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的逻辑

来源 :金融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ong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俊:财经评论人,近年来在《经济学消息报》、《经济参考报》、《经济学家茶座》、《新经济》、《第一财经日报》等国内知名报刊、经济学类核心期刊发表经济评论、书评、经济随笔等数百篇。在网易、搜狐等网站开设个人名博,曾获2009年度敏思十大“推荐博客”。
  
  通胀是这几年的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2011年的物价又开始高涨,从而引起人们再度关注。当然,学界对通胀的讨论自然就多起来,从而就出现了所谓的“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 “结构性通胀”等类别的通胀。
  实际上,通胀没有那么多的类别。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物价暴涨暴跌带来祸害时,人们会谴责人们贪婪。或者,把物价上涨的原因归咎于成本的推动。事实上,这背后都是货币在起风做浪。费雪在1911年说过,“不可兑现的纸币几乎总是成为使用它的那个国家的一个祸根”。
  物价上涨,一定是“钱多”了。当然,这个“钱多”并不是指财富增加了,而是流通的货币数量增加。我查阅了关于金本位的资料,其中有一段话这样说到,“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金本位制度的好处,就是约束当局滥发货币。这种金本位崩溃了,当局滥发货币的欲望就无法控制。只要开印钞机,货币就滚滚而来。就这样,所谓的货币就是一张欠条而已。市场这种“欠条”越多,那么就越贬值。只要这个地方的“欠条”过多,物价就必然要上涨。如果流通中的货币没有过多的话,那么过多货币追逐房子,必然导致其它产品追逐的货币出现相对过少。道理很简单,流通货币数量保持不变,资产等东西价格上涨了,购买这类东西付出货币就要增加,那么剩下购买其它东西的货币就变少了。其它东西数量保持不变,货币减少了,必然就会便宜,即使名义价格暂时保持不变,但是实际价格也降下来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的看法,“这几年这个热、那个热的,讲到底都是因为货币热。”
  美国滥发货币,但是本国却没有发生通胀,这和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是否矛盾?尽管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这些货币往往都不在本国,自然不会对本国的物价造成冲击。因此,就有了美国滥发货币,全球通胀的说法。美国印钱购物,本质就是在透支美元的品牌而已。毕竟,大家现在还是相信美元,愿意持有美国的货币,这是一个国家的信用。要是有一天,人们都不相信美元了,美国就无法通过印钱购物了。当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元这个地位仍然是存在的。不过,这种做法也就是对未来的透支,子孙后代可能需要尝还这些债务。
  其实,中国当前通胀现象,与09年以来的刺激经济有关。2009年,CPI还处于负值,但是我在2009年7月份就写一篇《通胀已经归来》的文章。当时,我在文中说到,“通胀什么时候归来?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但是我的看法就是,通胀已经归来。通胀就是一种货币现象,整个社会财富没有增加,货币增加的话,就必然导致货币贬值。市场上商品没有增加,货币过多的话,实际购买力一定会下降。相关的数据表明,2009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投放持续加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约7.37万亿元,远远超过年度设定的“全年5万亿元以上”的目标,半年新增贷款比全年预定目标超额放贷47.4%。”“因此,我们应该相信通胀已经归来。我希望能够尽快治理通胀,严格控制信贷,而不是盲目乐观相信通胀还遥远。否则,到时就要为治理新的一论通胀而付出沉重代价。”
  再说到通胀问题,谁在制造通货膨胀?《货币生产的伦理》内容介绍时有一段话,“控制通货膨胀一直是各国货币当局宣称的政策目标之一。然而事实是,通货膨胀有利于新增货币的第一个拥有者——货币的生产者,在现今的货币银行体制下,也就是各国央行及其政府;其代价则是损害经济体中其他民众的利益。”
  以哈耶克为代表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使得政府可以利用这种垄断权不断的制造货币,,造成通货膨胀。如果让自由竟争的各私人银行发行货币,由于他们会关心自己所发行的货币的币值稳定,可以避免过量的货币发行,所以货币的发行权到底应该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还是私人银行手中。”
其他文献
近年来,农村合作银行连续发生一些违法违规案件。剖析其发案原因和过程,有效预防各类案件发生,加强员工道德风险防范和教育已是农合行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成为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  一、农合行员工道德风险表现形式  1、决策层的道德风险。从近年来农合行系统发生的多起金融犯罪案件来看,就目前农合行产权制度,决策层根本不拥有与其职权相应的产权,事实上根本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或者说只能负微不足道的责
期刊
从10月1日起,在华外资银行可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消息一出,众多觊觎此业务已久的外资银行纷纷展开前期准备工作。但迄今仍无一家外资行开卖基金。  部分外资银行牌照已到手  根据证监会6月21日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版)》,自今年10月1日起,符合相关条件的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可向证监会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届时,外资银行的客户除购买结构性产品、QDII之外,也能在符合条件
期刊
曾几何时,中小企业融资对银行来说就是鸡肋。但银行一直没有放弃中小企业的业务,并一直在试图创新,使中小企业融资变得有味。近年来,尤其是近期民间借贷火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各银行已经开始争抢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瓜分蛋糕。   而在市场的驱使下,股份制银行不断创新,把中小企业融资开发成产品,并大力营销推广,最终形成品牌效应,如民生银行的“商贷通”、招商银行的“助力贷”等。  股份制银行  发力创新中小
期刊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离成熟尚早,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上的差距,有的并不是依靠资金投入就能在短期内解决的。由于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需要突破传统的商业银行模式,建立全新的经营和业务模式,因此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致力于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探索出私人银行“本土化”的生存方式。作者认为,明确私人银行的战略地位,建立清晰的组织架构是保证私人银行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加强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
期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有消息称,银监会已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具体措施上报国务院,将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55%的银行分支机构放宽准入限制,将容忍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在5%以内。据了解,以前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银行内部掌握的容忍度和其它贷款为1%左右。   另有接近监管层人士对表示,这次对小微企业的定向宽松政策或将带来
期刊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银行业带来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要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作为中国银监会四大新监管工具之一,10月13日,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促进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该《办法》是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拟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进入资本监管时代。“巴塞尔协议Ⅲ”
期刊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影响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而且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业务发展和事业的成败。因此中央颁布《党政主要领导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完善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件产成品的话,那么参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审人员就是加工这件产品
期刊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不仅对全球的金融造成了重创,而且对我国内外部经济金融未来走势带来更为复杂的元素,目前全球虽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冲击烈度逐渐趋缓,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已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平稳期。但由于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彻底革除,经济、金融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我们目前仍处于一种整体的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这对我们农行全面实施IPO、加快实现“35
期刊
编者按:上市公司三季报拉开帷幕,银行业绩预期看好。不过,在资本金压力凸显的背景下,银行业四季度利润增速预计将有所下滑,融资脚步将进一步加快。    深发展日前公布的2011年三季报预告指出,前三季度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5亿元至80.2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60%~70%。上年同期则为47.18亿元。这是深发展控股平安银行后首份合并报表。2011年1月~9月,深发展单体净利润
期刊
过去几年,我国文化产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速率,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正在产生大量的融资需求,为银行业描绘出广阔的业务前景。面对这一朝阳产业,一些银行正在加快探索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金融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文化产业贷款增长迅速,许多中小文化企业仍然难以盼到金融资金的融入。造成这一局面的最重要原因,来源于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以及权威的第三方评估的缺失。    空间广阔: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银行“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