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收藏促保护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重良主攻西周到汉代的高古陶瓷的研究,重点是汉代陶瓷,写书建馆,旨在把汉代陶瓷收藏做到极致,并把藏品保护在国内。
  蒲重良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广州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馆长,古陶瓷鉴定家,著有《汉代陶瓷鉴赏》,是国内首个写汉代陶瓷专著的研究者,他同时还是一名水处理专家,拥有10余项水处理发明专利。
  窗外树影婆娑,车水马龙,窗内灯光安详,光阴从容,博古架上的上千件古陶瓷,厚重,古朴,正列位迎客。这是初夏的午后,广州老城深处的德政南路,走进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眼前的静谧氛围,对于所有想要与数千年前的陶瓷器物深切交谈的爱好者和藏家来说,都是一种理想的享受。博物馆的主人蒲重良,微笑着从展台前转过身来,气质儒雅,像个学者。
  蒲重良其实有很多头衔,集企业家、水污染治理专家、收藏家等身份于一身。作为水处理行家,他拥有十余项水处理发明专利;作为企业家,他旗下的公司位居行业龙头;作为收藏家和古陶瓷鉴定专家,他是国内第一个写汉代陶瓷专著的研究者,他创建了国内唯一的民间汉代陶瓷博物馆—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
  中国的英文是china,其另一个含义是瓷器。陶瓷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在收藏领域,蒲重良主攻西周到汉代的高古陶瓷的研究,重点是汉代陶瓷,迄今共收集有千余件藏品作为研究实物。“我曾经有个心愿,是建立一座汉代陶瓷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汉代陶瓷。”蒲重良甚为欣慰的是,如今他的梦想已经成真。
  “卧底”研究造假
  蒲重良的办公室是传统明清装饰风格,屋内四处可见古书及古陶瓷,以及看似随意摆放的字画与艺术雕塑品,俨然这是一个民间藏室。关于自己收藏的缘起,蒲重良回忆说:“我出生时,父亲就收藏了几件高古藏品。受父亲的耳濡目染,我自小就对收藏很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了解并喜欢上了古陶瓷。”
  1990年代中期,蒲重良开始进入收藏领域,由于对陶瓷情有独钟,他选择了收藏陶瓷类藏品,从明清瓷器入手,釉色、形制皆漂亮且认知广泛是其迷恋的原因。但那时还属于观望阶段,“偶尔买点小东西,没有大量收藏”
  2000年,蒲重良偶然认识了一个古玩商,便开始跟着他到处跑,包括北京的潘家园,就是他常去“淘宝”的地方。古玩商带着蒲重良去全国各地看东西,从买点小东西开始,后来他出手越来越大。有一次,蒲重良邀请一位陶瓷鉴定专家到家里看自己的藏品,专家直接问他:“你想听我说真话还是假话?”蒲重良回答:“当然要真话。”于是专家直言不讳地说:几乎全部是高仿赝品。得知数年的时间和金钱换来的却是赝品,他为自己交出的巨额学费感到心痛不已。静下来反思后,他决定,非把陶瓷鉴定弄透彻不可,于是去拜访真正的专家和行家,并专门去了清华大学美院的鉴赏班学习。
  除了跟从名师学习鉴定,蒲重良还常去国家博物馆等大馆参观学习,专门前往西安、宝鸡、延安及洛阳和南京、杭州等地的博物馆学艺,鉴赏眼力日益提升。在番禺有个藏家,专门收藏宋代陶瓷,蒲重良登门一看,马上能说出这批陶瓷是出自河南神镇的哪些高仿作坊,连每件的价格也能说个大概,让对方连连叹服。
  为了研究造假手段,从而“以夷制夷”,蒲重良还独辟蹊径,多次到景德镇、洛阳、神镇等地的作坊,通过乔装去顶级造假高手那里去“潜伏”,看别人的造假流程与工艺。有时,他扮成专买高仿的买家,豪爽地把钱往桌上一放,对作坊的师傅说:“我就要高仿的,越逼真越好,做不出来不给钱。”然后就像个监工一样蹲在工场里看究竟:比如模是什么样的,铜锈与老皮怎么造假,如何用牛粪与挖来的老坟土搅拌在一起埋置造假青铜器,做出在土里掩埋久远年份出土的样子等。
  回想卧底的经历,蒲重良对于泛滥的造假现象感到无奈。虽然,造假自古有之,但他发现,今天的仿古逼真水平、手段及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一些地区甚至是整条村都在做,并形成产业化模式。蒲重良举例说,景德镇集中了不少专门高仿元明清官窑的,连故宫博物院都在那设点专门指定生产复制明清藏品,有些高手做出来的高仿官窑的出厂价格甚至高达数十万元;洛阳有一个村专门高仿唐三彩;河南安阳地区集中高仿青铜器;河南神垢镇最擅长高仿宋代五大窑瓷器蒲重良探究这些花样百出的造假手段,总结鉴别真品赝品的心得与经验,逐渐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钟情汉代陶瓷
  在陶瓷文玩收藏界,人们一直以来关注的重心是明清两代的器物,因为这些年代的陶瓷现在被推到高价位,“赚钱容易”。四年前,一位业内朋友对蒲重良说:“收藏明清陶瓷的大家多的是,且价格非常高,你玩不过人家。假的太多,水太深,你别玩这个了。高古陶瓷的收藏一直未受关注,收藏的人少,未来潜力会很大。”此前,蒲重良在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广州等地的古玩市场也注意到,很多汉代陶器和瓷器少人问津,因此不受商家重视,乱堆乱放导致损坏甚多。朋友的那句话如当头棒喝,蒲重良被震动了。“不管从投资角度,还是从爱好角度,我就听进去了。”发现这个空缺后,他的收藏方向便由明清陶瓷转向了汉代高古陶瓷,从此欲罢不能。
  “在中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阶段,汉代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个盛世。我看到关于汉代陶瓷,没多少人研究,书也没什么人写,我就希望自己去认真做这样的事情。”将精力专注收藏汉代及汉代前陶瓷的蒲重良,花了大量时间在查找与此相关的历史书籍及参考文献上。他了解到,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汉代是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因两汉时期正值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过渡的时期,器物装饰相当美观,艺术陶瓷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是以后历史时代的陶瓷不能比的。尤其是汉代发明创烧的釉陶,厚重、磅礴、宏伟、精美程度是史上各朝釉陶无法比拟的绝代佳品,代表汉代陶艺制作的最高水平,更是唐三彩的鼻祖。
  因为喜爱,蒲重良前往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闲逛淘宝与博物馆参观如家常便饭。“你一旦深入其中,就将醉心于此,甘之如饴。”平日一有闲暇,蒲重良就要到广东省博物馆、南越王墓、番禺博物馆,以及一些私人藏馆走走看看。这些年来,他在广州早已养成了一个习惯,白天处理公司的事,晚饭过后,他就跑到古玩商家里去淘货。“我买东西要看几次,看了以后拍照片,反复分析。每天晚上忙完回家,已经是凌晨一两点。其实很辛苦,多少藏家能做得到呢?”   目前,蒲重良收藏的汉代陶瓷有上千件,很多都是从境外回流的,在北京、西安、洛阳等地的古玩市场也淘了不少。他如数家珍地介绍心爱的藏品:“你看,这件汉代青瓷做得多棒,釉色泛着宝石的光泽。那些汉绿釉、汉黄釉、汉银釉陶瓷,其精美的程度比史上各朝的釉陶一点都不逊色。”
  由蒲重良经手摸过的汉代陶瓷达两三万件,基本上没有两件同样的藏品,所以他大胆断言:汉代陶瓷基本上都是孤品,“当时是纯手工制作,工艺上不可能有流水线生产的精确度;另外就是年代久远,每个地方的气候、水和土质都会对器具本身的釉有影响,色彩花纹都会不同,不同场所老化的程度也不一样。”因为交过“学费”,且见多识广,蒲重良几乎再也没有买到过高仿赝品。“业内像我这样很认真地沉下心来保持研究的藏家不多,古玩商们都觉得我这种人太少了。”他打了个比方说,“平时欣赏真品就像看美女一样,看惯了以后,一看到赝品,根本不想看了,这就叫眼力。”
  著书建馆
  受益于藏家们的提点,蒲重良早就表示要将所学毫无保留地写出来与世人分享。他对自己的汉代陶瓷收藏有明确的规划,“第一个阶段是收标准器,辨真伪;第二个阶段是有目的性地收藏文化、历史内涵丰富以及艺术风格独特的古陶瓷;第三个阶段是对自己的藏品有系统地研究,并将藏品与研究向公众开放。”
  在对汉代陶瓷的收藏过程中,蒲重良发现,他竟找不到一本关于汉代陶瓷收藏鉴赏类的专著,令想入门学习的人无法从典籍中寻找知识。因而他决定,将自己平时走访的几十个古玩市场、到博物馆参观学习研究,以及收藏中的经验和心得加以总结,著述了《汉代陶瓷鉴赏》,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蒲重良在书中以大量实物图片为主导,从收藏到鉴赏,图文并茂地详实介绍了汉代印纹陶、彩陶、釉陶及青瓷的主要特征,同时把真伪鉴定的要点详述其中,尤其是把汉代陶瓷分各地区、各窖口进行介绍与分析,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真实的教材。据此,他成为国内第一个写作汉代陶瓷专著的研究者。
  每每提及中国文物外流、被盗、制假等现状,蒲重良总是忧虑重重,言谈中流露无奈。“假如我们看到一个好东西,国内的人不把它收下来,保不准过几天这东西就已经到了香港或者到了国外。只要这个东西有力地保护在国内,不要让它流失海外。藏在博物馆,把它登记好。这就是好事。”这也是蒲重良决心自己建立博物馆的原因之一。“我们这些收藏家,尤其是搞古的收藏家们,自认为还是比较崇高的。当然如果说崇高到连名利都不图,那也是假的。我们崇高的程度,真是没想到要卖两件东西来赚钱,我们收藏了就是想搞个博物馆,先把东西保护起来,然后大家都来免费欣赏。”
  博物馆建成以后,蒲重良准备推出他个人的第二本研究著作—《汉两彩》。因为由汉釉陶发展而来的“汉两彩”非常珍贵,汉代失传的画工现在几乎只能在汉两彩与汉代壁砖上才能看到,比如凤凰鸟等图腾画面,目前发现较少,还不为学界和藏界关注。在蒲重良计划陆续推出关于汉代陶瓷鉴赏的系列书籍中,还包括汉代青瓷、汉代釉陶的丛书等,他还准备出版一本汉代陶瓷精品集。当越来越多的精力被投入到汉代陶瓷的收藏中,蒲重良的“企业家”身份渐渐让位于“汉代陶瓷收藏家”。他相信,随着汉代陶瓷和更高古的陶瓷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真正的价值会逐步显现。“代表汉代陶瓷最高成就的有釉陶器和汉代青瓷精品,一定会出现单件价值达上千万元级、上亿元级的藏品。”
其他文献
把威士忌比喻成语言,是因为二者有着相似的变化和韵律。中国人喝威士忌,就如中国人说话温和谦逊,总有一丝收敛,和爱尔兰酒 吧的酩酊老父相比,各自成趣。  春意醺人,酒香弥漫。5月22日,温莎珍藏金装上市发布会暨温莎金醇珍藏上市晚宴在成都举行。发布会现场,著名影星温碧霞亲临品鉴,与在场嘉宾们共同见证温莎金醇珍藏的荣耀上市。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威士忌,它的酒液如黄金萃炼般倾心打造,自然原料和香氛完美平衡
期刊
[对话李志辉]  记者:不同的人做环保有不同的方式,你认为做环保音乐和植树哪个意义更大?更为社会所急需?  李志辉:二者不矛盾,一个更精神,一个更实践,它们是并存的,缺一不可。我在植树方面的能力和效率相对有限,而且实践起来也需要统一规划和批示;但在做环保音乐方面我是足心足力的,如果我的音乐让听众有所感触,他们愿意自觉加入保护家园和植树的队伍,那不是更好吗?  记者:现在很多人喜欢给自己戴“绿帽子”
期刊
融合,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也是世界文明融入中国。 本期我们邀请国际钢琴巨星郎朗、新锐艺术家梁远苇、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公关总监卢敏捷,阐释中国创造与梦想。 郎朗 关怀梦想  郎朗 国际钢琴巨星,“世界最年轻的钢琴王子”。被赞誉为继霍洛维兹和鲁宾斯坦之后世界钢琴界的又一位领军人物。郎朗先生凭其精湛的钢琴演奏技艺与深厚的国际影响力,2006年正式加入“奥迪英杰汇”,被授予“奥迪英杰汇品牌大使”称
期刊
“达摩寂寞太久了,少林寂寞太久了。”这句话让杨晨觉得,声音就像一门功夫,是让他付诸身心体会天地、将息生命最好的法子。  杨晨 唯一一个在北京所有调频电台主持过重要节目的主持人,先后就职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音乐台、北京交通台等等,也开创了全国首位电台主持人出版人声发烧碟先河,目前已发行了三张人声专辑,包括《杨晨的那一片花》,《月光倾城》,《月落日光城》。2010年在北京举办国内
期刊
郎朗&卢敏捷&梁远苇  分享启迪梦想  记者:一汽-大众奥迪是一个汽车企业,却多年致力于推动本土当代艺术的发展,你同时也是奥迪英杰汇成员,如何理解奥迪所支持的“中国创造与梦想”?  郎朗:我曾经参加过2010年奥迪音乐周在天坛的演出,和2012年奥迪音乐周在奥林匹克公园的演出,以及今年刚刚在清华大学举行的青年盛典。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期借助自身品牌的力量推动的中国精神、中国梦想、中国原创,我
期刊
【对话杨晨】  记者:你在《金刚经》读到了什么?  杨晨:当我再理解《金刚经》时,须菩提不是须菩提,如来不是如来。这个时候,我念的《金刚经》已经不是看到的经,它无相、无表情,有人从我身边经过,可以打断我,没关系,我就是我。到了这个时候,《金刚经》似乎在我心里还原成了它原本的样子。我把它还原到我的生活,或者说我的家就是我的宗教,就是我的佛。在我的佛法里,我敬重我的父母,敬爱我的妻儿,他们未必都是完美
期刊
[藏家自述]  我收藏的每一件器物,我都觉得是精品,是宝贝,我都觉得很珍贵,看到就舒服,很充实。我收藏的目的就是想做博物馆,没有想过要卖。每一个细分档次上,我都有最好的藏品。横向和官方的博物馆去比较,我的博物馆肯定有差距,但我也有我的长项。我是追一段朝代的收藏,把它做到极致。就这一段而言,也是很多博物馆做不到的。  汉代陶瓷中最有收藏价值的藏品应从三个类别去选,一是无釉陶,首选非适用的陶塑、陶雕,
期刊
他们有的硅谷归来,携带技术和资本;有的创业有成,身有闲钱。这是一群助力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商业『天使』。闲钱,闲心,一腔热情,一场博弈。不论成败,他们扩大了就业,似在做公益,同时又要承担无限风险,毕竟钱是自家的。他们以其专业的影响力,赢得了创业者的追逐。他们助力创业者事业腾飞,创造暴富的神话,同时也会遭遇失败与遗憾。他们是创业黑马的人生『贵人』,更多时候,如隐身人,暗中助拳,暗吞苦水。从单打独斗
期刊
[对话周黎明]  记者:最近在看什么书?书中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  周黎明:《赖声川的创意学》和乔治高的《恍如昨日》,后者是龙门书局出版的“名家散文典藏”中的一本,那套我几乎看全了,里面涉及的中西方文化内容都是我感兴趣的。这些都是前辈的宝贵经验,有些内容我自己生活和工作中也常碰到,可以当作启示。  记者:你的床头书及厕所书是什么?  周黎明:我的床头和厕所一般不放书,只放杂志。杂志跟书相比,
期刊
卧房窗前有一张八仙桌,冰逸就坐在古董山西太师椅上,画着她最近一直在创作的系列扇面小画。静得可以听见房梁上灰尘跌落的声音。这种『此时此刻』的场景,才是冰逸最崇尚的状态。  “王世襄、王金华,还有茶罐、茶盘……这些都是我室友。”冰逸在向客人介绍完屋里的摆设时,下了这么一个定义。  她的卧房里,摆着一张据传是王世襄收藏的酸枝条案。条案上放着的是王金华收藏的清代新嫁娘裹裙。裹裙旁边,摆着一溜五个风格迥异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