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应该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服务,但是,目前中国的高校体育课程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要努力研究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使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用性体育教学 构建内容 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049-01
1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基本概述
1.1 定义
职业实用性教育教学是指在原有的一般体育教学基础之上更新的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体现教学,这种教学主要在形式、功能以及一般的素质练习之上,结合职业的工作特征进行开设的课程。这种教育体系和职业岗位知识、个人素质以及个人的职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这门课程一个很突出的特色即职业的实用性,这种特色集体育教学和专业的职业为一体,以体育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以便使学生适合未来的发展需要。
1.2 目标
(1)使学生毕业之后成为新一代的实用性人才以及全面发展的职业性人才,这种人才对学生的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能适应长时间、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化工作发展需要。这种教学方式也更加能发挥其实用性和应用性教学特征的作用。
(2)积极研究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实用性体育教学逐渐走向完备,采用老师教学和学生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使体育教学步入实用性和应用性的人才发展轨道。
1.3 作用
(1)实行职业实用性教学模式,使高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在岗位上能够更快的适应岗位的发展需求,并使自己的职业性身体素质能更好的为自己的工作服务。使自己容易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能更多的受益于自己的体育教学生涯,并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具有活力。(2)实现职业性实用性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岗位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在将来就业生涯里,养成闲暇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学生将来就业的时候产生职业病,以消除就业疲劳状态。努力发展体育实用性教学,使学校的实用性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学以自用,从而使自己受益终生。
1.4 实践的意义
从高职院校的定位和目标来看,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实行高校职业实用性教学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面向市场的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倡的是能力为本的教育,这类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的时候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这是一种准备性的教育。实用性的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实训是实用性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这种教育形式最能体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特色,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快速掌握科学技术和劳动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方式有利于解决用人单位急需人才的问题,以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
2 教学内容的使用依据
职业性体育教学是一种与职业具有密切联系的教学形式。这是一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专业性、高仿真性以及模拟性等特点的特殊教学。高职院校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一个学校具有很多专业,这使得现在的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或者方法与高职的专业性教育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高职体育的教学内容制定的依据是,学生未来职业的形式、性质、特点、工作的姿势等。这里的工作形式主要包括了工作的姿势、动作的速度、幅度等;工作的条件指的是环境的温度、风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水流的流量、振动的幅度等。这里的工作性质既包括了脑力劳动又包括了体力劳动,还包括了体力和脑力的混合型劳动。这里的工作特点指的是工作的负荷量、心理所受的压力、作息制度、职业病等。工作姿势包括了站立的姿势、伏案的姿势以及行走的姿势。把姿势作为职业划分的标准,这种划分的方式,具有普遍性的特征,通过对这种特征进行辨析之后,可把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分为普通专业和特殊专业。普通专业的职业教学内容是把岗位的工作姿势作为划分的依据,特殊的专业则以专业的特殊性作为化分的依据。把工作的姿势作为划分的依据专业,需要把未来的工作形式、工作的条件等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的适应发展的需要,在对内容进行选择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择的内容需要把未来的发展作为基本考虑点;第二,选择的内容要与未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本身的特征相结合;第三,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第四,使自己的选择一定程度上矫正职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五,教学的活动区域要尽量和所选专业的就业环境靠近,以便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3 实例说明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
3.1 因材施教
现代社会的职业种类繁多,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区别教育,因为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方面不一样,他们需要适应的职业也各不相同。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今后的职业基本上与机械挂钩,具体的可能是钳工、车工等,这种专业需要具有很强的耐力,因此,在对这种专业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加强耐力上的训练,体育活动的内容可设置为健身跑、杠铃、哑铃等,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体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耐力。通过锻炼加强了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又比如男子200米弯道技术,这项技术的特点如下:需要运动员在不断的奔跑中改变身体的方向;奔跑的身体要克服离心力的作用。这两个特点使得它在技术教学中具有很大的难点。要想做好这项运动需要学生具有很大的决心。这项技术很大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判断力,以及吃苦耐劳的能力和抗诱惑能力。这项技术对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新闻工作者本身就需要具有很强的判断力、反应能力、耐力以及抗压力,没法对一个事件进行准确的及时判断,那么事件的新闻性就没法很好的体现出来。跑新闻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要坚持在这个行业干下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一个没有耐力的人是没法胜任的。即使有了一定的反应能力、判断力以及耐力,还是不够的,因为在新闻的世界里,发生的纠纷事件数不胜数,由于这些事件给新闻工作者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这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强的抗压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优势发挥的同时,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求。
3.2 模拟教学
根据实际的发展需要,教师注意加强学生的模拟性教学。加强模拟性教学的一个主要的手段是体育教学,以一种近似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以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徐志刚.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15(7):74-75.
[2] 唐昊.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J].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2012(4).
[3] 王广明.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127-128.
[4] 余建军.创新高等职业体育教学的措施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0(1):89-90.
[5] 陈功立,梁艳.对安徽省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1):71-75.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用性体育教学 构建内容 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049-01
1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基本概述
1.1 定义
职业实用性教育教学是指在原有的一般体育教学基础之上更新的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体现教学,这种教学主要在形式、功能以及一般的素质练习之上,结合职业的工作特征进行开设的课程。这种教育体系和职业岗位知识、个人素质以及个人的职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这门课程一个很突出的特色即职业的实用性,这种特色集体育教学和专业的职业为一体,以体育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以便使学生适合未来的发展需要。
1.2 目标
(1)使学生毕业之后成为新一代的实用性人才以及全面发展的职业性人才,这种人才对学生的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能适应长时间、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化工作发展需要。这种教学方式也更加能发挥其实用性和应用性教学特征的作用。
(2)积极研究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实用性体育教学逐渐走向完备,采用老师教学和学生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使体育教学步入实用性和应用性的人才发展轨道。
1.3 作用
(1)实行职业实用性教学模式,使高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在岗位上能够更快的适应岗位的发展需求,并使自己的职业性身体素质能更好的为自己的工作服务。使自己容易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能更多的受益于自己的体育教学生涯,并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具有活力。(2)实现职业性实用性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岗位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在将来就业生涯里,养成闲暇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学生将来就业的时候产生职业病,以消除就业疲劳状态。努力发展体育实用性教学,使学校的实用性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学以自用,从而使自己受益终生。
1.4 实践的意义
从高职院校的定位和目标来看,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实行高校职业实用性教学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面向市场的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倡的是能力为本的教育,这类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的时候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这是一种准备性的教育。实用性的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实训是实用性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这种教育形式最能体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特色,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快速掌握科学技术和劳动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方式有利于解决用人单位急需人才的问题,以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
2 教学内容的使用依据
职业性体育教学是一种与职业具有密切联系的教学形式。这是一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专业性、高仿真性以及模拟性等特点的特殊教学。高职院校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一个学校具有很多专业,这使得现在的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或者方法与高职的专业性教育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高职体育的教学内容制定的依据是,学生未来职业的形式、性质、特点、工作的姿势等。这里的工作形式主要包括了工作的姿势、动作的速度、幅度等;工作的条件指的是环境的温度、风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水流的流量、振动的幅度等。这里的工作性质既包括了脑力劳动又包括了体力劳动,还包括了体力和脑力的混合型劳动。这里的工作特点指的是工作的负荷量、心理所受的压力、作息制度、职业病等。工作姿势包括了站立的姿势、伏案的姿势以及行走的姿势。把姿势作为职业划分的标准,这种划分的方式,具有普遍性的特征,通过对这种特征进行辨析之后,可把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分为普通专业和特殊专业。普通专业的职业教学内容是把岗位的工作姿势作为划分的依据,特殊的专业则以专业的特殊性作为化分的依据。把工作的姿势作为划分的依据专业,需要把未来的工作形式、工作的条件等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的适应发展的需要,在对内容进行选择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择的内容需要把未来的发展作为基本考虑点;第二,选择的内容要与未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本身的特征相结合;第三,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第四,使自己的选择一定程度上矫正职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五,教学的活动区域要尽量和所选专业的就业环境靠近,以便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3 实例说明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
3.1 因材施教
现代社会的职业种类繁多,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区别教育,因为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方面不一样,他们需要适应的职业也各不相同。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今后的职业基本上与机械挂钩,具体的可能是钳工、车工等,这种专业需要具有很强的耐力,因此,在对这种专业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加强耐力上的训练,体育活动的内容可设置为健身跑、杠铃、哑铃等,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体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耐力。通过锻炼加强了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又比如男子200米弯道技术,这项技术的特点如下:需要运动员在不断的奔跑中改变身体的方向;奔跑的身体要克服离心力的作用。这两个特点使得它在技术教学中具有很大的难点。要想做好这项运动需要学生具有很大的决心。这项技术很大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判断力,以及吃苦耐劳的能力和抗诱惑能力。这项技术对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新闻工作者本身就需要具有很强的判断力、反应能力、耐力以及抗压力,没法对一个事件进行准确的及时判断,那么事件的新闻性就没法很好的体现出来。跑新闻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要坚持在这个行业干下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一个没有耐力的人是没法胜任的。即使有了一定的反应能力、判断力以及耐力,还是不够的,因为在新闻的世界里,发生的纠纷事件数不胜数,由于这些事件给新闻工作者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这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强的抗压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优势发挥的同时,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求。
3.2 模拟教学
根据实际的发展需要,教师注意加强学生的模拟性教学。加强模拟性教学的一个主要的手段是体育教学,以一种近似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以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徐志刚.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15(7):74-75.
[2] 唐昊.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J].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2012(4).
[3] 王广明.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127-128.
[4] 余建军.创新高等职业体育教学的措施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0(1):89-90.
[5] 陈功立,梁艳.对安徽省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