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读写结合的教学例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中许多课文后都安排了小练笔,这足以说明编者对读写结合的重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采取单元整体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下面主要以三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单元整体读写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一、在单元导语中渗透
  “双线并进”是统编本教材的特色之一,其语文要素多数是在单元导语、课后练习、“语文园地”或者“泡泡”中出现的。在三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语文要素指向了读写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导语入手,把握好语文要素与读写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把读写结合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壮美的山河”,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通过细读我们发现,它分别是从阅读与习作的角度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基于语文要素,在本单元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单元整体的目标出发,关注语文要素,在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的句子,让学生用心体会关键句与整段话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学生进行习作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对学生进行读写指导,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语文要素的理解,还可以使他们的语言表达结构更清楚,层次更分明,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在精读课文中习得
  统编本教材采取“雙线并进”的编排体系,编者特意把文体、篇幅不同的各类课文统整为一个单元,这些精读课文都文质兼美,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欣赏的佳作,还是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升读写能力的重要载体。
  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除《古诗三首》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其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海滨小城》一文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说说“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从这些课后习题来看,虽然问题不同,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围绕着“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语文要素提出的,是指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从习作表达的角度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习题中让学生“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课后习题中让学生说说“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这些写话训练都是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时要以精读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品读、仿写,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略读课文中建构
  统编本教材采取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维一体的编排体系,在精读课文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方法。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进行应用,以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有《司马光》《掌声》《灰雀》三篇,略读课文是《手术台就是阵地》。在《司马光》一文中要求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在《掌声》一文中则是让学生想想“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这些问题都是直接指向语文要素的。而在《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略读课文中,导读提示也是促进学生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凭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借助阅读提示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本内容的适合处加上一些关于心理活动描写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变换视角来叙述课文内容。这样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建构,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在“交流平台”中归纳
  统编本教材在“语文园地”栏目中,安排了“交流平台”板块,该板块中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做了整理与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依托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这些语文要素充分体现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学生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语文要素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这种阅读方法落实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然后再让学生从文中的典型段落中习得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呼应,在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也对读写训练进行了总结,一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二是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从交流平台的梳理总结来看,它想要告诉学生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另外要告诉学生观察的时候要仔细。由此可见,“交流平台”中的“读写例话”,为学生搭建了以读促写的桥梁,能够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五、在口语交际中提升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三年级上册作为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习作能力的提升,教材在从读到写之间特意安排了“说”的训练。教师要依托课后习题或者口语交际,鼓励学生读说结合,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如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课后习题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对于这个练习来说,学生不管是介绍海水、海底还是海岛时,都需要按照“分总”或者“总分”的形式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明白关键句与整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在课后小练笔中,让学生任选一幅图进行写话练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就图片中的海龟、海鸟、珊瑚等图片说一说,然后再写一写。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小练笔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先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说一说自己家乡的哪个季节最美,再进行写话练习。这样由说到写,学生的写话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六、在习作教学中运用
  统编本教材在习作编排上包含了“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评”等几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好每次习作的重点,精准设计读写目标,从而使学生的习作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单元的习作内容是“这儿真美”,让学生能够把自己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在这次习作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自己身边哪儿的景色最美,这个地方有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在学生进行习作的时候,鼓励学生运用在本单元学过的语句,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在学生写好以后,鼓励学生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同伴分享一下。这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在统编本三年级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读写结合的整体意识,从单元导语开始到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以及习作内容等,构建出融合的教学理念,并注重读写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落实。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升,真正实现读写双赢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一、课程介绍及教学现状分析  普通车床技术是数控、模具等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作为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在整个知识构成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习后续数控车、数控铣等课程学习的基础。  普通车床是利用车刀来车削加工旋转工件的切屑加工机床。主要加工轴类、套类零件,可以完成外圆、槽、孔、锥度、成形面、螺纹等加工内容。因加工能力广和加工精度较高,是机械加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机床之一。  通过教学方式的改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破解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偏弱等方面的难题,促进校企健康发展,全国各中高职院校纷纷响应号召,掀起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讨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双精准”育人模式的浪潮。  二、“双精准”内涵的引入  专业是连接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专业与企业对接是校企合作的落脚点。我校烹饪专业按
摘要:开展“中职研究性教学行动研究” 旨在通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研究性教学实践,构建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探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探究以学生为中心,以研究为主要方式的生态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职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教学反思;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98-03  当前,是
一、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大纲》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能充分培养中职学生从书法学习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塑造健全美好的人格品质,更能丰富及平衡工科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然而,结合公共艺术课程的特点仔细审视书法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施情况,不难发现书法
玉器有着不同的造型与特点,不同时代的玉雕代表作品是当时的思想、感情、审美观的结晶,也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公元前5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玉璜、玉珠等玉器。玉石雕刻是我国独有的技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玉器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曾经的奢侈品,如今也走入了百姓人家。现代的人们购买玉雕作品,不仅仅是为了保值、美观,而更多的是将之作为了表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相关政策规划发展职业教育,均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市场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财务共享中心、移动互联网等的飞速发展,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财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亟须提高。为此,本文借鑒新加坡经济转型及职教体系建立的经验,结合广东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现状,提出政校行企联动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的思路,并进行培养模式案例分析,探讨协同育人培养体系的构建途径。  一、创新联动引领发展——新加坡经济转型及职教体系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
摘要:探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中教与学的问题,旨在提高学生兴趣、课堂主体参与性、营造实施探究型学习的氛围,着力培养关键能力,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行动导向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2-0097-03  收稿日期:2015-12-25  作者简介:罗粤(1971-),女,广东梅州农业学校
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名字命名的职业学校。学校坚持“学行知思想,办特色职教,育生利人才,造现代蓝领”的办学理念。对于现代蓝领(生利人才),学校的诠释是六个方面:高尚的道德品质、必备的文化基础、适量的专业理论、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要成为现代蓝领,道德是前提、身心是基础、职业技能是关键。多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体育工作的改革,因地制宜积极发
摘要:科学研究中有关方法论的问题显得日益重要,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课题试图通过分析学生对出国培训课程利弊的自省来探讨教学有效性。该研究重点是通过对问卷设计的严格把关,方法上的谨慎选取,数据收集中的多种考量以及信度效度最大程度的保证等方面探讨尽可能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雅思;教学有效性;访谈;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