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心无价
她生于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农民。在她刚刚出生未满两个月时,妈妈就因一次手术意外失败,造成全身瘫痪,从此卧床不起。
为了照顾母亲,从9岁开始,她在学校旁边租了间小屋,开始了带着母亲读书的生活。每天早上,她早早起床,做好早饭,打扫好卫生,给母亲喂饱饭,然后匆匆地扒上几口饭背上书包去上学。中午,她带着从学校买回的盒饭和母亲爱吃的菜,回家和妈妈一起吃。下午放学后,她飞快地回到家,做好晚饭给母亲喂饱饭,再给母亲擦擦背,洗洗脚。等把母亲安顿好,已是晚上八九点钟,她这才开始复习功课,并完成当天作业。因为母亲长期卧床,浑身痛疼,半夜里总要折腾好几次,一听到母亲轻微的呻吟,她立即醒来,帮妈妈翻翻身、揉揉背。
孝心创造了奇迹。2009年2月12日,妈妈竟然能够下床着地,令她欣喜不已。每天晚上7点,她都会在家门口扶着妈妈“锻炼”走路。尽管生活道路依然坎坷,她和妈妈还将继续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她就是浙江省上虞市的曹秋芳,一名“90后”高三学生,14年如一日,三度背着瘫痪妈妈艰难求学,用执著与坚韧演绎着人间大孝,被誉为“当代曹娥”,并因此入选首届“浙江孝贤”,当选为浙江省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
【启示录】
母亲养育了我们,在母亲需要我们照料时,付出孝心,照顾母亲,天经地义。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要有一颗孝心,就能忍受任何艰难困苦,战胜各类困难。为了母亲的微笑,伸出我们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真情,让我们成为母亲的骄傲!
N n助学领队
李晗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0岁时,她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家庭重担一下子压在母亲柔弱的双肩。为了减轻母亲的生活负担,初中时,她就开始捡废品卖钱以补贴家用。高中时,学校减免了她的学杂费,她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打工赚取生活费。
2008年9月,18岁的李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电力大学。从上大学开始,每月她从自己挣到的工资中节省50元钱,捐赠给比她困难的学生。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帮助贫困生,2009年5月,李晗倡议发起了“N n助学团队”。“N”代表自立自强乐于奉献的大学生,“ ”代表帮扶;“n”代表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小学生。该团队免费为校内贫困大学生介绍合适家教,资助和帮扶品学兼优的贫困小学生,设立爱心助学金,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对一些贫困、边远、师资力量薄弱的小学进行无偿支教。
如今,“N n助学团队”由当初仅李晗一人发展到450多人,已为100余名贫困大学生介绍了100余份家教,已积累爱心助学金近万元,资助贫困小学生50多人次,为贫困生送去文具用品300余套,图书上千册,衣服10余箱,同时开展义务授课近千小时。
这就是河南籍女孩李晗,东北电力大学理学院081班学生,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
【启示录】
一个家境贫困的女孩自立自强,足以让我们心生敬佩。一个家境贫困女孩不仅自强自立,而且通过自己创建助学工程回馈社会,让更多贫困生得到帮扶和资助,就不能不让我们为之震憾。的确,一个人只要拥有坚韧、自信、努力,即使逆风飞翔,依然可以飞得高远!
“募师支教”的爱心大使
2006年7月,正在深圳一家公司从事会计工作的孙影,从《深圳商报》上看到招募志愿者赴山区支教的消息,踊跃报名,并顺利通过选拔考核,不顾公司的再三挽留,来到了她支教的学校——贵州毕节大方县大水乡的鞍山小学。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不在危房里读书,经过多方奔走,2006年10月由深圳一家企业出资25万元,捐建了“许凌峰募师支教希望小学”。此后,孙影又为学校捐助了课桌、板凳、电铃等教学设施。从此,鞍山小学告别了敲钟上课的日子,第一次升起了国旗,鞍山村第一次有了国歌的声音。
五年多来,由孙影牵线搭桥,深圳爱心企业共捐资200多万元,为贵州大方县、赫章县捐建了6所希望小学,其中4所已竣工使用。几所希望学校从选址、施工设计、采购材料、施工监理,到工程验收、落成剪彩,孙影均全程参与、跟踪负责,俨然一个“女包工头”。
从2010年4月开始,孙影在赫章和大方两县开展贫困生调查活动,经常翻山越岭,徒步上千公里,往返于山间小道,不时把调查获得的贫困生信息发布在博客上,发给有捐助意向的爱心人士,为300多名贫困生“找到”爱心资助。
孙影,这个“80后”,这个深圳关爱行动“募师支教”项目的支教志愿者,年轻的共产党员,众望所归地当选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启示录】
因为青春的梦想,孙影把爱与温暖带进了山区学校,带进了孩子们的心里,用一份执著,守望山里孩子们的希望。在这条路上,虽然辛苦、泥泞,但是一路阳光。她对青春价值的执着追寻和扶贫帮困的朴素情怀,感染着每一个人。
本栏责任编辑 张一文
她生于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农民。在她刚刚出生未满两个月时,妈妈就因一次手术意外失败,造成全身瘫痪,从此卧床不起。
为了照顾母亲,从9岁开始,她在学校旁边租了间小屋,开始了带着母亲读书的生活。每天早上,她早早起床,做好早饭,打扫好卫生,给母亲喂饱饭,然后匆匆地扒上几口饭背上书包去上学。中午,她带着从学校买回的盒饭和母亲爱吃的菜,回家和妈妈一起吃。下午放学后,她飞快地回到家,做好晚饭给母亲喂饱饭,再给母亲擦擦背,洗洗脚。等把母亲安顿好,已是晚上八九点钟,她这才开始复习功课,并完成当天作业。因为母亲长期卧床,浑身痛疼,半夜里总要折腾好几次,一听到母亲轻微的呻吟,她立即醒来,帮妈妈翻翻身、揉揉背。
孝心创造了奇迹。2009年2月12日,妈妈竟然能够下床着地,令她欣喜不已。每天晚上7点,她都会在家门口扶着妈妈“锻炼”走路。尽管生活道路依然坎坷,她和妈妈还将继续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她就是浙江省上虞市的曹秋芳,一名“90后”高三学生,14年如一日,三度背着瘫痪妈妈艰难求学,用执著与坚韧演绎着人间大孝,被誉为“当代曹娥”,并因此入选首届“浙江孝贤”,当选为浙江省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
【启示录】
母亲养育了我们,在母亲需要我们照料时,付出孝心,照顾母亲,天经地义。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要有一颗孝心,就能忍受任何艰难困苦,战胜各类困难。为了母亲的微笑,伸出我们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真情,让我们成为母亲的骄傲!
N n助学领队
李晗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0岁时,她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家庭重担一下子压在母亲柔弱的双肩。为了减轻母亲的生活负担,初中时,她就开始捡废品卖钱以补贴家用。高中时,学校减免了她的学杂费,她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打工赚取生活费。
2008年9月,18岁的李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电力大学。从上大学开始,每月她从自己挣到的工资中节省50元钱,捐赠给比她困难的学生。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帮助贫困生,2009年5月,李晗倡议发起了“N n助学团队”。“N”代表自立自强乐于奉献的大学生,“ ”代表帮扶;“n”代表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小学生。该团队免费为校内贫困大学生介绍合适家教,资助和帮扶品学兼优的贫困小学生,设立爱心助学金,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对一些贫困、边远、师资力量薄弱的小学进行无偿支教。
如今,“N n助学团队”由当初仅李晗一人发展到450多人,已为100余名贫困大学生介绍了100余份家教,已积累爱心助学金近万元,资助贫困小学生50多人次,为贫困生送去文具用品300余套,图书上千册,衣服10余箱,同时开展义务授课近千小时。
这就是河南籍女孩李晗,东北电力大学理学院081班学生,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
【启示录】
一个家境贫困的女孩自立自强,足以让我们心生敬佩。一个家境贫困女孩不仅自强自立,而且通过自己创建助学工程回馈社会,让更多贫困生得到帮扶和资助,就不能不让我们为之震憾。的确,一个人只要拥有坚韧、自信、努力,即使逆风飞翔,依然可以飞得高远!
“募师支教”的爱心大使
2006年7月,正在深圳一家公司从事会计工作的孙影,从《深圳商报》上看到招募志愿者赴山区支教的消息,踊跃报名,并顺利通过选拔考核,不顾公司的再三挽留,来到了她支教的学校——贵州毕节大方县大水乡的鞍山小学。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不在危房里读书,经过多方奔走,2006年10月由深圳一家企业出资25万元,捐建了“许凌峰募师支教希望小学”。此后,孙影又为学校捐助了课桌、板凳、电铃等教学设施。从此,鞍山小学告别了敲钟上课的日子,第一次升起了国旗,鞍山村第一次有了国歌的声音。
五年多来,由孙影牵线搭桥,深圳爱心企业共捐资200多万元,为贵州大方县、赫章县捐建了6所希望小学,其中4所已竣工使用。几所希望学校从选址、施工设计、采购材料、施工监理,到工程验收、落成剪彩,孙影均全程参与、跟踪负责,俨然一个“女包工头”。
从2010年4月开始,孙影在赫章和大方两县开展贫困生调查活动,经常翻山越岭,徒步上千公里,往返于山间小道,不时把调查获得的贫困生信息发布在博客上,发给有捐助意向的爱心人士,为300多名贫困生“找到”爱心资助。
孙影,这个“80后”,这个深圳关爱行动“募师支教”项目的支教志愿者,年轻的共产党员,众望所归地当选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启示录】
因为青春的梦想,孙影把爱与温暖带进了山区学校,带进了孩子们的心里,用一份执著,守望山里孩子们的希望。在这条路上,虽然辛苦、泥泞,但是一路阳光。她对青春价值的执着追寻和扶贫帮困的朴素情怀,感染着每一个人。
本栏责任编辑 张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