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qin274385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这个特殊环境中,如何有效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需要我们积极转变理念,适应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本质方向的转变,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是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升农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提升我国综合软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实践
  一、群众文化的概念
  广义上对于群众文化的理解一般认为,群众文化是指人民群众利用职业时间以外,自我组织、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站在不同角度的人,人们对于群众文化有不同的理解。从历史上来看,人们对于群众文化的理解都具有一般普遍性,即:第一,群众文化的主体为群众,客体为活动;第二,群众文化内容广泛,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第三,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等诸多要素。
  二、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和必要性
  农村群众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指农民群众以自身活动为个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它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发自内心的,喜闻乐见的,而且节目内容是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的一种特殊娱乐形式。通过这种活动,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可以推动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高。面对新时期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农村都富了起来,但口袋“富起来”的群众,其精神生活并没有富起来。许多年轻人手里有了钱,开始沾染上赌博、酗酒、奢侈消费,甚至吸毒等等不良嗜好。这种现象一方面与自身接受的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广大农村缺乏高尚的娱乐资源,文化活动匮乏,导致人们精神世界空虚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农村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尤其是经济发展后更不能忽视。在农村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一方面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
  (一)大力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其实是对文艺工作者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很大考验,尤其是现阶段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步入了立体式、多元化全面发展的階段,活动范围的广泛化、内涵的深刻化、形式的多样化都是前所未有的。复杂的背景,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着力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思想政治坚定,具有较高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而且还要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群众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老一辈文化工作者的潜力,同时利用各种培训班、辅导班,有针对性地对文艺骨干加强业务培训。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该进行“送出去。请进来”的工作。即把有潜力、有热情、有决心的文艺工作者送到更高层次的地方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送到文化建设更好的地方去观摩和学习;同时,也要把一些文化工作业务水平精湛、思想与时俱进的文艺骨干请进来,对现有队伍进行集中的教育培训。
  (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效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用同一种方式、同一套节目。要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策划开展不同的群众文化活动。一定要将相应群众的年龄因素、地域文化因素、受教育的层次,以及是否有过参与文化活动经验等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尽可能的实现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比如有些偏远农村存在不孝敬父母的现象,就应该策划组织开展一些关于孝道文化的文艺节目及相关活动;有些地方中青年人群存在“黄、赌、毒”等不务正业现象,就应该策划组织开展与此相关的一些文化活动。同时在各个民间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与节日主题相关的文化活动。以高尚的文化主题、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内涵引导教育广大农民群众追求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还要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不能简单地只是让群众观看,还要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其中,他们才乐于接受这种艺术形式,也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只有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才能激发他们对文化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三)加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保证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是有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因此,强化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就要加强组织和领导。只有建立与时俱进的群众文化领导工作机制及因地制宜的群众文化管理机制,才能确保群众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管理是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力保证,各乡镇文化站在机制创新的过程中,要形成一套创新的管理模式。各村支部、村委会也要同步形成相对应的文化活动管理机制。
  (四)送文化下乡与下乡“种”文化相结合,培育农村文化的生长根基
  文化下乡活动一直是我党对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建设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一直以来都始终坚持开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文化下乡活动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以往,简单的就是文艺活动下乡,让群众观看。这样,农村群众的确享受了丰富的文化生活,但是却造成了离开城市文化工作者,农村文化活动便难以开展的局面。因此,将群众文化的“种子”播到农村这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选派城市文艺工作骨干到从农村对文艺爱好者及骨干分子进行培训,让群众文化的“种子”在农村开花结果,让农村人也能像城市人一样独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农家书社,开展群众文艺辅导、讲习、传授等活动,培训培养民间文艺骨干,发挥民间文艺人才作用,提高农村和社区开展自办文化的能力,满足基层群众自主参与“种”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水平,还能有效促进当地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各地开展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都是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在探索中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客观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设施严重缺乏
  在对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过程之中,由于一些社区村落年代比较久远,相对经济条件较差,加之领导又不太重视等因素,必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配置不到位,导致活动的开展难以进行,从而难以满足区域内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比如,一些地区的群众想要跳跳广场舞,但却苦于缺乏合适的活动场所:一些地区很少设有图书馆,难以满足群众查找一些与农业生产生活相关的文献资料的需求。不健全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施严重阻碍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严重缺乏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经费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这一方面虽然有所重视,经费投入近些年来也有所增加,但是面对需求量巨大的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还是显得“杯水车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相关活动的开展。加上一些地方乡镇财力困难,领导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群众文化建设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文化建设投入经费较少,一些文化站年久失修,图书和活动器材、设备奇缺,文化站、图书室形同虚设,没有专人负责,没有活动经费,设施简陋不堪。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文化场所的闲置,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基層领导和农村群众的参与力度不够
  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是开展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两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党政机关领导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的支持,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就失去了可靠的政治和物质保障,活动的进行就变得举步维艰。同样,即便领导予以支持,如果群众的参与热情不高,参与力度不够,活动也无法正常开展,这两个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目前的基层文化活动建设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有所不足。
  (四)缺乏农村群众化文化活动专业人才
  我国的城乡差别较为严重,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薪资待遇及发展机遇相对较好,这使得一些文化艺术类的高校毕业生往往选择留在大中城市发展,而不愿到乡镇、农村等基层场所发展自己,这也导致了基层地区的专业化的文化活动人才相当缺乏。与此同时,缺乏专业化文化活动人才的指引和带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较为缓慢。
  (五)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缺乏自主意识
  在群众文化生活的开展过程中,群众应当是活动的主体,相关的政府、活动组织者应当进行协调服务,但是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还是停留在被动听从指挥,接受政府安排的方式之中,对于开展文化活动实现自主意识还很难达到。
  (六)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单一化
  当前在我国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受众群体之中,表现出了两极化的现象,主要以老年人和在校学生为主,活动的主要参与对象、服务对象的群体构成太过单一化不够丰富,也因此导致了参与人员的综合教育水平比较低,难以展开较高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上来看,广场文化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大秧歌、健美操、演唱团队等千篇一律的广场文化活动似乎难以满足现代基层群众文化的需求了,基层群众对这些广场类的文化活动已经失去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一时间却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文化活动类型。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等科技成果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从而将群众文化活动带到了新的高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不仅在逐渐提高,对于满足文化需求的多样化要求也在不断被提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对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世界、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性,适应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观念,拓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形式,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共建美丽富饶的新农村。
其他文献
摘 要:群众文化是目前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群众文化属于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其具有娱乐交流功能、仪式功能、符号象征功能,而且也具有主导文化、文化产业、精英文化等文化价值,更好的推动了群众文化的发展。本文将会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进行探究。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日
期刊
摘 要:书籍是传递知识,承启思想的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书籍设计受到新的媒介、新的设计技术的挑战,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单一的平面思维模式设计,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书籍平面形态和设计单向思维的模式已经逐渐被多形态的空间设计思维所取代。设计师的使命是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的艺术化组合,改变这种单调的视觉语言,探索书籍新的视觉形式、拓展新的美。  关键词:设计;书籍;传递;承启
期刊
摘 要:文化政策对于文化建设和发展,有着强而有力的作用。音乐厅是近现代社会人类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作为承载表演艺术活动的物化载体,音乐厅一方面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为己任,另一方面作为公共性的文化空间,有着为公众提供机会接触艺术和营造良好文化环境的责任。笔者以广州星海音乐厅为案例,从文化政策的角度去探索星海音乐厅的发展,以及文化政策对于文化艺术的普及作用。  关键词:星海音乐厅;文化政策;公共文
期刊
摘 要:任何国家或民族的语言都是经过历史的磨合及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产生的。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代表着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民族认同感、语言感情、文化水平等等社会及心理的因素。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中国范围内尤其是东北地区,汉语对朝鲜语产生的影响,以及发展朝鲜语言文化应该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朝汉语言文化;融合发展;影响及对策  从20世纪初开始,居住在朝鲜半岛的居民由于朝鲜国内安全状况等原因开始
期刊
摘 要:作为新时期最后一位京派文人的汪曾祺,延续了京派对文学审美性的执着和对人性美的赞颂。他称自己是“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这一概括显示作者在传统文化浸染下保有的对人自由自在生命形态,对和谐人际关系和其自身宽容的人性救赎的立场。他执笔书写的是美的人,美的事物与风景,抒发的是其用仁爱精神为读者所经营出的一个充满善与美的理想化世界。  关键词:人道主义;传统文化;生命形态;人际关系;人性救赎  
期刊
摘 要: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创作的杰出代表,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纵观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珠联璧合,相映成趣,成为盛唐诗坛一道清新绝伦的奇观。王维和孟浩然在盛唐山水诗坛享有盛名,世称“王孟”。在山水诗创作上,有许多令人惊异的相同之处。  关键词:唐代;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  一、风格清新淡雅,意境空灵悠远,且运用白描手法,情趣盎然  王维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色彩设计是提升作品设计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环节。合理的色彩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的品质和整体效果,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通过对色彩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具体作用进行了分析,使色彩设计能够真正发挥其内在价值。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色彩;应用  随着当前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一、建峰村现状和民宿生态旅游的意义  (一)建峰村现状  建峰村是处于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村。其地理概况是山高坡陡、环境优美,平均海拔1200米,是大风堡风景旅游区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全村318个农户,848人,其中建卡贫困户61个173人,低保户83户188人,五保户6户7人,外出务工人员316个。总幅员面积2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1826亩,森林覆盖率达91.6%。现全村着重发展乡村旅
期刊
摘 要:在对文学语言的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文学语言使用过程中,顺应是一个必然肯定的因素,是不允许随意更改或者替换的。在使用过程中,语言的结构和策略是必须顺应使用语言。叶芝个人作品《当你老去》一文中,语言在选择使用上依据人物的心中所想,社交能力表现以及性格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后最终确定语言的使用,而语言的使用必须顺应这些要素,由此可见,顺应性在文学语言中的立场作用。  关键词:《当你老去》;文学
期刊
摘 要:广西土拐话民歌主要流行于广西融水县、罗城县的客家与仫佬族当中。土拐话是一种由平话与壮侗语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语言,最初为广西融水、罗城、柳城一带的客家人使用的语言。随着客家人与少数民族的相互交融,特别是与仫佬族的交流,仫佬族逐渐将土拐话山歌也作为自己的古歌的一部分,融入自己的文化当中。近年来对仫佬族民歌的研究文章逐渐增多,但针对土拐话民歌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论文是以广西融水县客家与罗城县仫佬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