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一种手段。阅读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中学阶段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能够在最大范围内使学生通过自觉的阅读活动逐渐获得独立阅读能力。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是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运用能力的体现之一。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只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初一刚开始学习英语时,给每个学生都起一个英文名,学生们很好奇,也很乐意自己拥有了新名字。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可以叫他们的英文名,让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2.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语言情景,通过学唱英文歌曲、竞猜、抢答、表演等形式组织好课堂教学,可以专门成立一个编剧小组,让他们积累素材,自导自演。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参与其中,他们不会生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办法。对优等生可适当加大课外阅读量;对后进生要多鼓励,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小的题目。
二、鼓励学生背诵经典例文
经常背课文可以增强英文语感,有了强烈的语感,阅读理解能力会不知不觉地提高。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开始很难理解的语句。这时候,可以要求学生们先不用去理解它们,而是把它们背下来。随着以后所学知识的增多及理解能力的增强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便会分析、概括和判断,从而理解以前不能理解的词句,提高英语各个方面的表达能力。因此,可以让学生们在早读时反复朗读课文直至可以复述或背下来。如能长期坚持,必定会有大的收获。
三、扩大词汇量
词汇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和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每个英语学习者都要熟练掌握一定量的词,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首先课本上的必须掌握单词。在记单词时不要单独记生词,那样很容易忘,最好把它放在句子、文章中一起记忆。把单词同整句话一起记,不仅记住了单词的意思,而且记住了它的用法。其次,广泛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泛读时不要求对内容完全掌握,能看懂、能接受信息、进行简单总结,能就所读内容进行问答就行。广泛阅读可以是老师向学生指定阅读材料,然后统一检查、提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老师不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方面老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不同的阅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如下。
1.不要出声读或指读,而要默读。出声读和指读都会分散注意力,限制阅读速度。默读可以集中精力,边读边想,可设问、可推测。
2.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句子为单位。逐字逐词地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
3.不要重复阅读,这样影响理解力的集中,减慢阅读速度,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要调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智慧,一口气看到底。
4.不要一见生词就查字典,而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过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
5.不要边读边译,这样影响速度,不能促进理解。应该直接用英语思维、记关键词、抓主旨。
五、指导阅读方法
读书需要多种能力,如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语言技能、理解能力及阅读技能。阅读能力也是阅读方法,阅读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阅读材料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不同类的书需要不同的方法。
1.阅读材料应多样化,包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多种形式的材料训练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的潜能。
2.教会学生分清主次,学会略读。阅读不是毫无目的或不分主次的全篇精读。首先,要浏览所提问题及其选项。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精读或略读,先把简单的问题做好,再把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划出来,为准确答题做好准备。
3.学生遇到较容易的题时,要快中求稳;遇到难题时要冷静思考,慢中求对。在阅读一遍后,不妨再回到该段落,对其中的细节、结构再进行仔细推敲,最后选出最佳答案。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学会泛读。优秀的文章是内在和外表的统一,既要指导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又要指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让他们透过语言现象,展开合理想象,领会文章的内涵。
5.运用语境,构词法等猜测词义。阅读文章时,理解词义是基础,而同一单词往往因语境不同而产生词义变化,因此只有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中的语境,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猜测,才能体会意义。在阅读中碰到的一些生词,可以通过词缀法、合词法等构词法去猜测词义:如前缀“un-,im-,dis-”含否定之意,“re-”表“重复”,“mis-”表“错误或失当”;又如后缀“-ee”于动词后,表“受事者”,“-ism”表“主义、学说”……用语境构词法,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六、加强“限时阅读”,坚持“持之以恒”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规定出完成每篇阅读的时间,使学生的阅读速度由每分钟80个文字符号提高到每分钟120个文字符号,略高于国家标准,接近母语阅读速度。只有平时加强这种训练,才能使学生在考场的紧张气氛中从容应答。对阅读训练,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篇幅不要很多,但要天天有,天天读,读后细嚼,绝不轻易放过不懂的词、句或段,彻底弄懂,并做读后小结。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阅读上的长足进步。
总之,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着力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即要教会学生学习。就阅读而言,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一步一步地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注意适时适当地调整方法,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只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初一刚开始学习英语时,给每个学生都起一个英文名,学生们很好奇,也很乐意自己拥有了新名字。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可以叫他们的英文名,让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2.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语言情景,通过学唱英文歌曲、竞猜、抢答、表演等形式组织好课堂教学,可以专门成立一个编剧小组,让他们积累素材,自导自演。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参与其中,他们不会生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办法。对优等生可适当加大课外阅读量;对后进生要多鼓励,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小的题目。
二、鼓励学生背诵经典例文
经常背课文可以增强英文语感,有了强烈的语感,阅读理解能力会不知不觉地提高。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开始很难理解的语句。这时候,可以要求学生们先不用去理解它们,而是把它们背下来。随着以后所学知识的增多及理解能力的增强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便会分析、概括和判断,从而理解以前不能理解的词句,提高英语各个方面的表达能力。因此,可以让学生们在早读时反复朗读课文直至可以复述或背下来。如能长期坚持,必定会有大的收获。
三、扩大词汇量
词汇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和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每个英语学习者都要熟练掌握一定量的词,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首先课本上的必须掌握单词。在记单词时不要单独记生词,那样很容易忘,最好把它放在句子、文章中一起记忆。把单词同整句话一起记,不仅记住了单词的意思,而且记住了它的用法。其次,广泛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泛读时不要求对内容完全掌握,能看懂、能接受信息、进行简单总结,能就所读内容进行问答就行。广泛阅读可以是老师向学生指定阅读材料,然后统一检查、提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老师不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方面老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不同的阅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如下。
1.不要出声读或指读,而要默读。出声读和指读都会分散注意力,限制阅读速度。默读可以集中精力,边读边想,可设问、可推测。
2.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句子为单位。逐字逐词地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
3.不要重复阅读,这样影响理解力的集中,减慢阅读速度,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要调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智慧,一口气看到底。
4.不要一见生词就查字典,而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过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
5.不要边读边译,这样影响速度,不能促进理解。应该直接用英语思维、记关键词、抓主旨。
五、指导阅读方法
读书需要多种能力,如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语言技能、理解能力及阅读技能。阅读能力也是阅读方法,阅读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阅读材料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不同类的书需要不同的方法。
1.阅读材料应多样化,包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多种形式的材料训练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的潜能。
2.教会学生分清主次,学会略读。阅读不是毫无目的或不分主次的全篇精读。首先,要浏览所提问题及其选项。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精读或略读,先把简单的问题做好,再把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划出来,为准确答题做好准备。
3.学生遇到较容易的题时,要快中求稳;遇到难题时要冷静思考,慢中求对。在阅读一遍后,不妨再回到该段落,对其中的细节、结构再进行仔细推敲,最后选出最佳答案。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学会泛读。优秀的文章是内在和外表的统一,既要指导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又要指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让他们透过语言现象,展开合理想象,领会文章的内涵。
5.运用语境,构词法等猜测词义。阅读文章时,理解词义是基础,而同一单词往往因语境不同而产生词义变化,因此只有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中的语境,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猜测,才能体会意义。在阅读中碰到的一些生词,可以通过词缀法、合词法等构词法去猜测词义:如前缀“un-,im-,dis-”含否定之意,“re-”表“重复”,“mis-”表“错误或失当”;又如后缀“-ee”于动词后,表“受事者”,“-ism”表“主义、学说”……用语境构词法,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六、加强“限时阅读”,坚持“持之以恒”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规定出完成每篇阅读的时间,使学生的阅读速度由每分钟80个文字符号提高到每分钟120个文字符号,略高于国家标准,接近母语阅读速度。只有平时加强这种训练,才能使学生在考场的紧张气氛中从容应答。对阅读训练,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篇幅不要很多,但要天天有,天天读,读后细嚼,绝不轻易放过不懂的词、句或段,彻底弄懂,并做读后小结。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阅读上的长足进步。
总之,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着力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即要教会学生学习。就阅读而言,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一步一步地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注意适时适当地调整方法,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