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的复习如何才能有效,如何才能获取高分?学生们在高三一年中要时刻问自己两句话“高考考什么?我该怎么做?”。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地理试卷,已经形成稳定的风格和特色,这种基调会继续影响以后一定时期的试题走向。因此,高考备考是有章可循的。总的说来,地理高考主要选取能反映学科分析研究方法和面貌的内容为素材,立足于考查地球和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四大块的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在复习时,要学透自然地理原理,用活人文地理观点,熟悉世界地理区域,探讨中国区域发展问题。
一、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1.抽样考查知识,全面考查能力
考纲中涉及的地理知识点有610个,但考题中用到的知识点只有几十个,高考命题包含知识覆盖率,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如与地球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工农业区位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等。虽然题目有限,却能全面考查考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这四种能力。
2.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图表考查
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图表丰富,正确、迅速地分析图表是学习高中地理必备的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涉及区域图、统计图、等值图、模式图、素描图、景观图和表格等多种图表形式,并且还出其不意地出现了课本中的原图,体现了“地理无图不成题”的特色,这些大量的图表增强了试题的直观性和视觉冲击力,有利于加强考生能力的考查。
3.运用数据的能力考查
第一种,常见考查是运用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的特征,一般是定量的分析。第二种,考查计算能力。地理计算一直是地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计算主要是等值线、经纬度、比例尺的计算;地面高度,气温及对流层逆温的计算;时区、地方时、日界线两侧日期、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计算;人口密度、增长率的计算;经济数据的统计方面,如各种百分比的计算。
5.新情景中迁移知识能力和论述问题能力的考查
高考试题往往在新情景中考查考生迁移知识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会说、说得清、说得全、说得精”。
6.介入热点问题,考查地理思维
地理作为综合性学科之一,其社会性在每年的高考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反映。近几年的文综和地理单科卷,都涉及许多热点问题,如青藏铁路、沙尘暴、日偏食、奥运会、嫦娥一号等。在进行热点试题设计时,避免了落入俗套地对热点本身作过分深入地考查,以致脱离了教学实际,而是以热点作为切入点,注重将主干知识与热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热点来考查主干知识。
7.关注乡土地理.体现地方特色
乡土地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高考的分省命题为乡土地理的考查提供了可能性。近几年来,许多乡土地理内容出现在了分省命题省区的试卷上,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乡土知识进入考卷。
二、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1.要落实“三基”,突出主干,目的就是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解题技巧,提升运用能力。如自然地理部分,它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阐明自然生态环境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传达自然环境是生存和发展之本的概念。
2.要上好复习课。复习课要盯住考纲,加强考点分析,盯住目标,注意运用典型导析,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课后要有适当练习,训练方法,提高能力。
3.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是地理高考的主旋律之一。考生在抓基础概念、原理学习的基础上,应有意识地强化这些基础概念、原理的应用能力训练,如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及其应用,日照图的应用分析,等压线图的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自然灾害的防御等。
4.应避免学生陷入三大误区:即陷入死记硬背知识碎块、陷入热点陷阱(毕竟高考不是时政宣传)、陷入题海战术(题目并非做得越多越好)。
5.要求学生要做到系统读书,把握概念,梳理基础,抓住主干,构建体系,反复用图,用好课本的插图及配套地图册的图。要做到图文互换,以图示文,以文释图;认真总结,运用知识结构网络图,构建系统知识结构,巧用方框图,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整理笔记,整理教师的课堂讲述,对教材的补充和扩展,解题方法、规律、思路的总结;教科书与参考书的交错;错题的纠正与反思。
(责任编辑 黄晓)
一、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1.抽样考查知识,全面考查能力
考纲中涉及的地理知识点有610个,但考题中用到的知识点只有几十个,高考命题包含知识覆盖率,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如与地球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工农业区位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等。虽然题目有限,却能全面考查考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这四种能力。
2.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图表考查
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图表丰富,正确、迅速地分析图表是学习高中地理必备的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涉及区域图、统计图、等值图、模式图、素描图、景观图和表格等多种图表形式,并且还出其不意地出现了课本中的原图,体现了“地理无图不成题”的特色,这些大量的图表增强了试题的直观性和视觉冲击力,有利于加强考生能力的考查。
3.运用数据的能力考查
第一种,常见考查是运用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的特征,一般是定量的分析。第二种,考查计算能力。地理计算一直是地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计算主要是等值线、经纬度、比例尺的计算;地面高度,气温及对流层逆温的计算;时区、地方时、日界线两侧日期、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计算;人口密度、增长率的计算;经济数据的统计方面,如各种百分比的计算。
5.新情景中迁移知识能力和论述问题能力的考查
高考试题往往在新情景中考查考生迁移知识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会说、说得清、说得全、说得精”。
6.介入热点问题,考查地理思维
地理作为综合性学科之一,其社会性在每年的高考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反映。近几年的文综和地理单科卷,都涉及许多热点问题,如青藏铁路、沙尘暴、日偏食、奥运会、嫦娥一号等。在进行热点试题设计时,避免了落入俗套地对热点本身作过分深入地考查,以致脱离了教学实际,而是以热点作为切入点,注重将主干知识与热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热点来考查主干知识。
7.关注乡土地理.体现地方特色
乡土地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高考的分省命题为乡土地理的考查提供了可能性。近几年来,许多乡土地理内容出现在了分省命题省区的试卷上,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乡土知识进入考卷。
二、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1.要落实“三基”,突出主干,目的就是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解题技巧,提升运用能力。如自然地理部分,它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阐明自然生态环境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传达自然环境是生存和发展之本的概念。
2.要上好复习课。复习课要盯住考纲,加强考点分析,盯住目标,注意运用典型导析,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课后要有适当练习,训练方法,提高能力。
3.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是地理高考的主旋律之一。考生在抓基础概念、原理学习的基础上,应有意识地强化这些基础概念、原理的应用能力训练,如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及其应用,日照图的应用分析,等压线图的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自然灾害的防御等。
4.应避免学生陷入三大误区:即陷入死记硬背知识碎块、陷入热点陷阱(毕竟高考不是时政宣传)、陷入题海战术(题目并非做得越多越好)。
5.要求学生要做到系统读书,把握概念,梳理基础,抓住主干,构建体系,反复用图,用好课本的插图及配套地图册的图。要做到图文互换,以图示文,以文释图;认真总结,运用知识结构网络图,构建系统知识结构,巧用方框图,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整理笔记,整理教师的课堂讲述,对教材的补充和扩展,解题方法、规律、思路的总结;教科书与参考书的交错;错题的纠正与反思。
(责任编辑 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