度弃城而逃的行为十分气愤,认为他“大节已亏,此后难于自立矣”,按照常规,这种行为必然会受到惩处。于是,曾国藩亲拟奏折,“请旨将李元度革职拿问,以示惩儆”。
  当时,祁门老营中的不少幕僚都替李元度说情,这中间还发生一段插曲。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见劝说不了曾国藩,表示宁愿离开祁门,也拒绝拟稿。
  后世学者也都认为曾国藩在参劾李元度一事上做得太过分了。其实,人们不知道,像李元度这样弃城逃跑并非小事,按大清律例,守城主将应当与城池共存亡。与徽州同时失守的宁国,守将周天受死守宁国七十余天,援尽粮绝,城破之后以身殉职。而李元度仅仅只守了一昼夜。这样鲜明的对比反差,怎能让人心服?即使曾国藩不参他,又怎么可能保证湘军之外其他官员不参劾他?与其让别人来参劾,不如自己主动参劾,否则到时曾国藩就被动了。弄得不好,曾国藩自己也脱不了干系。
  
  弃前情再参李元度
  
  曾国藩一纸奏折,让李元度丢职归乡。
  1861年,浙江巡抚王有龄奏请李元度在湖南组建一支八千人的队伍,名曰“安越军”,由平江、通城东援浙江。李元度一路追击太平军李秀成部到江西瑞州,得以官复原职,加布政使衔;随后率军入浙,配合左宗棠将李世贤所部击溃,得以补授浙江按察使。
  同治元年二月,曾国藩看到上谕后,当即上了一道奏折,参劾李元度三条罪状:一是冒禀邀功;二是徽州丢失后,不候讯结,自行回籍,又不候批禀,擅自赴浙;三是赴浙途中节节逗留,有负浙省期望。请旨革去其职,交左宗棠差遣。
  这个时候的曾国藩已今非昔比,他说一句,朝廷就批一句。这样,李元度再次丢官。从这里可以分明看出,曾国藩之所以一参再参,关键原因恐怕还在于李元度再次改换门庭。
  如果说徽州失守,身为统帅的曾国藩不能不参的话;那么,这一次,曾国藩又遇到了一个不能不参。
  站在曾国藩的角度来看,李元度和他关系非同一般,在第二度丁忧期间,曾国藩已然后悔没能用力保举李元度,故采取了多种措施补救。一是写信向李致歉;二是嘱九弟多多联络李;三是拜托胡林翼大力保举;四是与李约为亲家。总之,主要目的还是想把他团结在湘军内部。
  那么,徽州失守后,李元度自应向曾国藩表示一个意思,认错也好,道歉也好,或者回到湘军大营也好,曾国藩都不至于不通人情。令曾氏恼火的是,他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另树一帜,既不主动向曾国藩致歉,反而另标“安越军”旗帜,再次投入到自己的政敌身边去了。
  仍有很多人怪曾国藩做得太绝。其实我倒以为是李元度处事不当。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李元度在曾国藩心目中的分量太重,使得他从心底里不愿意李元度弃之而去。然而,书生意气的李元度哪里懂得曾国藩的内心?再则,曾国藩这样做,还有借惩治李元度来告诫其他人,防止别人效仿李元度之意。
  曾国藩之所以请旨要将李元度交左宗棠差遣,这里大有深意,实则还是想把他拉回到身边,以免他被王有龄所用。
  同治元年五月,曾国藩再一次上了一首《密陈参劾陈由立、郑魅士、李元度三将之由片》。曾老九看到阿兄的这道密片后,立即写信表示不同意将李与陈、郑并列而参。
  顺便说一下,陈由立是离开鲍超投靠河南巡抚去了,郑魅士是离开福济去了江南大营。可见,曾氏将他们三人并列,就是基于同一个原由,都算是改换门庭。
  所以曾氏在密片中以春秋季文子不纳莒仆、石祁子不保猛获为例,指出“叛于本国”之人,“断难忠于他邦”。曾氏是因一个“忠”字而参。
  而在给别人的书信中,曾氏更将李元度的做法视为“以中行待老友,以智伯待怨仇”,是典型的恩将仇报。
  曾氏的这种做法首先遭到了老九的反对,因为李元度和陈、郑二人确实不能同日而语。曾、李不仅都是湘人,又是老友,更兼是患难之交。另外,此时一心想拉拢李元度的王有龄也已死去。读了老九的信,曾氏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妥,心内颇生悔意,觉得大负李元度,愧悔无地。“余生平于朋友中,负人甚少,惟负次青实甚”。“唯与我昔共患难之人,无论生死,皆有令名,次青之名由我而败,不能挽回”。“次青非常之才,带勇虽非所长,然亦有百折不回之气。其在兄处,尤为肝胆照人,始终可感。兄在外数年,独惭无以对渠……但得次青生还与兄相见,则同甘苦患难诸人中,尚不至留莫大之愧歉耳”。“余未能超保次青,使之沉沦下位,至今以为大愧大恨之事”。字里行间里流露出来的都是真诚的愧悔。
  因此,曾氏一生只觉得对不起李元度一个人,他叫两个弟弟为他设法挽回。
  
  真诚愧悔泯恩仇
  
  曾国藩何尝不知道李元度是在他最困难时入幕的,多年来患难与共,“情逾家人”,致有“六不能忘”之说。前后态度之所以悬若霄壤,究其原因则主要由私情而起。
  私情引起的愧恨,自然也只好以私情来设法挽回。
  这就是与李元度约成婚姻,“以申永好”。
  但是,早在1858年,李元度的两个儿子都已定聘,而曾老九与李元度的儿女年龄相差过于悬殊,一直到曾国藩去世数年之后,曾纪泽的抚子即纪鸿的四子曾广铨与李元度的女儿结成秦晋之好,算是圆了曾国藩生前的梦。
  不过,李元度虽然屡遭老友曾国藩的弹劾,心有怨望,然而在曾国藩在世之时,因为看到了曾国藩真诚的悔歉,所有恩怨早就一笑泯之。两人后来长期通信联系,互致关怀。
  1866年,贵州苗民事变,李元度再度官复原职,两年间因功授云南按察使,不久又被川督参劾,于是,李元度干脆称病开缺回籍,以平常的心态潜心学问,“奉亲著书,极孝友文章之乐”。
  这一年,李元度所著《国朝先正事略》一书写成后,李写信并将书稿寄给曾国藩,向他索序。此书受到曾国藩的高度推崇,预料“必可风行海内,传之不朽”。
  曾国藩病逝后,李元度写了十二首诗以寄悼念,诗中对曾国藩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一首是这么写的:
  
  记入元戎幕,吴西又皖东。
  追随忧患日,生死笑谈中。
  末路时多故,前期我负公。
  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
  
  这首诗,对我们认识曾、李关系无疑有着重要的帮助。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从下述事实中分析出李元度的“前期我负公”:
  一是报喜不报忧:“足下专好说吉祥话,遇有小事不如意辄讳言之。”“足下”即指李元度,曾国藩在信中当面与他说,断不会有假。
  二是能说不能做:“足下条理精细,而处事恒黯于大较;不解何故。”“仁弟论文,则按脉切理,丝丝入扣;临事,则浮光掠影,曾无极深研几之意。”
  三是冒禀军功:“前此屡接函禀,言湖口贼不过千余,他处探报亦然。近日尊处胜仗禀报前后共杀贼二千有余;而湖城之坚如故,贼船之悍如故。”“自抚(州)来者皆言城内之贼不过二千余人,老长发不过数百;前后书牍所报杀毙受伤之贼,殆以万计,而贼焰转张。颇不可解。”
  四是冒用“贱衔”:“掘坟告示切弗再贴,尤不可用贱衔。凡举事为千万愚人所喜而为一二有识所笑,君子弗为也。”当日,江西民众乐于“从贼”,群相呼应。李元度不在安民、治军上想办法,却提出一个挖祖坟的创意,希冀借此惩罚“从贼”的绅民,他并在告示上冒用了曾国藩的钦差大臣名义。曾国藩认为此种“辱及先人”之举大为不妥,必为“有识所笑”,故加以劝阻。
  五是不遵军规:曾国藩所治湘军,有三“宜”之法,屡教于各统领,分别是文法宜简,事权宜专,情意宜洽。他认为:“一营之权,全付营官,统领不为遥制;一军之权,全付统领,大帅不为遥制。统领或欲招兵买马、储粮制械、黜陟将弁、防剿进止,大帅有求必应,从不掣肘。”而李元度治下的平江勇却迥然有别,曾国藩指出:“麾下平江勇与恒态微有不同者。他处营官、哨官,各有赏罚生杀之权,其所部士卒,当危险之际,有爱而从之,有畏而从之。尊处大权不在哨官、不在营官,而独在足下一人。哨官欲责一勇,则恐不当尊意而不敢责;欲革一勇,则恐不当尊意而不敢革。营官欲去一哨,既有所惮;欲罚一哨,又有所忌。各勇心目之中,但知有足下,而不复知有营官、哨官。甄录之时,但取平江之人,不用他籍之士;‘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营、哨之权过轻,不得各行其志;危险之际,爱而从之者或有一二,畏而从之,则无其事也。”
  李元度在曾国藩身边历时最长,不可能不知道曾国藩治军之法,然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甚至违背曾国藩选拔将官不限地域而立足于基层的做法,只用平江人做将官,实行地域歧视,导致临险则乱,也破坏了湘军的规矩。
  六是不听军令:李世贤围城之时,曾国藩曾指示李元度:“贼若围城,坚守六日,霆营援兵必到。”坚守六天对于任何一支湘军来说,要求都不算很高,况且徽州地理形势也并非不可守。曾国藩事后总结李元度失败的教训时就指出:“必待战(败)之后,始入城而分守之。分布未定,贼已来扑,士气已馁,军械已失,岂复能坚守哉!”李元度倘能严守曾氏教戒与军令,立定脚跟,不浪战以求胜,不侥幸以邀功,面对李世贤的挑战,只要经受其“诱惑”不出战,即可完成守城任务,不至于弄到整个战局不可收拾的地步。
  七是文过饰非,毫无悔意。徽州城破的第二天日,在逃亡途中,李元度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信中并没有检讨自己的责任,相反他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责任,强词夺理,他哪里想到曾国藩此时正在替他的安危担心。更有甚者,李元度把逃亡当做游荡,逍遥了大半个月,才满不在乎地回到祁门大营,而在面见曾国藩时,他依旧不做自我批评,一味避责。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没有表示出一丝悔意。
  如此种种,足见曾国藩对李元度的不满,并非全是曾国藩的原因,归根到底完全是李元度自承“前期我负公”并非虚言。
  胡林翼对李元度的评价相对来说更为客观,他对人说:“(李元度)爱才如命,疾恶如仇;而所疾固多恶人,所爱未必才士也。”“李次青正人也,任事一片血诚,笔墨亦敏捷清挺无俗尘,军事参谋可得一当,特未可专以治兵耳。”所恨多恶人,所爱非才士;可为参谋,不可治兵,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李元度的弊病所在。
  当然,有人会说,“前期我负公”的后半句应是“后期公负我”,但李元度是断断不敢说出这后半句的。不是说他没胆量,也不是说他宽容,而是他不能无视于事实。
其他文献
本文从新时期大学生创业社团成立的目的、主要类型提出通过创业型社团的活动促使社员完善自我,更加适合就业要求的观点.并论述了创业型社团对切实做好高校创业、就业指导工作
李义山诗中有句云:“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鶵竟未休.”就其字面意思,是说自以为腐败的死鼠也是美味,生怕鹓鶵抢吃而猜忌不已.这其实是用了的中一个寓言故事.那寓言说:rn
紫薇,花期自6月开到9月,开谢相续,繁花满树,俗名百日红。近代园艺业者培育出数十种色调,其中以纯白、绛红和深紫者最受人们喜爱。其生长不择土壤,除严寒地区均可繁殖。虽不在我国公认的十大名花之列,其在全球分布之广和植株之多大约当推第一。  我国广莳紫薇始于唐代,天中之帝座星亦名紫薇,故官署中多种此花,开元时中书省内紫薇特为繁茂,竟有紫薇省之别名。白居易成进士后在京师做小官,兼领翰林学士。他在中书省值宿
文章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目的、意义;落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科学考核,规范操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双语公示语越来越普及,但其中的错译给外国游客造成了很大的信息障碍和文化不解。本文以呼和浩特为例,对英汉双语标识语材料进行了搜集,发现了公示语翻译中各
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财政收支改革的重点,它对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纠正会计信息失真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对会计集中核算后怎样审计行政事业单位
土木工程专业的有效培养模式在教师们的总结和创新中有了更高深的理念,从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变生动,从单方面的教学模式下开始了综合型的走向。教师们为了创新更好的教学模式不
肛门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 ,且局部细菌种类繁多 ,如何尽快使创面愈合 ,是目前肛门术后治疗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肛瘘挂线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患者局部切口的引流问题 ,但仍然不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特点和趋势。作为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表现形式,自由贸易协定对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