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钢琴集体课中的应用优势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运用于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要对此保持高度敏感,又要冷静思考。实践证明,微课可以在不同教育类型、不同教育层次中发挥不同作用。微课应用于中职钢琴课中,可以有效辅助解决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有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微课;钢琴集体课;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微课兴起
  一个微课,就讲透一个点,教学内容要高度的聚焦,2012年,微课迅速成为国内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以中小学为主阵地,在各教育体系、行业培训等领域全面铺开。随后,微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微课作品征集、竞赛评选、教学大赛迅速爆发,广泛普及。
  二、钢琴微课与传统课程的区别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是以班级授课为主。教师最常用的是讲述法,这种形式的弊端是教师只重视如何去教,片面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而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微课运用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在教学中,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钢琴作为专业课,和乐理、声乐、舞蹈都有紧密联系,钢琴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音乐素质和技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培养的目标是有一定的弹奏技术和键盘应用综合能力的幼儿园应用型人才。建立以学为主的钢琴课微课教学模式,涵盖整个钢琴学习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等课程要素。鼓励学生以自主建构知识为主,参与到主动探索的教学活动中来。
  三、微课应用于钢琴课的教学模式及目的
  钢琴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和传统课程一样,教学形式也包括知识传授和内化两个方面。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知识传授主要依靠课堂中的讲授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通过课后不断练琴巩固及实践来完成。微课运用的核心思想是将知识传授和内化这两个环节颠倒过来,课堂的知识传授制作成微课,通过网络由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学习,而课堂上教师不再讲授,课堂重点是知识内化,集中探讨、总结学生课下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评价课堂知识内化的过程。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采用集体的讲授式教学,微课的应用,翻转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采用协作式教学、个别化教学及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微课的课前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流程,将课上内容先展示出来,学生查找资料,提前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自主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
  提升学生交流、协作意识。学生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随时可以利用微课平台与同学或者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这种形式增强学生与他人主动进行沟通的机会,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意识。
  四、利用微课进行钢琴課学习的优势
  (一)利用微课自主、移动学习模式,增加钢琴学习兴趣
  钢琴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课后花大量时间练习实践,如果课后没有辅导和练习,根本无法完成曲目弹奏任务,久而久之便会对钢琴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继而丧失学习兴趣。微课的移动学习形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利用微课教学,更好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钢琴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只靠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微课使上课形式多样化,对于能力稍差、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微课可以在课后反复模仿练习,加深理解。对于有基础的学生,可以分层教学,增加了曲目难度,在学习过程中,探索自我提高的乐趣。
  (三)利用微课教学,有效提高钢琴课的教学效率
  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可以提前预习新课,从而了解课堂重点,可以提前进行针对性练习。在讲课时,因为有了提前预习基础,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更有目标地集中解决重点难点,也能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知识拓展与延伸。
  学生课后普遍反映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课前预习,提前进入状态,有目标、有动力,上课带着重点听,课后练习能反复观看,自查不足,能有效提高学习兴趣,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晨.微课设计与制作专业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摘要】對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舞蹈律动能够帮助他们加强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理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舞蹈律动;音乐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A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创编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走进
期刊
【摘要】伴随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深化,全社会对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视力度也呈现出了明显的提高,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一种具有极强参与性与鉴赏性的组成部分,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音乐合唱教学的优化策略,从合唱技巧、合唱平台与合唱情感三方面进行了相关策略的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音乐;合唱教学;合唱技巧;表演平台;音乐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一、强化合唱技巧
期刊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舞蹈律动恰到好处地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更有效的培养节奏感、韵律感,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音乐形象。  【关键词】舞蹈律动;欣赏教学;音乐感受;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音乐课程标准》(201l版)中明确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期刊
【摘要】当前中国大学除了专业艺术院校,大部分综合性大学和各专业院校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课程中没有或很少有音乐普及类课程。在当今高等教育中,这种现象违背了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整体要求,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健康的三观形成。本文通过研究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成功经历,对大学高雅音乐的普及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高雅音乐;普及;上海大学音乐学院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结晶,是集多种功用于一身的文学艺术形式,既能够启迪人的智慧,也能够开阔人的视野;既能够洗涤人的烦恼,也能够陶冶人的心性;既能够提升人的境界,也能够净化人的思想,再加上高中生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一位高中音乐教师都应该思考的事情。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爱国主义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声乐教学中的个性与共性,是每个学习歌唱的学生都会遇到,并且有可能产生疑惑的问题。要想处理好声乐表演艺术中词作者,曲作者,唱法,审美方式等多维的关系网,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演唱方式与技巧,在此基础上,将演唱者个人的思想,感情,特点,想象注入到表演之中,运用科学化的求同存异方法,才能使声乐教学走上一条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声乐教学;共性与个性;打开与集中  【中图分类号】J613.3
期刊
【摘要】本文以“吴地山歌进校园”为切入点,论述民俗文化传承意义及将其引进中小学所需遵循的原则和具体运用,深入探讨其在中小学发展及传承中必然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吴地山歌;中小学;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一、吴地山歌的传承  吴地山歌是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是现如今依旧存在于吴语群众中的一种口头文化形式。吴歌生动地记录了江南农民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史,“是十分珍贵
期刊
【摘要】音乐人类学,是“Ethnomusicology”的直译,一直以来都与“民族音乐学”的概念相模糊。在对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范畴与学科成立价值上,学界一直都存有争议。本文中,笔者将对“音乐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的概念进行简单区分。以及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田野考察中的方法论问题,从而提升研究过程中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田野考察;音乐民族志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一直以专业能力为核心教育,但是在当今社会,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已经展开,并且进入实施的阶段,但是必要的音乐美学基础才是提出并且能够解决其基本问题的思路,能够反思的面对音乐教学改革,针对音乐教学和改革有所裨益,音乐教育的基本思路应该在反思层面进行调整,在美学的研究中重新考虑人对音乐感性的地位,拓宽人们对音乐的理解,真正地认识音乐审美的规律,就正在教育中人们对音乐理解的的偏差,从音乐中人
期刊
蝶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