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e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加强读背教学,已经成为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读背教学,首先要明确朗读和背诵在教学中的意义。不要以为读背教学是传统的方法,与教改相干悖。如果单纯地追求教改花样,在学生尚未熟读课文之前就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只能是拼凑一些答案,甚至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僵局。
  从认识论的观点看,机械读背的初级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它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开始全是凭借感觉,感觉得时间长了,便渐渐地形成了内在能力,然后逐步地向更高阶段发展。在发展过程,内在的能力起主导作用。学生读第一遍课文时,不大理解其内容,接着再读,会一遍比一遍强。当学生能把一篇文章读得很熟练,甚至能背诵下来时,对文章的认识就已经有了一种飞跃。此时,再经过老师的讲解,会使学生的认识完全上升到理性阶段。
  读背和理解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去朗读背诵,在优等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差等生也能熟练地朗读时,再进行点拨讲解,分析课文。从学生们的反馈中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刻,教学效果良好。
  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在我国古代,读书学文就非常注重熟读与背诵。学习写诗填词,除了要熟悉诗句的一些格律以外,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诵读大量诗词佳作。其中有些要熟读成用。文言文与我们相隔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
  这就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有的人一谈读和背诵就一律贬为“死记硬背”,认为这不符合教改精神。
  其实,并非如此。熟读背诵一部分名篇佳作,其作用不仅仅在于记诵这些佳作本身,还在于通过记诵,使学生掌握的字、词、语、句日益充盈起来,并可以渐渐地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进而具备敏锐的文言文语感,为进一步学好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经验的积累和行为的逐渐复杂化是靠记忆来实现的。有了记忆,人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过去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馈更加全面和深入。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和扩大经验,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和统一的过程。
  学习更是离不开记忆,有了记忆,才能有储备,有了储备,才能便于学习新的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力。加强读背教学,指导学生采用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相结合,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背诵,通过强化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且,通过记忆背诵佳作名篇还可以从中学习并掌握更多更好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这对学生获得丰富、巩固知识技能,学好文言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完全符合语文教学中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课标》中明确提出中学语文科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其中,读是听说写的基础,读的能力也是自学能力的基础。这里的读虽然指全方位的阅读,但是其中的朗读和背诵是基础,是关键,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学生通过认真地反复地朗读和背诵,就可以把文章的内容、思路和语言都化为自己的。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文章的内容情感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加强读背教学,其次要注意进行读背指导,提高学生读背的兴趣和实效。
  朗读的要求是准确、流利,背诵的要求是正确、熟练。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带。让学生认真听规范的优秀的朗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还可以使学生听出一些朗读的“门道”,掌握朗读的技巧。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叶字发音正确、规范、清楚,并帮助学生克服误读和落读。这不仅是朗读的一项基本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正确的反应能力。朗读时的句读停顿要正确,这直接关系着对文章的理解。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诸如:化整为零,分段背诵;相互背诵,查漏补缺;反复背诵,突破难点,以及理解记忆法、尝试记忆法和协同记忆法等,来提高学生背诵的实效。
  指导学生读背,还应注重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如: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使用,古今词义的变化,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等。
  第三,加快读背教学还应和考试评估相结合。考试,特别是大规模考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学的指挥棒,它影响着教学的方向。那么,要加强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背教学,在平时考试中,就应该适当增加朗读和背诵的测试内容。在大规模选拔考试中,也可以通过按原文填空或简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文背诵的情况。这样可以大大促进读背教学的深入。
  总之,面对加强读背教学这一重要课题,作为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去研究它,去实施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背中得到提高,得到效益。
  (河北省辛集市辛集镇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思想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渐渐显示出来。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也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学生的自主时间多了,想象的空间大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热闹了,多媒体演示也变得丰富多彩了……  然而就在我们激情演绎着新课程理念所带来的变化之时,透过那些变化,仔细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依然会发现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我把这些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五化”:一是课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我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不重视甚至不会课前预习,要么认为没有必要,要么感到无从下手,要么就是一览了之。因此,为了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我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指定的课文,对不懂问题作出笔记。课堂上首
期刊
我们在看戏剧表演时,为什么对剧中的“开门”、“骑马”、“抬轿”等动作表演,一下子就能知道它表达的意思呢?舞台上并没有出现“门”、“马”、“轿”呀。实际上这些“虚”的形象就靠这些“实”的动作来完成,这实的动作又引发了人们“虚”的想象。这在艺术表现里称之为“虚实结合”。所以才获得“表演有尽而其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艺术之间是相通的,教学活动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需要这种虚实结合,
期刊
教书久了,身在此山中,很少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反正每天上课下课,倦了、累了、烦了的时候也罚过学生抄错题5遍10遍,也对学生说过“你如果不努力就只有回去挖泥巴”之类的话,也曾叫学生站过办公室。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对学生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他说,凡求学的人都可称之为学生。顾名思义,学生就是学“生”:第一阶段学习生活的常识、第二阶段学习生存的技能、第三阶段学习生命的意义。作为教师有必要再次把学生是什么这个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在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 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了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了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  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
期刊
数学思想是数学研究的终极要求,不等式章节的要求也毫不例外,下面就将本章的数学思想做一归纳,以供学习提高.  1.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在本章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感受“二次”的关系、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等.  例1.已知集合A={x|x2-5x+4≤0}与B={x|x2-2ax+a+2     思路分析: 先确定A集合,然后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图像关系,结合
期刊
教学实践证明,要领会新课标的理念,尽快转变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要新旧结合。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培养跨学科的整合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转变观念和角色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兴趣与思维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思维是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的培养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应在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 在思维培养中培养兴趣。  有人说过: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许多是依托在情境中进行认知、理解和应用的。情境的创设对于枯燥、乏味的数学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的兴致“高”起来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