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尺子丈量世界(上)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8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艺术的年龄
  当代艺术三十年,正处在青壮年,它在走向中年,也在走向更成熟的时期。将成熟的艺术遇上年轻的艺术家,而老艺术家则处于青年期的艺术时段。这就是当代艺术的年龄,每一个阶段产生着它的艺术及艺术家。在艺术的舞台上艺术先后入场,艺术史里记录不是他入场和退场的时间,而是他最为辉煌的一刻。和当代艺术的年龄相比,艺术家总是衰老的太快。
  如果你不是一个赶场子,而是一个建立自己系统的人,晚一点,再晚一点,这或许更加从容。
  按中国人的历来的节律看,廿十播种,三十、四十、五十生长,六十、七十追肥,八十、九十收获看今天人皆有摘莲取藕之急,口味的确嫩了点。
  艺术家的线路与宗命
  就国之龄而言,中国处在耄耋老年,美国三十而立,英国知天命,德法意花甲古稀。经历不同,活力不一,趣味、口感皆不在一个年龄段。
  中国是一个能通吃的民族,纯种之物过不了三代,就杂了种,同化力极强,这叫杂生。老人最大的使命是盼着下一代生子,再生子。这是老年文化的特征,他不反思,他不批评,更不具冲击力,亦无侵略性,却不停地生,遍地都是,这叫衍生。八大也好,黄宾虹、齐白石也好,生生之力不息是这种文化的根性。为什么十二生肖鼠排位第一吗?民间有:“一公加一母,一年二百五”一说,鼠的生殖力居哺乳动物之首,生,就是这个耄耋之族的首要,生是天力,生而不灭。以种性之显、宗命所在,已成定局,中国艺术家天命之路已然呈现。
  中国文化产的不是一种一胞胎,是一种百胎。所以,年轻时求的种极为关键,西为质,中为量,己为变。完成这个民族及文化的法宝,不要忘记生带来的权利。宋之后的艺术里明白地告知了你今天的属性。这也是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分野之道。
  纯种的贵族早已杂了,精英飘洋而来,事不过三,杂草为本生。纯、贵、精均非你我本命,杂草是你我的宗命。既便你我如何轻视它,却一走也不会离开你。因为这就是你的宗命。
  心力的方向
  从心力看艺术,欲出向外,性入向内,方向不同,各具其色。心者、艺术家本身取向。向外,以魔、欲、法、道、术之高低行能者之事,展尽其能,斗遍天下,智取力夺,功名利禄四重天。
  向内;心性,德性,平常之心,气定神闲,神逸妙能四境界。
  心力的取势,决定其作品语言的方式及力道,亦可断其性,断其品,断其气,断其人,向外见力,向内见神,力有终,终有竭,神有合,合有聚,谓之为长。心力向内向外,是人之性、之命所然。关乎于人心之轻重,入境、入格各不相同,所以人才各行其道。
  跳离名利场
  心重因欲而起,五欲六尘瘾上瘾,欲有多大,心随膨胀,人为欲所困。艺术之外傍及而生杂,之重无法割舍。一个争、一个夺,至死不瞑目。
  回到艺术之本,心则轻逸而安宁,自足于内而忘乎于外,心早已跳离名利之场。心在神聚,逸放自如。不艺技显才,不以得失显能,不以先后自居,艺术之自性带给你能量释放后的大自在。
  人都有难舍之重
  人都有自重,惟心最重。红楼那首《好了歌》: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人都有难舍之重,如何上升?负重而行,千斤、万斤,自然为奴,怎做自在神仙?
  艺术的神、逸、妙、能是轻心者的天空,身轻而有生命之重,自有仙、神以注。上为佛心,下为魔心,人心居中,修习而渐升,随流而降。近佛难,入魔易。
  艺术作为人之笔迹,人之法能尽显其中。人格既艺格,你之所想,所欲均至于公共之地。艺术语言、形态背后展现着你的心相,决定着你在观者心中你生命的轻重。
其他文献
[摘要]远伤病是人类的一个普遍性疾病,由于它是闭合性组织挤压损伤的继发疾病,是容易被忽视的运动碰撞或意外造成的不易觉察的损伤,这些损伤只会积累增加而不会减少;损伤又有皮肤病灶与症状消失的假痊愈现象,让人们以为它真的离开了我们,所以每一个成年人都无法远离远伤病。远伤病的一个主要症状疼痛,成了久治难愈,反复发作的症状,被人们看成了慢性疼痛。  [关键词]远伤病;继发疾病;慢性疼痛  慢性痛患者的人数超
期刊
[关键词]有效沟通;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护理评估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估首先要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方式就是与患者沟通的过程。成功的沟通能使双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有针对性的个体信息,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矛盾。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如何与患者沟通,关键的一步是能否把握与患者沟通的有效性。患者由于受病情、环境、年龄、文化程度的限制,回答得少,更是
期刊
春节的主题里少不了“游玩”的元素,本期的展评带来了一种“游玩”的角度。  《人造仙境,是怎样的仙境?》带我们来到苏州金鸡湖美术馆,通过有着两个多月的跨年展期、并由中韩两国19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共同组成的展览,来讨论其主题“人造仙境”:指出其本身也是一个悖论,因为“仙境”的不可证直接导致“人造”或“自然”的均无意义,而否能诠释出“仙境”在致敬历史与传说后演化至今天的含义,则成了一个新问题。  《颜料
期刊
在文艺史上,较早深刻表现出好奇与恐惧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作品,是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Odysseus)。  尽管关于《荷马史诗》的作者是否真为荷马其人的争论,从18世纪初开始至今就未曾停止过,关于这位盲人老头兼游吟诗人的各种考据和论证,也像史诗本身一样充满悬念与未知。  但从《奥德赛》本身曲折的故事线索,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人类本性中无法遏制的冒险欲望。  虽然在《奥德赛》的开篇部分,主角奥德修斯(O
期刊
一转眼,2012年12月21日已过去三年多的时间了。 这个曾经引发人们无数联想和揣测的“末世之日”,在2016旧历新年的关口面前,就像节日里燃尽的烟花,只留下一段空空的躯壳,轻飘又确凿地挂在远去的历史服务器上。  末日和节日,似乎是人类历史中两个交替不变的主题。  我们可以将“末日”理解为,盘桓在人类头脑里深层悲剧意识的投影;而“节日”则是人类创造出的一种、用来纪念我们生命中短暂欢愉时刻的仪式。在
期刊
在人类传说的末日史上,最富“实证”推理精神也是最富忽悠气质的一次,要算是关于“1999”的世界末日预言了。  这次“末日预言”的母本,来源于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Nostradamus),在16世纪中叶出版的预言集《诸世纪》。这部预言集的法文原名为“Les Centuries Astrologiques”(《从星相学的角度来看待今后的几个世纪》),英译本为“Complete Prophecies
期刊
距离我们最近的、2012年的“世界末日”,已经再次被时间所证伪。  尽管之前就有考古研究表明,按照玛雅历法将计到13。0。0。0。0这个日期,即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是历法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整数日期,仅代表了一个大循环的结束,且与灾难、异象等自然现象没有任何关系。  但无限好奇的我们,还是会将各种恐惧的化身—“行星撞击地球”、“地球磁场崩解”等看似可靠的“科学”论据加入到内心对于末日的虔诚
期刊
趋利避害是生命的本能,对快乐的无尽追求、对痛苦的竭力躲避,填充着个体的生命。在群体社会中,不同个体间的利益在相互遭遇时发生着复杂的关系,它们被具体的制度控制着,牵引出不同个体和政权的关系来。  政权运作的模式,决定了不同个体在利益关系中的境况。政权能够确立和维持的最根本因素,是暴力,因为暴力是主导一切表面规则的终极规则。拥有最强暴力资源的个体们,拥有制订游戏规则和最终裁决的实力。在和平时期,对顺从
期刊
如前文所述,如果说末日情结是人类内心苦涩的底色的话,那随之而来的欢愉节日则更像是涂抹在悲情表面的鲜亮奶油。  短暂的品尝会留下甜蜜的滋味,若当正餐吃不久也会感觉腻味。  在尼采(Nietzsche)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Die Geburt der Tragodie,1872)中,曾详细论述过这种建立在悲观基础上的乐观想像和狂喜的由来。而尼采在其中对于“酒神精神”的思辨,在我看来,也是节日起源的
期刊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我们每盼或不盼,年就在那里,不偏不倚。”  说起“过年”,还有一个词显得尤为瞩目,那就是“年味”。而“年味”如何实现、如何纯正地实现呢?其中,除了各种仪式,实打实的“年货”,就是重要的一环之一。几千年来,中国人把过年当做件大事,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称“年货”。  图中身着便服的朱见深坐在殿前围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