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八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9题,27分)
  1.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三个小题。(6分)
  ①下面的注音,如果有错的请仿照例子先在错误拼音下画线,然后在后面改正。(2分)
  例:馈ɡuì赠kuì
  玷zhān_______污 瓦砾lì_______ 拮据jū_______ 畸qí_______形 蹒跚sān _______
  鲜xiǎn_______为人知 干涸hè_______ 和谐xié_______ 倔强jiànɡ_______
  挑衅xìn_______ 滞zhì_______留 相形见绌chù_______ 深恶è_______痛绝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罪niè_______ 迁xǐ_______ 温xīn_______ 阴mái_______ qiè_______而不舍
  ③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画线后在后面改正。(2分)
  千山万壑 莫明其妙 德高望重 循序渐进 天翻地复
  粗制滥造 金融危机 直接了当 精妙绝纶 相辅相成
  不曲不挠 胸有成竹 别出新裁 惟妙惟肖
  2.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环境,按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能使上下文意思保持连贯、表达准确的词语。(2分)
  ①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_________________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_________________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请根据《藤野先生》填动词和成语各一个)
  ②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______________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 ______________给幸福于受施的人,______________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请根据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填写名词和关联词语)
  3.下面的句子中如有语病,请在句子中改正。(2分)
  我国大部分旅游胜地,都可以见到精彩的对联、题咏,例如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这些诗联,不仅概括出旅游胜地的欣赏价值,往往还形象地提示了历史、地理、文学、书法方面的许多知识,丰富了人们的旅游见闻。(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背起行囊走四方》)
  4.请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4分)
  北京航天飞控大厅的正前方,四块大( )幕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屏幕上方清淅地(A.显示 B.标示 C.标志)着不断变化的北京时间、任务时间和准备时间,它们与百余个显示工作站,构成了整个飞行控制工作的核心平台。最右侧的大屏幕,(A.壮阔 B.壮烈 C.壮观)画面印入眼帘□大漠戈壁,灯火如昼。巍峨的发射塔架拥抱着挺拔的巨型运载火箭,神舟七号紧紧依( )其中,只待冲天一啸□中间的两块大屏幕上,则显示着色彩bānlán( )、足以令人(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感到迷乱)的各种曲线和数据。全球陆地和海洋版图分布其中,遍布全球的测控站闪烁着亮光。最左侧的大屏幕上,则显示着飞船内的图像信息。
  ①在括号里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在拼音后面写出正确汉字。
  ②这段话里有两个较明显的错别字,分别是、 ,应分别改为 、。
  ③请根据上下文把括号里的文字换成一个成语,并写在文字后面的横线上。
  ④请在语段中有三个词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⑤语段中加着重号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这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请根据语段的内容,在下面把飞控大厅正前方的四块大屏幕的情况用示意图标示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下图和你对神舟七号的了解,回答问题。(3分)
  


  ①根据你的观察和思考,将下面的九项内容按神舟七号太空行走的步骤重新排列,其恰当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穿舱外航天服 b.进入轨道舱 c.泄压开门 d.出舱 e.复压 f.科学实验 g.活动 h.脱舱外航天服 i.回舱
  ②请先分别简要说明上面两幅图片的内容,并揣摩后一图中孙悟空的说话内容,再比较分析两幅图片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借用我们学过的课文《月亮上的足迹》中的相关语句,向翟志刚发一则30字左右的短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分)
  据报道:2008年9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应该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一下子,“评三好”这个近年内数次被提及的话题,再次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热议的焦点,或赞成,或反对,且都各有道理。
  ①根据你的了解和思考,说说你对此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你所在的学校派你作为小记者,带着对此项活动的困惑到外地学习采访,说说你准备到什么样的学校采访和主要采访对象及话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名著中的人物或事件,同学们在阅读中常常发生争论,各说其理由,且说得有理有据。请在人教版语文教材所辅导的名著中任选一个材料,根据下面的示例写出两种不同观点,再作最后总结。(2分)
  示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或说是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因为他能带领军队为建立魏国奠定坚实基础;或说他是一代奸雄,阴险而狡诈,如表面赞许杨修却借口杀了他;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从主流来说,曹操对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当然他对人的阴险和狡诈并不可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面的两节诗完成两个小题。(2分)
  你没有翅膀_________________翅膀是一个蓝色运动场
  但像_________________ 轮椅的飞舞把我带进欢畅
  面对这个大舞台_________________翅膀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
  把泪放在阳光下曝晒 让残肢和水变成
  ①在诗中的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②这首诗为谁而写?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上下文或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诗句。(6选4,4分)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②《长歌行》中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④杜甫的《望岳》中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有鼓舞性,最有气魄,且表现了否定封建制度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论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 ”迎来了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欢聚一堂,在赛场上运动员都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和心来对待比赛,中国运动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中以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的英雄气概拼搏,取得了100个奖牌的好成绩。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10~30题,43分)
  一、诗歌鉴赏。(3分)
  10.阅读李白《月下独酌》,回答问题。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_________________,相期邈云汉。
  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②“月下独酌”本是一件苦闷事,但诗人却用自己浪漫的方式来表达。请简要分析这种表达,并说说这种浪漫和神舟七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乘天寺夜游》)
  [乙] 昔余少年,从子瞻①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②。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③。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④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⑤,未有不洒然⑥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⑦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子瞻:苏轼之字。②褰裳先之:提起衣服走在前面。③移日:超过一日。④撷:采摘。⑤讨厌:满足。⑥洒然:吃惊。⑦姑寓:姑且寓居。
  11.下列各项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用法相同的项有(不定项选择)(1分)()
  A.竹柏影也 天下之乐无穷 B.与步于中庭 委而去
  C.杂陈于前杂然而前陈者D.要之一饱便要还家
  E.有乐于也 不知木兰女郎 F.孰知得失之所在 战,勇气也
  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完成两个比较分析题。(2分)
  ①甲文和乙文所写的“游”有同有异,请比较分析其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怎样理解甲文把两人视为“闲人”?同样是在月光下,这和李白的《月下独酌》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以上选文,在下面的语言表达分析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分)
  ①甲文中明知是庭,为什么表达为“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把乙文中的“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改为“撷林卉,拾涧实,酌泉水”,哪句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完成下面两个探索性问题。(3分)
  ①根据你平时的语文实践和以上诗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苏轼怀民夜游承天寺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②总结甲文和乙文及李白的《月下独酌》这类描写景物的诗文的共同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题。(8分)
  太空行走如何保证安全?
  白瑞雪 孙彦新
  如何保证出舱航天员的安全?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说,最重要的安全装备是舱外航天服。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飞船能实现的大多数功能,都集中在了小小的舱外航天服里。可以说,舱外航天服就是一个穿在身上的小型飞船。
  针对太空行走中最大的危险——航天服泄漏,陈善广说,舱外航天服所有的设计都是双备份,甚至达到三重备份。
  中国的舱外航天服是没有动力装置的。那么,航天员一旦脱离飞船,岂不很容易消失在茫茫太空中、成为“太空飞人”?不用担心,航天员身上系着“安全带”。
  舱外航天服胸胛右下侧伸出了两根一长一短的橘黄色安全系绳。这不是普通的绳子,它们内部有弹簧,最长可拉至三米,能够承受一吨的拉力。绳的另一端是两个挂钩,太空行走的每一步之前,航天员都要先在轨道舱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绳的挂钩,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变位置。
  除此之外,航天员腰部左侧还有一根与飞船相连的八米长的“电脐带”。名如其形,这根带子就像母亲子宫里的脐带,连着孩子和妈妈。
  (原载2008-09-27《解放日报》)
  16.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回答“太空行走如何保证安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怎样理解选文中“舱外航天服就是一个穿在身上的小型飞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中的三个引号的用法都相同吗?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语言运用方面在下面三个问题中任选两个作答。(2分)
  ①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要分析选文结尾处加曲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选文开头加着重号的“最重要”、“大多数”,具体分析选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0~23题。(8分)
  抗震救灾 奥运成功 神七飞天
  李泽兵
  载着13亿中国人的期盼,迎着世界关注的目光,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在2008这个不平凡年份送给世界的又一个惊叹,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又一次绽放出的光芒。
  进入2008年,我国南方局部地区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刚刚退去,汶川大地震又让整个国家和民族遭遇了历史上空前的挑战,灾区美丽家园瞬间被毁,数万同胞被夺去生命,重重困难摆在我们面前。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再一次让我们挺起不屈的脊梁,谱写了一部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英雄史诗。
  人们至今难忘,北京“鸟巢”上空熊熊燃烧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火炬,点亮了世界感受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灯塔,吸引着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走到一起。各国运动员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得到了新的升华,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交相辉映,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和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刻,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航天员准备实施太空行走。三名宇航员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吸引着全世界凝望。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业绩,来自中国几代航天人五十多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
  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成功到神七飞天,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与创新。
  (原载2008-09-26《四川日报》)
  20.选文为什么把三个不同事件并列组成一个标题?(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来说,选文举三个重大事件的作用是什么?选文中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更快、更高、更强”是理论论据吗?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从文章构思的角度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①比较分析选文对三个重大事件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是否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要分析选文的开头和结尾的表达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借鉴选文的写法,从2008年另选一个重大事件,写一段话论述选文的论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4~30题。(14分)
  吃肯德基的民工一家
  胥加山
  儿子被评为“三好学生”,要我奖他吃顿肯德基,太太在一旁也起兴,是该奖励,我请儿子你买单,也让我跟儿子沾沾光!太太的话更令儿子兴奋,一边拍起小手,一边高呼,全家去吃肯德基喽!
  来到附近的那家肯德基店,店内早已人满为患,一对对恋爱的情侣相视无语吸着可乐,一位位时尚男女悠闲地吃着冰淇淋,一家三口欢快地吃着“全家福”……我搜寻是否有空位,发现来这里吃肯德基的家庭,孩子几乎都佩戴着“红杠”,或许父母们都选择了这种奖励孩子吃顿肯德基的办法。
  太太和儿子前去排队购买肯德基,我则等候空位。正当我欲坐到一对小情侣离去的座位时,一位头戴黄色安全帽的汉子,左手拉着孩子,右手牵着女人,抢先我一步。待他安顿好孩子和女人坐等时,才发现一旁重新搜寻空位的我。他讪笑着对我说,老弟,不好意思,抢了你的座位,我老婆和孩子要急赶车回去呢!说着,男人急速地跑去点餐台。
  民工的孩子和女人在坐等丈夫的同时,他们脸上写满了兴奋,尤其是那孩子,一个劲地拿眼看邻座所吃的鸡腿和汉堡,还不时地舔着嘴唇,尽管女人一再对孩子使眼色,小声地说,坐好!一会儿爸爸买的就来了。可七八岁的孩子,哪里能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一会儿就坐等不住,爬上爬下起来,女人再冷下脸,孩子收敛些,可又吮吸起自己的手指……
  太太端来了“全家桶”,民工汉子只端来一份“儿童套餐”;儿子很老练地给我和太太递来汉堡和饮料,自己啃吃起鸡腿;民工的孩子面对民工端来的“儿童套餐”,一时不知如何下手,在民工教会孩子把番茄酱涂在汉堡上再吃时,孩子狼吞虎咽一口,直夸好吃,民工和女人都笑了,这时民工把一袋薯条递给女人,你也尝尝这个,就是我们那儿长的山芋切成条油炸的!女人刚欲接过男人的薯条,民工又加一句,你别不稀罕,这么点,六元钱呢!女人吐了下舌头,拒绝了民工的薯条,只一句,还是留给孩子吃个够吧!我坐在这里就满足了,要不是你在城里打工,我们娘俩哪天能坐到这里……民工无语,伸手摸摸吃得贪婪孩子的头。而邻座的我们一家,儿子吃得很香,嚷嚷着,爸爸再买一份“全家桶”,好吗?太太吃得斯文,笑对我说,就再来一份吧,省得回家再吃饭!而我再也咽不下半口汉堡,眼光的余波里,民工和女人看着孩子吃肯德基,他们何尝不是在品味一种幸福?
  看着民工一家匆匆离开肯德基店,我心里片刻涌起一股无言的辛酸。同样是孩子,同样是奖励,我的儿子或许对此次奖励,随着肯德基鸡腿味的消失而很快健忘;而民工的孩子或许会把民工爸爸奖励他的肯德基“儿童套餐”,当作一辈子的珍藏……
  
  24.选文只写了吃肯德基的民工一家吗?为什么题目为“吃肯德基的民工一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选择选文的内容和你对相关文体知识的积累,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然后再简要分析选文的另一条线索及其作用。(2分)
  根据选文内容,我们可以按时空线索概括为:进肯德基店→___________→肯德基____________→肯德基→__________肯德基店;根据这个分析,我们可以用________的_________来把它们分别叫做___________;我们还可以看出,选文还有一条不明显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线索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你对选文中人物的理解在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苦全对可加2分。(2分)
  1选文中的“我”是主人公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我们来听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韩愈对早春的草色观察得十分细致:草因雨而绿,遥看时,地面上浮起一层浅浅绿色;近观时,绿色并不惹眼,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早春景物的特征,诗人捕捉得多么准确;这首诗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得多么精彩。可见,写景物需要观察,而只有经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才能写好景物。  那么,我们该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
期刊
浮生如茶  文/张 颖    茶叶因沸水才释放出深蕴的清香,人生也只有遭受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生命的幽香……  ——题记    夜,静静,柔柔。那盏亮亮的灯与天上稀疏的星儿相互映衬,凝望着伏在书桌上疲惫的我,还有旁边飘香的茶。  考试!考试!考试何时了啊!虽然我的人生没有什么大风大浪,但这此起彼伏的暴风骤雨已让我筋疲力尽了。还好,有茶,陪伴着我。  钟针不声不响地转了一圈又一圈,我的灵魂却被眼前的
期刊
仍记得那年秋天,那个雨天的黄昏,在报纸的一角,我羞涩地摆弄着一行字,那是我的交友通讯。随后仍是秋雨,雨天接着雨天,也有飞鸿一封接着一封不断地飞来……然而在众多的来信中我只选择了她——一个远方的女孩。也许因为她的信中只有一句话:交给你一个永远的祝福,在你心里,在我心里。  秋日的闲阳静静地照着我们。在和风中领略这无边的美好,足以让人感到超越、自然,更让我们品尝出了这段特别的时光中特别的美。尽管我们从
期刊
查一路,安徽怀宁人,高校副教授,《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搜狐网“中国时事评论员”,千龙网“特约撰稿人”。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歌。写了大量的散文、小品文、随笔类作品。迄今为止,在海内外数百家华文报刊发表过作品两千余篇。有作品收入《2004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2005中国年度最佳微型小说》、《2006中国年度杂文》。文章被大量报刊转载并收入各种选本。散文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中播出。作品获多
期刊
已有百年校史的安徽六安六中,是安徽省思想品德教育实验学校,该校把文学教育、审美教育、人生教育融为一体,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健全的文化品格。该校有文学团体“晨风文学社”,该社培养了大批文学新秀,社员们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文章一千多人次,有一百多人次获各类征文大奖。该文学社关心世界、热爱生活、与时俱进,为丰富校园文化作了不少努力。
期刊
中考对议论文论点方面的考查标准,可以概括为: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准确判断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综观2007年各地的中考试卷,85%以上的省市都有议论文的阅读,而且大多数议论文阅读里都涉及了对分析、提取、归纳中心论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    考点精讲: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找准中心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往往以完整的句子呈现于文章
期刊
①去年冬天,我的工作、婚姻相继出了问题。我带着满心的颓废和落寞,回到乡下老家。像一只冬眠的丑蛤蟆,整日蛰伏在房里,回避邻人关切的询问和眼光,躲避着世俗的热闹和喧嚣,沉湎在惆怅和忧伤里,一天天地萎靡、凋敝。  ②三月的一个清晨,春寒料峭,父亲破天荒地把我从昏睡中叫醒,逼着我吃完热乎乎的早饭。然后,塞给我一把小锄头,让我跟他一块儿下地干活。  ③父亲领我来到院外的一块麦地边。我望着被薄霜打蔫的麦苗,心
期刊
“大器晚成”,是个很有名也历史很久远的成语。《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汉代王充《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后引申为能完成大事业的人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积累,所以成就较晚。  “小器”晚成——当然,词典上没这个成语,是我杜撰的,但社会上却有很多这样的人物。有的人天赋不高,才具有限,能力平平,注定难成“大器”,从事的又不是什么军国大事,但却“不放弃,不抛弃”,坚持数年,日积月累,到
期刊
{1}金属玻璃是一种特殊的合金材料。通常金属原子都是有序排列的晶体结构,而在金属玻璃中,原子的排列如同液体或者玻璃一样杂乱无章。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金属玻璃并不是液体,但是由于它没有固定的外形,可以像液体一样随意流动,所以人们喜欢形象地称之为“液态金属”。  {2}金属玻璃具有哪些卓越特点呢?金属玻璃的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具有迄今为止金属所没有的各种特性。  {3}科学家介绍,与原来使用的材
期刊
①有好多人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了。  ②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时,他的答案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③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  ④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