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忠臣冤杀案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fliv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封建社会时期,贪官污吏可谓是层出不穷,甚至王朝统治者还可以纵容下属贪污,如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
   自古正邪不两立,古代有贪官污吏,也有清廉之臣。教科书中《范进中举》一文,足可见古代吏治的黑暗腐败。
   在大多数古人眼里,走上仕途便是致富的象征。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官员,世人皆称“明朝第一忠臣”,他洁身自好,不与腐败的官员同流合污,并且为国家尽心尽力,最终的结局却不好,落得个蒙冤被杀,他就是于谦。
   在中国历史上,忠臣良将无数,如若遇上明君,大可以有一番作为,可若是遇上昏君奸臣当道,那所留下的故事往往让人感到非常惋惜。
   忠臣被冤杀也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气数已尽,国家重用小人奸臣,冤杀忠君爱国之人,王朝如何不灭亡?
   于谦,字延益,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祖籍河南。
   于谦的出身也算是不错,他的太祖、高祖、曾祖父都在朝为官,祖父也曾任工部主事,到了他父亲这一代,便隐居不仕。
   于谦少年时非常刻苦读书,并且志向高远,他非常敬佩民族英雄文天祥,立志在长大后成为像文天祥一样的人。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由此踏上仕途。
   于谦为官期间,为百姓平反数百起冤案,百姓爱戴之。当年汉王朱高煦造反,于谦将他骂得抬不起头來,朱高煦见彻底被于谦身上的正气所震慑住。
   俗话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于谦为官期间不论平民百姓还是朝廷官员,凡是有罪都要严惩。巡抚晋豫期间,于谦为百姓办实事,并且保住一方的安定,其恩威远为流行,连盗贼都不敢在他所管辖的地界露面。
   朝廷宦官王振掌权内阁期间,作威作福,百官大臣争相行贿求媚,每到朝会期间,凡是要见王振,都需要献纳白银上百两,甚至上千两。
   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时,从来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带点土特产也好,可于谦甩了甩袖子,说:“只有两袖清风!”于谦的清廉作风让王振非常不满,于是指使通政使李锡弹劾于谦,最终判处于谦死刑。
   各地百姓得知此事后,一时间非常愤怒,于是联名上书,王振便随便找了个台阶给自己下,说是抓错了人,于谦出狱后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公元1449年,蒙古大汗也先举兵来犯,王振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而于谦和兵部尚书等人极力劝谏,可是明英宗不听,最终导致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于谦站出来主持大局,保卫京师。
   辅佐明代宗期间,于谦尽心尽力,一心为国家的发展,而也因此惹得那些奸佞之臣不愉快。
   于谦的性格刚强,他非常看不起懦弱无能的大臣、皇亲国戚,每次遇到不痛快的事情,他总会拍着胸脯说:“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哪里!”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
   公元1457年,明代宗病重,石亨、曹吉祥等人趁机迎接上皇(明英宗)恢复帝位,并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还诬陷于谦等人,一心想要处死于谦等人。
   明英宗有些犹豫,徐有功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明英宗便拿定主意诛杀于谦。
   1457年2月16日,于谦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首。
   明朝第一忠臣的结局竟然如此悲惨,当时处死于谦的刽子手在事后寝食难安,天下百姓皆为于谦伸冤,刽子手位卑言轻,他也不愿处死受百姓爱戴的大忠臣,深思熟虑后,他认为唯有自杀谢罪才能够让自己安心。不久之后,刽子手自刎谢罪。
   后来,朝廷派官兵前去抄于谦的家,可在搜查过后,官兵们无不落泪,原来于谦的家中根本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也不为过,屋中最珍贵的东西还是当年明代宗赠与他的蟒袍和剑器。抄家的官兵也实在看不下去,便也无心再抄家。于谦被冤杀那天,曹吉祥的部下都看不下去,便将买来的酒洒在于谦死的地方,尽管曹吉祥发怒,他照样如此。
   于谦的尸首一直无人敢收殓,都督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所感动,便收敛了他的尸首。
   史书记载:天下冤之!于谦死后不久,连明英宗也后悔了,一代忠臣尚且落得如此下场,王朝如何长久。
  (摘自有听读书)
其他文献
开学第一天,中午班级就餐时我就发现了这个不一样的孩子。  学校贴心地为一年级新生们准备了勺子,别的孩子抱着饭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只有瑞瑞坐在座位上盯着自己面前的饭菜,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前后左右四处张望,快要哭了。  “瑞瑞,快拿起勺子吃啊!”我走到这个白净秀气的男孩面前说。  “我……我要奶奶。”大颗大颗的泪水从他眼眶里滑落出来。  “吃完饭,再过两个小时就可以回家见到奶奶了。”我以为他是思念
这样一个案例,表面看来似乎是家庭教育问题,其实是一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要关注的问题。  人的智商是按常态分布的,就是中间多两头少。就智商分布说,在总人口中,智商为90~110的人最多,属于智力中等;智商70~90的較少,属于智力较低;智商110~130的人也较少,属于智商较高;智商70以下的很少,属于智力超低,智商130以上的人也很少,属于智力超常,一般叫作超常儿童。  案例中的男孩,从智力测验结
最近,我发现一个现象:在我们年级,有一个班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每次考试这个班的数学成绩都在年级名列前茅。难道这是偶然吗?于是,我对整个学校班主任的情况做了个小调查,结果非常有趣:全校共42个教学班,其中数学老师担任班主任的班有4个,而这4个班的数学成绩都非常好,而且这些班在数学课上纪律也好,数学作业完成情况也比同年级其他班要好很多。看来,班主任的头衔会对任教学科产生很强的影响力。如何让科任老师也能
01   最近,沉寂已久的刘翔上了热搜,源于一段对话。   小朋友:“你到底几岁,是不是21岁?”   刘翔:“我想永远停留在21岁……再来一遍。”   小朋友:“为什么再来一遍呢?”   刘翔:“成长的经历,再来一遍。”   话毕的那一瞬,刘翔微微笑了笑,眼里若有所思,望向远方。   其实,刘翔想要回到的21岁,我们都知道。   2004年的夏天,雅典奥运会如期而至。   他凭
人类太容易被表象所迷惑,所以上帝将计就计,为人灯呈现出了一派美丽和谐的景观,当你深陷其中的时候,却被其表面之下所隐藏的丑恶所震惊。而摄影师J Henry Fair就如自然的言语传递者,从上帝的视角为人灯带来了这场视觉盛宴,及其之后的丑恶面目。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黑格尔  社会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便利,带来了更加优渥的生活,我们沉浸于对世界的改造,将
正是这样一种贴近时代、契合需求的草根式生长,使得班级群这个新生事物从一开始就缺少顶层设计和规范引导,各方秉持自己的立场,一边抱怨,一边乐享其成。  政教处历来是学生、家长、班主任、校领导等多方诉求的汇合点。当我们关注班主任的反映后,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有自己的同学群,但人数不全,主要用来相互讨论作业、联网游戏、交流想法等,不让家长和班主任参与,至于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群,他们是从不关心的。从家长那里了
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2009年)》第三章“职责与任务”中特别指出,班主任要“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可见,要胜任班主任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沟通。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形成良好的育人网络,
编者按  作为班主任,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对于学生告状已经司空见惯。  对这些“诉状”如何“判决”,非常考验班主任的耐心和智慧,因为在大人看来无足轻重的事情,在孩子眼里却都是大事。  所以,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告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关系到整个班级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也关系到每一名学生的幸福感以及价值观。  那么,如何理性看待学生的告状现象?学生告状背后有什么心理需求?面对告状,班主任该采取什么策略
午间休息,小强噘着嘴红着眼来到办公室,气呼呼地对我说:“老师,小华把水泼在了我的凳子上,我说了他两句,他还骂我。”我微笑地看着他,不紧不慢地说:“你一定很生气吧?”“就是,他还经常把废纸扔到地上,搞得周围脏兮兮的。我们提醒他,他也不听,太烦人了!”小强继续诉苦。  “你这么聪明,能自己处理好这件事吗?”“老师,我可以的!”小强望着我,坚定地点了点头,然后满意地回教室去了。  后来,小强把这件事写到
在网络上,曾经有一个“A4纸上看人生”的热门帖子:以75岁的平均年龄计算,人生不过短短的900个月,用一个30×30的表格来呈现,一张A4纸就足够了。如果人生每过一个月,就把一个格子涂上颜色,许多人突然发现,原来人生已过大半,时间来去匆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于是也常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时间的水井永远不会干涸。一张A4纸、900个方格,把时间量化,为人生建模,也就难怪让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