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資訊互通跨境養老或迎刃而解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澳長者申請受資助院舍往往需要一定的輪候期,如何看待本澳的安老院舍資源?特別是人力、物力資源方面的投入是否充足?如果說在澳門其他地區設立養老中心,以大灣區作為試點,以實現跨境養老的政策,它的可行性如何?具體的實施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鄰近地區有沒有可供澳門借鑒的養老政策?未來,對澳門的安居養老有何建議?今期時事辯論欄目邀請了蔡兆源、潘志明、施家倫、楊淑莊、余惠鶯共同探討跨境養老的可行性議題。
  談及本澳養老院舍的資源投入、宿位的需求、人力及物力等問題時,蔡兆源表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本澳共有21間安老院舍(包括11間受資助安老院舍、10間非受資助安老院舍),合共提供2,015個宿位。而為了減低長者因欠缺支援而過早入住院舍,本澳有5間長者服務設施可提供日間護理服務,連同本澳6支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隊,可為社區中的體弱長者提供支援。潘志明直言,有需要申請受資助床位的長者,剛出院並沒有辦法馬上找到宿位,這批長者肯定認為宿位是不足夠的。受資助院舍的申請期一般需要輪候一年多,甚至更長時間,唯一的選擇就是前往其他不受資助的私營院舍,視乎申請者的經濟條件,有能力的能夠馬上進入安老院舍,而不想在私人院舍的申請者,就需要等待輪候。施家倫分析指出,當局早前還表示會在近2至3年內將興建或遷建6間安老院舍, 全澳宿位將增至約2,400個.不過個人覺得2,400個的宿位供應數量, 依然追不上社會的實際需要。楊淑莊認為,澳門政府在安老服務方面投放了不少資源,包括為長者中心提供活動資助以及規劃院舍的興建,然而從事長者護理行業的人員依然短缺。余惠鶯指出,根據我們所知,仍有約600個長者在輪候宿位,所以現時的宿位是不足夠的,輪候時間基本要等一年以內。
  就結合“大灣區”的發展,在其中一個城市設立港澳居民養老中心,其可行性如何?如果實施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蔡兆源強調,跨區養老的最大問題是醫療,將積極探討可行方案。潘志明指出,用者角度並不樂意跨境養老,主要是制度仍未健全,看醫生的醫療費用等等,仍存在很多問號。施家倫直言,建立港澳居民養老中心是否可行,要取決好多因素。養老中心所設立的城市在哪裡?那裡有沒有長者們的親戚都是很關鍵的問題。比如澳門很多人的故鄉是在江門、中山、順德、泉州等地,相信如果在這些城市建養老中心,較容易吸引本地長者過去。楊淑莊表示,跨境養老制度能夠分擔澳門院舍宿位不足帶來的壓力,畢竟宿位的興建受制於澳門土地的多寡。余惠鶯認為,跨區安老是可以考慮的,但跨區安老在某些操作層面與政府推行的原居安老構思是有所矛盾的;不管如何,若要實行跨區養老,必須要理清和處理幾個問題:長者的權益保障、醫療及福利、人力資源配置問題(資格和認證)。
  論及鄰近地區有沒有可供澳門借鑒的養老政策?如果借鑒香港的經驗,應如何與內地接洽,在安老院舍的質素與醫療服務等方面提供等同於本地的服務?潘志明認為,澳門與香港不同,香港早在二、三十年前於內地購買土地資源,並獲權用來規劃和興建養老院舍,加之社工的跟進、香港居民的交通習慣,對他們來說,比澳門居民於跨境養老的意願更高。反觀澳門的情況,難度相對比較高。施家倫指出,目前內地很多城市針對異地養老的退休長者推出了福利隨行的養老政策,最主要的政策即:在異地養老的離退休人員可使用手機進行網上人臉識別自助認證,在異地領取養老金;異地退休人員還能夠享受異地就醫的直接結算。這些政策都值得澳門借鑑。余惠鶯表示,香港這一政策的推出,成不成功我們不知道。但是針對澳門現狀,我們要了解長者和家屬們是否願意到鄰近地區養老,建議進行科學的研究,同時要考慮所有配套措施,不斷總結與完善。
  採訪最後,各受訪嘉賓就澳門未來的養老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蔡兆源表示,在內地設立長者院舍方面,特區政府重視粵澳經濟和社會發展所提供的機遇,支持透過區域合作發揮兩地優勢,推進粵澳在社會服務領域的相互合作,未來待大灣區的總體規劃出臺後,特區政府將進一步開展研究,務實地探討在大灣區設立長者院舍的需要和可行性。潘志明建議政府持續支持受資助院舍,擴大活動空間;對申請私營院舍的長者發放照顧券。建議按長者進入院舍的等級來分,釐定照顧券的訂定標準;同時,他建議當局普及護老照顧的學習資訊,以提升家庭照顧的能力。施家倫認為,特區政府應要從“全能政府”向“有限高效政府”轉變,不必要的事權堅決改革,政府要把主要的精力用於做好引路人、監督員和守門員角色,加大對民間機構的授權和委託,讓更多的公共服務由民間機構去提供。楊淑莊坦言,澳門現時的養老政策不錯,隨著政府推行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將會逐步完善各項服務,畢竟發展跨境養老並非一朝一夕能完成,除了符合前文所提到的條件,也應對養老政策作出調整,才能令長者安享晚年。余惠鶯強調,當局與民間機構合作得較好,尤其在安老院舍方面,其實澳門可以打造“長壽之城、優質院舍”的美譽,讓世界各地相關人員到本澳考察,學習。
  本刊認為,綜合各受訪嘉賓的意見來看,儘管實現跨境養老存在醫療、人力資源、土地資源、交通配套等問題未能解決,但是,任何政策的實現未必需要瞻前顧後,未必需要透過一大輪的諮詢才真正落實,未必需要透過時光倒流機器總結經驗。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實現跨境養老並不難,最重要的不是解決醫療,而是解決資訊互通的問題。例如電子病歷取代紙質病歷、實時探測機器人取代護理人員等等。跨境養老只不過是將養老空間進行轉換,延伸至其他地區,建議在軟件開發與硬件設備等裝置上下功夫,以消除兩地資訊上的障礙,真正實現養老院舍科技化。
其他文献
茶香情緣,找回自己的角色  香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茶空間,相對於傳統茶樓而言,這是一個純飲茶的空間,吸引到一班醫生、律師、大學教授聚集在一起分享茶,交流社會事務,那也是我自己選擇進入茶藝行業的關鍵年代,90年代有一次經過茶藝樂園,當時購買茶葉、茶器的一家店舖,繼而萌生了希望從事茶行業的興趣。當然最早的茶啟蒙,還是幼年時期跟隨外婆,對茶有了一個朦朧的印象,彼時外婆在一戶大宅
期刊
旅遊局將於農曆年初三(2月18日)及初九(2月24日)呈獻大型賀歲活動“華麗盛宴旺財年花車巡遊匯演”與市民及旅客同慶新春。花車巡遊匯演是澳門具代表性的節慶活動之一。巡遊匯演將繼續呈現精彩表演,期間沿途將有紀念品派發,再加上多個喜慶節目,讓居民和旅客充分感受澳門新春歡樂氣氛。年初三花車巡遊將在晚上8時由西灣湖廣場出發為澳門新春盛事揭開序幕。途徑孫逸仙大馬路,最終抵達澳門科學館。晚上9時45分旅遊塔對
期刊
今年4月,有議員在立法會提出跨境養老的可行性問題,行政長官回應時表示,澳門進入老年化社會,對於養老有愈來愈大的需求,但強調澳門是以原居安老作基本政策,但跨境養老也是一個選擇,特區政府樂於讓居民選擇,並會尊重。現時65歲以上居民醫療費用全免,要研究如何做到社保、醫療等福利隨行,確保醫療的質量、收費標準及交通問題能夠解決才可落實跨境養老,或可研究從保險制度入手去,政府為居民購買在外地保險,但料有關負擔
期刊
4月20日,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在位於深圳的中興通訊總部舉行記者會,公司董事長殷一民攜一眾高管出席。殷一民介紹中興通訊立場和外界關心的話題,表示禁令將會讓中興“陷入休克”,但也會傷害中興通訊美國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的利益。殷一民表示,公司將通過一切法律允許手段解決問題。  前 言  3月18日,中國第二大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ZTE)在香港和深圳上市的股票同時停牌,因為美國政府商務部宣佈禁止美方企業
期刊
萬物生長的季節中,處處綠意蔥蔥,一泡春茶喚醒了睏意陣陣的人們,喝茶從春天開始成為一種訊號,數千年來走入千家萬戶,五湖四海。而中國作為最早的茶發源地,因地大物博為茶世界帶來了太多的驚喜。當然,飲茶、品茶也為生活帶去不同的滋味,尤其是身處快節奏的都市之中,很多時候,一盞清茶、三兩知己、一本薄書便是最佳的放鬆方式,飲茶更開始成為時下不少年輕人的選擇,究竟一片茶葉、一盞茶中有著怎樣的奧秘與情懷,從茶樹到茶
期刊
澳門作為國際性旅遊城市,每逢大時大節或者強制性假期,全澳不少零售、服務及餐飲業以“三工”問題為由選擇休業,造成居民及遊客購物、飲食大受影響的局面,這是否影響澳門的營商環境及旅遊業形象?  李汝榮表示逢年過節期間,6、7年前,可能只有3成左右的店舖營業,上一年營業的店舖有所增加逐漸有5、6成。多個店舖休息必然會對澳門旅遊形象造成衝擊。店舖選擇休息不營業跟“三工”有一定關係。“三工”主要是因為澳門勞動
期刊
源遠流長,文化再興  茶雖一葉,關係千秋。在茶人眼中,茶葉不僅塑造內心,更能改變世界。十九世紀鴉片戰爭的本質,正是一場“茶葉戰爭”。中國邊疆廣泛的茶葉種植與大部分邊區興盛的飲茶風俗之間,構成了一個不同凡響的“茶葉江山”。茶,是中國人的物質生活的必需品,滋養著我們的身體健康。茶,亦是中國茶精神生活的寫照,映射著我們獨特的哲學觀,世界觀。  而中國的茶文化可謂源遠流長。經歷了唐煎、宋點、明沖泡,三次品
期刊
澳門土生菜是澳門獨特的美食,用豐富的配料烹調出揉合中葡特色的佳餚,背後蘊含澳門獨特的歷史背景與葡萄牙航海文化。16至17世紀期間,葡萄牙航海事業發達,商人經營香料貿易,商船途經非洲、印度沿岸、東南亞地區的馬六甲等地始抵達澳門,將沿途各地的香料和飲食文化帶到澳門。此外,葡萄牙人與不同地區的族群及本地華人通婚,以致各地的菜色和煮法漸漸融入傳統葡國菜,發展成今日的土生葡人美食,它的烹飪技藝更於2012年
期刊
第二十九屆澳門藝術節精彩絕倫上演中,今屆藝術節共有二十六套節目,以“根源”為題,寓意“生活的泉源”,從生活中探尋各種題材,拓展觀眾對生活的思考。  在專題聚焦:“根源”中,節目包括劇場巨擘鈴木忠志以經典作品《特洛伊女人》向觀眾訴說戰火過後的無盡哀愁;於歐陸迅速崛起的菲律賓新銳編舞家Eisa Jocson獻上近作《女公關》,呈現女性身體及性別政治;韓國知名藝團梯子肢體實驗室載譽來澳,以肢體及言語演繹
期刊
“夢幻巴黎”歌舞表演結合了幻想、舞蹈、雜技與戲劇,為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帶來了極具卡巴萊之風的表演。表演團隊由38人組成,包括絕技演員、魔術師、世界級溜冰冠軍、國際名模及獲獎無數的舞者與表演者。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包括:特技籃球隊、冰之驕子、亡命之輪、魔幻冰上秀、花式溜冰等等,以先進的音響及視覺技術,將巴黎鐵塔、凱旋門、羅浮宮及巴黎聖母院等名勝呈現在觀眾眼前,讓人猶如身臨於浪漫的巴黎。  主辦:Ago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