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儿童一般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不健全、表现明显异于同龄人的儿童。主要出现在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富二代”或“官二代”家庭,及家庭关系不和的家庭,主要表现为:叛逆、说谎、自私、任性、暴躁、早恋、厌学、逃学,不听话、不合群、玩游戏,离家出走、打架斗殴、注意力不集中、亲子沟通不畅等,针对这些问题儿童,家庭教育应采取多种方式的家庭教养措施,这样才能防微杜渐,帮助孩子成长。
【关键词】问题儿童 原因 家庭教育
问题儿童一般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不健全、表现明显异于同龄人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叛逆、说谎、自私、任性、暴躁、早恋、厌学、逃学,不听话、不合群、玩游戏,离家出走、打架斗殴、注意力不集中、亲子沟通不畅等等。他们的行为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导致恶性刑事犯罪,让社会和家庭都为之忧心忡忡。他们主要出现在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富二代”或“官二代”家庭,及家庭关系不和的家庭。本文就问题儿童产生的根源及针对问题儿童的家庭教育应采取的措施,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问题儿童的产生原因
(一)性格的原因
单亲家庭的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气氛中,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征,对人的态度经常是冷漠的。有的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心灵受到创伤,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
留守儿童家庭的子女们因不能待在父母身边到城市就读,暂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照看。由于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僻、偏激,并且因为无人约束,时常会与人发生打架斗殴事件。
有的“官二代”或“富二代”虽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可是父母一天到晚忙于应酬,以为只要给小孩钱花就可以了,疏于对小孩的情感交流。有的小孩因受耳濡目染的影响,以为只要有钱有势就可以为所欲为,形成了嚣张跋扈的性格。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身心的原因
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比完整家庭会少一些,家庭生活水平相比原来会降低,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的营养可能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使得健康发育受到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不和谐,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感会随着时间经历逐渐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他们开始困惑、迷茫,如果他们的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很有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征。
留守儿童,尚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缺少双亲的关爱,有的寄人篱下,甚至还要做一些繁重的家务,难免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身心发育时期的儿童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在一些“官二代”或“富二代”家庭中,因为家庭条件优越,小孩往往营养过剩。由于很少运动,加上贪吃零食,反而造成小孩身体肥胖,体质较差。而这些小孩往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表现出经常性的喜怒无常、过分的自信,看不起同学,同时也更不愿意融入社会,而且任何负面经历都极有可能为其今后的成长带来长期甚至是永久的伤害。
(三)交往的原因
在单亲家庭中,因小孩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蛮横,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严重影响其与他人交往的态度。
在留守儿童家庭中,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不少儿童长期渴望亲情的关怀。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对外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小孩,从小娇生惯养,有的小孩上学都是家人或保姆接送。因瞧不起周围的同学,也就没有朋友圈,久而久之几乎与社会隔绝,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二、针对问题儿童的家庭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一)适度要求自己的小孩
家长对孩子适度的期望是孩子成长的巨大动力,然而,过高的期望值更容易造成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失望,最要紧之处还在于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巨大心理包袱。也有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家长认为自己为小孩铺好了发展之路,只要满足小孩的物质要求即可,对小孩的学习及成长不太关心,甚至放任自流。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二)加强对孩子的监管
只有父母最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因此父母可以对孩子有针对性、目标性地进行培养。因此,工作再苦、再忙,生活压力再大也不要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隔代抚养存在管理缺陷,容易造成孩子疏于管教的问题。不要等到孩子已无可救药,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三)对孩子关爱有度
很多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平时不能照顾小孩,所以会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溺爱、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对小孩无理、过分的要求学会说“不”,或加引导。希望那种小时把孩子养成“宠物”,长大逼成“废物”的悲剧不再重演!
(四)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很多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把孩子关在家里,过度地加以保护。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经验,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及社会的各种集体活动。有条件还可带小孩出去旅游,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对小孩的身心发育非常有益。
(五)对小孩多表扬少训斥
在对一些问题儿童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是“希望我的家长对我多一些鼓励”,“不要动不动就打我骂我,训斥我”“特别是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希望家长给我改正错误的机会”“希望家长尊重我、宽容我”。因此,家长们也要加强学习,因为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正确方法是:表扬比批评有效、体验比说教有效。
(六)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和谐的家庭则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最近十年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由于问题学生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最终导致违法犯罪。所以,探究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 林必友.浅析家庭教育问题及其策略研究[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1.
作者简介:胡卓南,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理论及家庭教育研究,邮编:330038
【关键词】问题儿童 原因 家庭教育
问题儿童一般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不健全、表现明显异于同龄人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叛逆、说谎、自私、任性、暴躁、早恋、厌学、逃学,不听话、不合群、玩游戏,离家出走、打架斗殴、注意力不集中、亲子沟通不畅等等。他们的行为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导致恶性刑事犯罪,让社会和家庭都为之忧心忡忡。他们主要出现在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富二代”或“官二代”家庭,及家庭关系不和的家庭。本文就问题儿童产生的根源及针对问题儿童的家庭教育应采取的措施,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问题儿童的产生原因
(一)性格的原因
单亲家庭的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气氛中,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征,对人的态度经常是冷漠的。有的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心灵受到创伤,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
留守儿童家庭的子女们因不能待在父母身边到城市就读,暂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照看。由于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僻、偏激,并且因为无人约束,时常会与人发生打架斗殴事件。
有的“官二代”或“富二代”虽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可是父母一天到晚忙于应酬,以为只要给小孩钱花就可以了,疏于对小孩的情感交流。有的小孩因受耳濡目染的影响,以为只要有钱有势就可以为所欲为,形成了嚣张跋扈的性格。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身心的原因
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比完整家庭会少一些,家庭生活水平相比原来会降低,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的营养可能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使得健康发育受到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不和谐,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感会随着时间经历逐渐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他们开始困惑、迷茫,如果他们的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很有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征。
留守儿童,尚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缺少双亲的关爱,有的寄人篱下,甚至还要做一些繁重的家务,难免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身心发育时期的儿童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在一些“官二代”或“富二代”家庭中,因为家庭条件优越,小孩往往营养过剩。由于很少运动,加上贪吃零食,反而造成小孩身体肥胖,体质较差。而这些小孩往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表现出经常性的喜怒无常、过分的自信,看不起同学,同时也更不愿意融入社会,而且任何负面经历都极有可能为其今后的成长带来长期甚至是永久的伤害。
(三)交往的原因
在单亲家庭中,因小孩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蛮横,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严重影响其与他人交往的态度。
在留守儿童家庭中,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不少儿童长期渴望亲情的关怀。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对外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小孩,从小娇生惯养,有的小孩上学都是家人或保姆接送。因瞧不起周围的同学,也就没有朋友圈,久而久之几乎与社会隔绝,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二、针对问题儿童的家庭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一)适度要求自己的小孩
家长对孩子适度的期望是孩子成长的巨大动力,然而,过高的期望值更容易造成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失望,最要紧之处还在于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巨大心理包袱。也有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家长认为自己为小孩铺好了发展之路,只要满足小孩的物质要求即可,对小孩的学习及成长不太关心,甚至放任自流。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二)加强对孩子的监管
只有父母最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因此父母可以对孩子有针对性、目标性地进行培养。因此,工作再苦、再忙,生活压力再大也不要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隔代抚养存在管理缺陷,容易造成孩子疏于管教的问题。不要等到孩子已无可救药,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三)对孩子关爱有度
很多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平时不能照顾小孩,所以会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溺爱、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对小孩无理、过分的要求学会说“不”,或加引导。希望那种小时把孩子养成“宠物”,长大逼成“废物”的悲剧不再重演!
(四)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很多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把孩子关在家里,过度地加以保护。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经验,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及社会的各种集体活动。有条件还可带小孩出去旅游,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对小孩的身心发育非常有益。
(五)对小孩多表扬少训斥
在对一些问题儿童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是“希望我的家长对我多一些鼓励”,“不要动不动就打我骂我,训斥我”“特别是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希望家长给我改正错误的机会”“希望家长尊重我、宽容我”。因此,家长们也要加强学习,因为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正确方法是:表扬比批评有效、体验比说教有效。
(六)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和谐的家庭则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最近十年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由于问题学生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最终导致违法犯罪。所以,探究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 林必友.浅析家庭教育问题及其策略研究[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1.
作者简介:胡卓南,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理论及家庭教育研究,邮编:33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