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过程中关于教育教学的几点思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81124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已逐步进入到学校内部的教学活动之中,尤其是课堂领域的改革备受关注,给我们带来的思索太多,而存在的迷茫和问题也太多。专家认为:教育即是打麻将、教育是选鞋子、教育是找水源、教育是解放;教学是踢皮球、教学是串项链……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Chinese education foundation, and in-depth reform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of internal reform, especially the classroom field, bring us thinking too much,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fusion and too much. The expert thinks: education is playing mahjong, education, education is choose shoes for water, education is is free, Teaching is to kick ball, teaching is necklaces...
  关键词:教育 教学 打麻将 选鞋子 找水源 解放 踢皮球 串项链Education teaching play mahjong choose shoes for water liberation to kick ball necklaces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已逐步进入到学校内部的教学活动之中,尤其是课堂领域的改革备受关注,给我们带来的思索太多,而存在的迷茫和问题也太多。
  下面,通过借鉴专家的观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所知、所感,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 一、教育是什么?
  1、(一)教育是打麻将
  之所以说教育是打麻将,无非就是一个“趣”字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有三点。
  (1)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无尽的兴趣,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全国名师语文课程观摩研讨会上,执教《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是这样导入的:他说:“刚刚见面,我先介绍一下,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同学们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这样的导入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为这里的真假非常好辨别,学生们自然就争抢着回答,很显然靳家彦根本就不是他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而作者更不会是他,语文书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
  (2)2.传授知识时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学习新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又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浓浓的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校徐伟丽老师在传授《秋天的雨》一课时,先是引导学生“在读文章时你都读出了什么?”生回答为:黄、红、金黄、橙红、紫红。再引导他们读自己感兴趣的颜色,并说出读懂了什么?同时交待出比喻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校扇子,扇哪扇哪…………还有情景表演: 摘我吧! 摘我吧…………
  (3)3.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里实践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到达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容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差生的表现尤为明显,这样我们在练习的设计上就要注意他的趣味性。
  竇桂梅在教学《落叶》时,在教学的尾声部分,她读道:“睡吧,落叶, 在大地母亲的怀里 , 好好睡觉!
  她的朗诵透着温柔、静谧,整个会场一片安静,没有人舍得出一声一语,大家都在静中感悟,在静中汲取——如同焦渴的行人痛饮清泉之水。
  等到明年,你还会飞上树梢,还会在静寂中思考,在风中舞蹈,还会为人们演绎美丽的落叶之歌!”
  加倍的宁静,持久,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如潜流,在会场、在心与心之间传递,是沉醉,是向往,是留恋,也是伤感…………真美,学生能没有兴趣吗?和我们打麻将赢了又有什么区别!
  2、4.教育是选鞋子
  教育应适合儿童,正像我们自己选自己要穿的鞋一样,大小合适,宽窄自由。一句启发式的发问,一句耐人寻味的回答,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一个鼓励期待的动作不都是孩子们期待中要穿的鞋子吗!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教师这样说:“你们想学什么?想怎样学?有不同意见吗?有想法的站起来说一说吧! 你的想法比老师的要好…………”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恰恰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是孩子们最爱穿的鞋,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一位学生说出这样即感人又有哲理又赋启迪的话:“如果人生是一场电影,剧情是最重要的;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规则是最重要的;如果人生是一次航行,方向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的人生处处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所以,我们感受到“新课改过程中教师对我们的引领是最重要的。”   靳家彦在课堂上说:你会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我要向你学习;你能指出别人的不足是好孩子;读书高不高兴啊?(学生们说高兴)对高兴,读书真是如沐春风啊。多么好的语言,多么能忽悠。孩子们能不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口直张吗?因为他给孩子们买的鞋太舒服了。
  3、5.教育是找水源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我们一直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就是给学生送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奉行了很多年,但仔细思量一下,桶里的水容积是有限的,每天倒一杯,一个老师从事了多年的教学生涯之后,面对今天澎湃而来的课改浪潮,他很可能是背着一个空桶站在讲台上的,还怎么给学生送水?所以用新的课程理念去分析,教师现在的真正工作应该在课下,而不是在课上。课余时教师要对自己将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进行认真的学习,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这不就是和学生共同在找水源吗?甚至可以教会学生打井。
  刘翔是奥运会冠军,我们从来就没有要求过他的教练跑的要比他快,孙海平教练说:“不管我是站着、还是坐在轮椅上,甚或是躺在担架上,只要能让刘翔跑的快就行”。
  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时刻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再是专职的指导者,而是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平等中的首席”。相信一个事实:哑巴也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重点看他是否能带领学生找到源源不竭的甘甜的水源。
  4、6.教育是解放
  教育是解放,既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和谐的发展,每一个班级都能成为优秀的团队,每一个教师都享受着职业幸福。
  以往的教育是教师事无巨细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和重复,教师享有绝对的权威,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他们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发号施令者,把思想观念“存入“学生的大脑里,而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器,最容易被灌输的学生恰恰是最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听话,是不会被拒绝的被动客体,他们丢弃判断思维,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老师规定的模式,这种教育利用家长式的行动机制来驯化学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意识,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万人同音,毫无个性。
  教育是解放,现在的教育老师可以成为学生,学生也可以成為老师,对话成为教学的重要过程,教师同学生交流并同他们一起学习或再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等级式的,而是水平式的,真正做到了使每一个生命更精彩,让每一个幼小的心灵自由的飞翔。
  山东杜郎口中学,班级墙的四面都是黑板,课堂上任何一名学生都可以随时站起来到黑板前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书写个人的观点。真正做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二、 二、教学是什么?
  1、(一)教学是踢皮球。
  所谓教学是踢皮球,就是教学中教师要把问题适当的踢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自主解决问题,让他们的潜能真正的得到激发。但这样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不断增加文化底蕴,积累教学智慧,提高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不惊慌失措,才能不束手无策。
  拿两名教师传授《江雪》为例,最后学生提出叶绍翁为什么在那么一个大冷天去钓鱼呢?前一个老师束手无策,而后一位则机智地把问题踢回给了学生。“是啊,我也在思索,他为什么去钓鱼呢?”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终于有一名学生说出“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一个春天”,老师马上接着说:“对,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一个春天,更是在钓一个希望,一个民族的希望,一个国家的希望……”
  我还听过一节传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最后的学生发问:“老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到底是在人间起舞,还是在天上起舞?”这个聪明的执教者在表扬了这个发问的同学后,马上把问题抛了回去,让学生课后再讨论,,他解答不了,因为是在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学者们也众说不一。
  2、(二)教学是串项链
  教师不能把知识孤立、零散地传授给学生,要使他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能够用已知推出未知,把较低层次的知识推进到较高层次,纳入到知识体系中去。
  我们数学“求圆的面积”一课,在传授时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先出示圆的面积公式S=πr?,解释这个公式然后演算例题;另一种方法是从复习三角形面积和求正多边形面积的公式入手,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正多边形和圆的共同特点,认识到圆就是边数无限多的正多边形,从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向求正多边形面积的推导,再向求圆面积的公式推导。显然,后一种教学比较费力,但因为学生从掌握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开始,通过逻辑推理掌握求圆面积的公式,则有利于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提高思维能力。正象我们在传授“相遇问题”时,一定要复习“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知识一样,要为学习相遇问题做好准备。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其要旨就是要求孩子们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中,在我们小学,把相关的知识象串项链一样把他们串联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一位教师在传授校本教材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课时,他提出问题道: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内容相近的句子?一位学生马上说出《捕蛇者说》中的“苛政猛于虎也”;而又一位学生则说出了《石壕吏》中的“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还有一名学生说出了“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内心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正是这样的课堂效果,学生们象看到项链上的珍珠一样看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农民的悲惨生活。
  以上的观点仅仅是个人不成熟的思索,正确的观点那是专家的;如果真有值得借鉴的,那是同志们共同智慧的结晶;有需要探讨的,纯粹是本人的肤浅认识。不管怎么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加倍的努力工作,以便我们小学的教育教学越来越好。
  毛家店镇小学
  赵蕾
  2017年3月9日
  新课改过程中教育教学的几点思索
  毛家店镇中心小学
  赵蕾
  二0一七年三月九日
其他文献
一、摘要  较长一段时期来,学校关工委工作都处在学校工作的边缘,不被人重视。或挂靠在政工部门应付了事,或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重要,做起来次要”上。因此,不少学校关工委工作存在“三无”状态(无专人负责、无工作队伍、无办公场所)。武平二中关工委根据习总书记在中央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武委【2016】24号、武委【2016】151号文件精神,结合上级关工委和学校党支部的工作部署,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
期刊
摘要:增强学生历史感,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教学实践。就如何通过历史教学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作初步阐述。  关键词:历史感 健康人格 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历史感,,就是要求学生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认识历史,,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谓历史感,,指的是时空历史感,,即把历史事件、历
期刊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学习无兴趣,课堂效率低的实际情况,我以“271课堂”为特征的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了理想教学效果。高三数学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我尽量做到知识复习系统化,重点知识习题化,习题训练考试化,实行“三三制”复习模式。:  一、基本知识梳理三步
期刊
我国高中生的年龄大约集中在15—18岁,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自我统一感或者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1],而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把高中都改为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给学生增加了很多新的压力源,这些压力源结合高中的同一性混乱会衍生出很多心理问题。  案例一,我是谁  这是一个高二的男生的故事,有一天他
期刊
1. 一、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从人能够认识世界到人能够改造世界,从而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这是第五课的核心问题。  2.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思维主要还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生活经验比较简单,认识哲学理论需要教师铺设大量的情境。  3. 三、教学目标  (1)(一)知识目标  知道意识活动的特点  明确意识的能动作用,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期刊
摘要  幼儿园“学习故事”重视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把幼儿当做是有能力和有自信的学习者与沟通者,关注幼儿能做的,记录幼儿学习时的精彩一刻,为教师的有效介入提供支持和引导,使课程与评价紧密结合。我园“游戏街教师介入”园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中,借鉴和学习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并将其进行本土化的探索,致力提高我园教师的观察和评价能力。  关键词 学习故事、课题研究、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
期刊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新《课标》在对识字量做出调整的同时,着重对写字教学做出了更细致的要求。解读新课标,不难发现识字与写字教学同等重要。而实际教学中,教师重识轻写、学生能识不能写、能写而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教学中要将识字与写字相结合,以“识”促“写”,以“写”固“识”,重视落实识字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写字指导。  1.一、小学阶段识字和写字教学的重
期刊
习作就是将自己平日生活中的见闻真实地写下来,并将自己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过程。可是,我们的孩子对习作总是敬而远之,我们的部分老师总喜欢搬出所谓的作文“公式”,强调作文格式,使习作远离了孩子,远离了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所以,习作教学,特别是小学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
期刊
摘要:当今中小学生的作业书写存在字迹不清晰、字体不端正、结构不规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出发,以当今学生书写汉字不规范的症状、问题入手,提出一些解决“症结”的有效措施。同时呼吁广大语文教师重视写字教学,一起给写字教学加“力”!  关键词:书写 症状 原因 措施  记不清多少次叮咛学生写字要规范、端正,卷面要保持整洁;也记不清多少次因看到学生作业字迹潦草而愤怒撕掉最后要求学生重做;更记不清多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集语文知识、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方面的综合体现,由此也成为语文教学中最棘手的一项内容,作文教学在小学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因此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中年级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下面谈谈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一、激发习作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