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对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a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作文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学生对写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把作文当成一项学习任务,老师叫写什么就写什么,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学生屈指可数。;
  2.、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不够;。在教学中,忽视观察训练,以为农村孩子有了实践活动,观察就不成问题了,其实,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的现象还是较为严重的。现在农村教师注意到上述问题,但改革的幅度不够大。加之,现在许多学校出于对学生人身安全的考虑,索性不组织任何的校外活动,校内活动也相对少了,在习作时没有素材可写。
  3.、作文语言单调、内容空洞,缺乏小学生应有的童趣;。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原因就在于:一是应试教育抑制了优势的发挥。由于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作文教学围着考试转,功夫花在猜题、围题、套题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实际。二是作文指导重形式、轻内容,学生头脑中丰富的“生活矿藏”得不到应有的开发。三是划一的训练要求没能充分照顾到农村学生的实际,而我们教师又没有对作文训练灵活处理。
  4.、课外读物少。农村小学生对课外读物需求旺盛,然而学生对课外读物的自我供给严重不足,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当地农家书屋等公益性供给有限,影响了学生
  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对策
  (一)不拘形式,激发兴趣
  利用班刊,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习作的平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体验习作成功的快乐,这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创建班刊,设置作文板块,专门刊登学生的小作文。在选择文章时,可采用自主投稿的形式,选中的简单修改后即可“发表”。对于学生的投稿,教师不要过多干涉,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发表作文既可望又可及,这样他们就会感觉写作文轻松、愉悦,以至想写、乐写。
  (二)多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联系生活,挖掘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可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丰富自身语言。如安排学生在家中做了一些家务活:洗衣服、做饭、扫地等。要强调学生一定亲身去做,然后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的实践作业都乐意做,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获得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作文的灵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开展活动,在体验中获取内容
  。为了写好活动作文,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展活动,善于组织,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产生丰富的体验,从而获取作文的内容。如教师在操场上开展学生喜爱的游戏,學生都亲身参加了活动,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写出生动的作文。
  3.、留心观察,写好观察日记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要留心观察社会生活,就能获取写作的素材。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做到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写观察日记时,应要求每则观察日记都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地记下自己的感受,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素材。农村的孩子生活在蓝天白云、广阔田野、树木茂盛、绿草红花、潺潺流水的五彩缤纷世界里,他们有无穷无尽的趣事,这些饶有情趣的事儿,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也给孩子带来深切的感受,为学生提供了较丰的知识、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积蓄。因此,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所在。
  (三)积累语言,夯实作文基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可见,要写好文章就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除了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外,还要大量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作品,从中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抄写下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落,每周进行评阅,每学期评选最优摘抄本。由此可丰富学生的词汇,为他们在作文时组织语言提供便利。积累如此重要,怎么积累呢?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积累作文体裁
  。语文课本中的范文,很多都是大家之作,大量的佳作美文,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课文以分组的形式罗列,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同题材,不同体裁的作文的辨别。积累名言佳句。语文课本上的成语、俗语、谚语,课本中的诗、词、曲、赋,语言是各不相同。可以以不同写作对象为序来积累。
  2.、积累生活语言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群众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最具有创造力。生活中的语言接地气,鲜活生动。
  3.、积累生活经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必然在生活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教学生做有心人,时时处处事事多观察,“世事练达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积累语言感悟
  。很多好的课文,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是收获不大的。语言感悟,在于叠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深层次的领悟,才能有深层次的积累。
  5.、积累名言佳句
  。在学校教学楼走廊或教室内都悬挂有中国古代诗词、名人名言;每间教室都有图书角,里面摆放着古今中外名著。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每天固定十分钟让学生阅读,这样既营造了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作文打下了良好基础。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让学生随时带着小小的笔记本摘抄名言警句、好词好句或是精彩片断,读书中遇到优美词句时要马上记下来,逐渐由少成多,在写作文时就有了借鉴和引用的材料,在生活当中随时都有遇到的和亲自经历的事情,也要及时地记录下来。
  (四)保持日训,养成作文习惯
  1.、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促进其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和吸收更多的知识,口头表达能力对作文的帮助尤为重要,要通过多种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演讲会 、朗诵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的愿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都得到提升。
  2.、写日记,就是一种好的练习方式
  。学生要认真地每天记载自己的生活,把身边的人和事写下来,也可以写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悟、看法等,尽可能用文学的笔触,行笔流畅,做到小而精美。这不仅是作文材料、方法的积累,而且是作文基本功的铺成和叠加。日记能写到小而优美,短而精彩,作文只不过把日记拉长而已,水到渠成,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作文之难就迎刃而解了。
  除了日记,教师每天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小练笔。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坚持下去。教师要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尽量向作文教学倾斜,给予时间,让学生习作。作文的类型很多,记事,状物,写景,抒情,议论。每一个类型,写法不同。教师要各个击破,让学生一个类型,一个类型地掌握。在练习中要处理好,学习、模仿、创新的关系。最好是让学生大量学习相同类型的范文之后,让学生掌握一定规律,模仿写作同类型但题材不同的同类型作文。写好之后,再把同题材同类型的优秀作品比较,找出彼此的长短,有助于积累作文感悟。思后要改,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多练,多思,多改,循环反复,方能出细活儿。
  参考文献:
  1、陈树民,《研究作文教学心理,深化作文改革》(江苏教育,1999)
  2、范守纲,《: 中外作文命题的显异与趋同》, 柳士镇、洪宗礼《: 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论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其他文献
我国高中生的年龄大约集中在15—18岁,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自我统一感或者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1],而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把高中都改为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给学生增加了很多新的压力源,这些压力源结合高中的同一性混乱会衍生出很多心理问题。  案例一,我是谁  这是一个高二的男生的故事,有一天他
期刊
1. 一、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从人能够认识世界到人能够改造世界,从而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这是第五课的核心问题。  2.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思维主要还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生活经验比较简单,认识哲学理论需要教师铺设大量的情境。  3. 三、教学目标  (1)(一)知识目标  知道意识活动的特点  明确意识的能动作用,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期刊
摘要  幼儿园“学习故事”重视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把幼儿当做是有能力和有自信的学习者与沟通者,关注幼儿能做的,记录幼儿学习时的精彩一刻,为教师的有效介入提供支持和引导,使课程与评价紧密结合。我园“游戏街教师介入”园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中,借鉴和学习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并将其进行本土化的探索,致力提高我园教师的观察和评价能力。  关键词 学习故事、课题研究、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
期刊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新《课标》在对识字量做出调整的同时,着重对写字教学做出了更细致的要求。解读新课标,不难发现识字与写字教学同等重要。而实际教学中,教师重识轻写、学生能识不能写、能写而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教学中要将识字与写字相结合,以“识”促“写”,以“写”固“识”,重视落实识字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写字指导。  1.一、小学阶段识字和写字教学的重
期刊
习作就是将自己平日生活中的见闻真实地写下来,并将自己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过程。可是,我们的孩子对习作总是敬而远之,我们的部分老师总喜欢搬出所谓的作文“公式”,强调作文格式,使习作远离了孩子,远离了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所以,习作教学,特别是小学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
期刊
摘要:当今中小学生的作业书写存在字迹不清晰、字体不端正、结构不规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出发,以当今学生书写汉字不规范的症状、问题入手,提出一些解决“症结”的有效措施。同时呼吁广大语文教师重视写字教学,一起给写字教学加“力”!  关键词:书写 症状 原因 措施  记不清多少次叮咛学生写字要规范、端正,卷面要保持整洁;也记不清多少次因看到学生作业字迹潦草而愤怒撕掉最后要求学生重做;更记不清多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集语文知识、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方面的综合体现,由此也成为语文教学中最棘手的一项内容,作文教学在小学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因此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中年级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下面谈谈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一、激发习作兴趣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已逐步进入到学校内部的教学活动之中,尤其是课堂领域的改革备受关注,给我们带来的思索太多,而存在的迷茫和问题也太多。专家认为:教育即是打麻将、教育是选鞋子、教育是找水源、教育是解放;教学是踢皮球、教学是串项链……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Chinese
期刊
内容提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让学生在生活中习作,调动学生的写作内在潜力,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搭建学生写作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成长中习作,在习作中成长,学生就不怕作文。  关键词:习作 生活 成长 素材  作文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联系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寓枯燥于趣味,将模型思想渗透、突显在教学活动中,从生活实例的感知、探究、比较分析、应用拓展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数量关系模型。以《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学为例,在建模的过程中,用比较与思考,数形结合,展示交流等方法,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形象化、多样化及优化,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建构和应用数量关系,领略到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数量关系及它的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