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预设角度解读言语幽默生成机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预设”问题一直以来受到语用学研究者的青睐,语用预设相对语义预设而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结合语用预设的特征对各种各样的幽默语篇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发现语用预设在言语幽默的生成和理解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 语用学 语用预设 言语幽默
  1.引言
  幽默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是通过听话人结合语境及先前的经验理解话语,进一步感受到幽默的。林语堂曾说:“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欣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本文试图从语用预设角度解读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旨在为幽默语言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2.语用预设概述
  预设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G.Frege于1982年提出的,指的是发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的话时所做的假设。预设最早起源于哲学领域,但随着语言学的发展,预设逐渐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起初语义学家把预设看做是句子本身的意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发现预设还受到语境、说话人的认知能力及其他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便开始将视线移向语用预设并对语用预设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语用学研究的角度不一,但普遍认为语用预设具有几个重要的特征:共知性、合适性、主观性、单向性、可取消性、隐蔽性等。本文试图运用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结合具体实例解读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
  3.言语幽默中语用预设的运用
  3.1共知性与言语幽默
  共知性是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之一,即听话人与说话人具有共同的知识体系、共同的语言文化或者共同的文化背景,正是有了这种共知性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反之,如果缺乏共有知识,就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便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各说各话的现象,导致不和谐现象产生并附带一定的幽默效果。共知性制造言语幽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遵守共知性,另一种是利用违反共知性。
  赵本山:给一百块钱还帅,跟你说这不是白给啊!一会客人到,你一定要给足我面子,明白么?我到点菜的时候你得替我兜着点。
  小沈阳:咋兜啊?
  赵本山:既把面子给了,但是呢,又不能花得太狠,我要点贵菜……
  小沈阳:我就说……没有呗!
  此小品中,赵本山是从乡下来的农民,请毕老师吃饭,既想体面点,又舍不得花那点辛苦攒下来的银子,于是就想委婉地让小沈阳帮这个忙,而小沈阳也意识到赵本山的意思,在赵本山不知道怎么更详细地解释时,反应迅速地接了句“我就说……没有呗”,令人不禁捧腹大笑。这是利用遵守共知性制造言语幽默的典型事例,正是基于对整个形势有共同的认识上所达到的默契。
  再看下面一则幽默桥段:在小品《就差钱》中,当毕老师欣赏完田娃和刘小光的表演后:
  毕老师:噢,两个小伙子果然是人才,说学逗唱样样在行,这两个小伙子上我的节目没问题,老哥啊,你真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哪!
  赵本山:啥是灰眼?
  刘小光:就是青光眼。
  田娃:我还有一双斗鸡眼呢,(作斗鸡眼状)大爷!
  这里,毕老师夸奖赵本山慧眼识英雄,也就是说赵本山向他推荐的这俩人是能人,赵本山和毕老师没有共同的背景知识,而把“慧眼”理解成“灰眼”,紧接着刘小光和田娃回答“青光眼”和“斗鸡眼”,这种没有共同知识的预设,势必导致在交流中对方无法理解,导致交际的不和谐现象产生,具有一定的喜剧效应。
  3.2合适性与言语幽默
  合适性是语用预设的另一大基本特征,幽默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对于预设的理解必须考虑到非语言因素,一旦脱离语境随意曲解预设,则有可能闹出笑话制造幽默。
  题目:用“其中”造句
  小朋友写: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
  老师批语:你是蜈蚣么?
  题目:用“果然”造句
  小朋友写:昨天我吃水果,然后喝凉水。
  老师批语:是词!
  在第一个例子中,小朋友预设老师讲的“其中”这个词为“当中的一个或几个”,腿是整个身体的一个部分,便造了这个句子,但他根本没有考虑到人只有一条左腿,怎么会存在“其中一条左腿”这种说法呢?在第二个例子中,老师让小朋友用“果然”这个词造句,而小朋友预设为只要这句话中含有“果”和“然”这两个字即可,老师的意愿与小朋友的预设偏差很大,因此便造了这种搞笑的句子。
  3.3主观性与言语幽默
  发话人作出预设,需要进行理解的是听话人,听话人即便知道发话人的意思也可以故意曲解制造幽默,这就是语用预设的主观性。
  例如在小品《捐款》中,起初赵本山告诉王小利捐了3000块钱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后来听说捐了30000后,王小利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之后的采访中一直闷闷不乐:
  小沈阳:大爷你好!王小利:没好!
  赵本山:他说生活美好,你说全了别老丢字儿啊!生活美好,美好的生活就是享受,是不是啊?说全了它,现场直播呢!来……
  王小利:播吧!
  小沈阳:啊,大爷,您是怎么看您亲家捐款这个事情呢?
  王小利:怎么看?……大义灭亲呗!
  赵本山:那啥啊?……内个……用词不当!大义灭亲?那叫大公无私!大爱无疆!大风呼呼……大雪无痕……
  王小利:大什么大啊?我那是大……大……
  赵本山:大脑袋锃亮行不?你怎么还打不住了你!
  王小利:伟滴太大了……把我都围进去了……
  赵本山:他的意思是伟大的形象也有他的阴影。
  那什么……我亲家也很伟大!……
  此段中,王小利一直预设赵本山坑了他,拿他的钱给自己长面子,说话中总是讽刺赵本山,而赵本山虽知自己失误,但仍想保留面子,两人都心知肚明,赵本山故意曲解王小利的意思,可谓力挽狂澜,当观众看到赵本山这一番“不辞辛苦”,不觉捧腹大笑。   3.4单向性与言语幽默
  语用预设的单向性与主观性在某种程度上呈反向趋势,主观性强调听话人的主观理解,而单向性指的是说话人单方面作出的预设,在被听话人处理之前只相对于说话人存在,为保证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说话双方都必须作出一定的努力。当预设不合实际,偏离主客观因素时,预设就变成了虚假语用预设,说话人利用制造虚假语用预设使听话人不知所云,误解意思,便取得一定的目的。
  老板:女士,您好。我们公司很注重两点,一种是办公室的整洁程度,希望为员工创建一个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请问您在进来之前在地毯上擦脚了么?
  面试者:是的。
  老板:另外我们认为诚实很重要,门口根本就没有地毯,不好意思!
  在上则面试中,老板称公司注重卫生,问面试者进来前在地毯上擦脚没,其中老板的预设是门口有一块地毯,而面试者为了面试成功,便谎称在门口已经擦了脚,没想到却不巧中了老总的全套,预设“门口有地毯”是虚假语用预设,自然而然她的回答是不诚实的,这位老板可谓别具匠心。
  3.5隐蔽性与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的隐蔽性是指语用预设的部分是隐含的,发话人没有直接在话语中表现出来,而是以间接委婉的方式表达,一旦听话人不留神就会把发话人的预设看成是真实的而加以接受。
  有一天,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收到了一个小女孩的来信。她在信中写道:“您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想以你的名字给我的狮子狗取名,这行不行呢?”萧伯纳很快给她回了信:“亲爱的,我并不在乎,可是你得先同你的狮子狗商量商量。”
  这则笑话中,仰慕萧伯纳的女生想以萧伯纳的名字给狗命名,并写信征求萧伯纳的同意,其实萧伯纳内心是介意的,他让小女生与狮子狗商量商量,预设狮子狗是个人,能听懂她说的话,暗示着如果狗是人,就可以用他的名字,这样不仅巧妙地回答了女孩的问题,而且不会将女孩置于尴尬之地,可谓一举两得。
  4.结语
  幽默以轻松愉快的特性、独特的交际功能受到人们的喜爱,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语用预设的合适性、主观性、单向性、隐蔽性等几个特征解读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发现合理应用语用预设各特征均能产生幽默效果。当然,对幽默的研究也应从更多更全面的角度进行。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王驰.试析修小品中的语用预设[J].文学艺术,2011.
  [3]周艳丽.语用预设与喜剧小品[J].四川教育学院报,2008.
其他文献
本文以英汉网络交际词语为例,分析网络交际词语的构成特点。 This article takes the English-Chinese communicative word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它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新授课模式  新授课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模式,教师通过教材及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授予学生应了解与应掌握的概念和知识点,完成授予知识的任务。  教师按照大纲要求要把知识点毫无遗漏地授予学生,模式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准确性特点,学生常常会出现厌学现象。所谓厌学,就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注意力分散或违背正常的教学活动要求,教与学两方面不协调,表现在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作业不会做,不能按时完成
标题在新闻报道中是很重要的。好的标题新颖准确,富有概括力和吸引力,能唤起读者阅读 的兴趣与愿望,给读者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一条好的标题实际上就是一则好新闻的画龙点睛之处。为了突出新闻重点、刺激读者的阅读冲动,编辑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语法,笔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省略词语  为了使标题简明扼要、切实有力,往往只用实义词而略去虚词。省略最多的虚词是冠词及动词to be,有时连词and也被省去
摘 要: 语言迁移一直以来是二语习得领域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大学英语写作中,语言迁移在句法方面受到其负迁移的影响。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在阐述语言迁移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语言负迁移在大学英语写作的表现,并提出应对策略,帮助学生克服母语思维的表达方式,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促进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语言迁移 英语写作 句法  一、引言  Lado在1957年的《跨文化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