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复习导航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知识梳理
  
  1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人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人另一种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人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光若垂直射入界面,仍沿原来的方向传播,折射角等于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光的传播方向反向时,光的传播路径不发生改变。
  
  2 透镜
  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称为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又叫做会聚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称为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又叫做发散透镜。
  
  4 视力的矫正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使远处物体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近处物体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5 望远镜和显微镜
  通常的望远镜、显微镜可看做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物体的叫物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
  
  二、重难点剖析
  
  1 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其他透明物质中,即光从光速大的介质斜射人光速小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玻璃等其他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中,即光从光速小的介质斜射人光速大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此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均为O°。
  


  


  2 透镜上的三条特殊光线
  一般把透镜的中心叫光心:把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做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必定通过凸透镜的焦点;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必定平行于主光轴;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记忆口诀为:“平行会聚过焦,过焦会聚平行,光心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定通过凹透镜的虚焦点:射向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必定平行于主光轴: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记忆口诀为:“平行发散过焦,过焦发散平行,光心方向不变”。
  
  3 凸透镜成像规律
  估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可在白纸上得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光斑的位置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大致为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个难点,可借助于口诀帮助记忆,在凸透镜成像时,有两个特殊分界点:一倍焦距位置和两倍焦距位置,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虚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实像,可简略为:“一倍焦距定实虚。二倍焦距定大小”,对于同一个凸透镜而言,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变大;反之,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也变小,可简略为:“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三、易错点扫描
  
  1 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表示当一束光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方向相对于入射光线的方向更靠近,但是经凸透镜折射的光线可能是平行光束,也可能是会聚光束或发散光束,而会聚光线是指光线会相交。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这表示当一束光通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方向相对于入射光线的方向更远离,但是经凹透镜折射的光线可能是平行光束,也可能是会聚光束或发散光束,而发散光线是指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相交。
  
  2 光的反射与折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发生折射的同时也会发生反射,这两种现象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折射光线、反射光线都与相应的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都与相应的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反射角的大小都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在折射或反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不同点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种介质中,从几何角度来看,反射角与入射角是一对相邻且相等的角,它们的公共边就是法线,而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种介质中,折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与介质有关。
  例析如图1是光线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不完整光路,图中互相垂直的两线段ab、cd,其中之一表示介质的分界面,另一线段表示法线,已知这两种介质中有一种是空气,∠1=∠2=60°,∠3=30°,由图和上述知识分析可知,ab是法线,cd是界面,go是入射光线,oe是反射光线,of是折射光线,cd的右侧是空气,
  3 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现象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如水池的水看上去较浅、海市蜃楼、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等,要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并非实际物体,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如图2,A点射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时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后我们会觉得好像是从A’点射人的,A’点比A点高,因此我们看水中的“物体”实际是物体经折射后所形成的变高的虚像。
  
  4 照相机的调节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变化时,像的大小及像距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实际生活中很多光学器件就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工作的,如: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造的,在照相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调节暗箱的长度,若要使底片上的像变大一些,应当减小物距加大像距,即照相机的镜头应离物体近一些,镜头应往外拉伸,使暗箱的长度变长。
  
  四、典型例题
  
  例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当把物体移至镜前10cm主轴上时,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5cm  答 倒立、放大的实像,
  例2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3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幕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问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屏幕上是画面太小,需要使像变大,就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减小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要下调凸透镜,增加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
  答C
其他文献
两千多年以前,韩非子,在他的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请了一个画匠为他画一张画.三年以后,画匠告诉他:“画成了!”他一看,八尺长的木板上只涂了一层漆,什么画也没有,便大发脾气,认为画匠欺骗了他.画匠说:“请你修一座房子,房子要有一堵高大的墙,再在这堵墙对面的墙上开一扇大窗户.把木板放在窗上,太阳一出来,你在对面的墙上就可以看到一幅图画.”他半信半疑,照画匠的话去办.果然,在屋子的墙壁上出现
期刊
题型一考查光的折射现象  例1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教室的黑板“反光”  B. 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C. 在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  D. 雨后天空出现的美丽彩虹  解析黑板“反光”是镜面反射,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是平面镜成像,所以A、B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中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太阳光经过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折射而
期刊
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太阳通过山顶的浓雾能产生彩色光环,有时还能观察到带彩色边缘的人物影像,人们称为“佛光普照”.五彩缤纷的花朵,人类总是尽其所能地来赞美和赋予它们无尽的象征.   1.太阳光是单一颜色的光吗?  不仅仅是花朵,在阳光下,肥皂泡也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图1).阳光在晴朗天气里是白光;雨后天晴时,有时会出现七彩的彩虹.难道太阳光会变色?       牛顿的色散实验为我们解开了谜
期刊
一、平面镜成像规律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物在镜前,虚像在镜后;(2)像与物等大且正立;(3)虚像和实物所在位置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虚像和实物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  易错点:人走近平面镜时,人的像变大.正确的应是人走近平面镜时,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变小,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变小,像的大小不变.  比较:实像与虚像  实像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的光线相交所成的像.实像可以在光屏
期刊
一、物体的运动  (一) 重点解读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与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是绝对的!描述运动(如描述物体的位置、描述速度)则是相对的.  在描述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描述的标准,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选取参照物时,要使问题简便.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常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相
期刊
一场从天而降的车祸,使他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和赖以生存的工作,命运之神将49岁的他残酷地逼到人生的悬崖边,他面对飞来横祸,没有悲观绝望、怨天尤人,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振奋精神与命运进行顽强的斗争。  失去工作的他最迫切的是找一份新的职业来谋生,来养活自己,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选择了写作,可此前他从来没有写过任何文学类的东西,甚至没有读过任何文学方面的书籍。  在最初的几年里,他所有辛勤的劳作与激情
期刊
我们学习了“力的测量”,即了解了力的大小。探究了“重垂线的使用”,即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以及按要求将力的作用点画在规则形状的几何中心上,并用作图的方式标明了“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就是“力的三要素”内容在这里进行讲解和归纳“力的三要素”,正是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逐个理解、应用这三个要素,在学习和理解“力的三要素’时,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学会利用已有经验或知识体会“
期刊
一、知识梳理    1 光的色彩、颜色  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表明了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    光具有的能量叫做光能,通过某种方式,光能可以转化
期刊
太阳系是太阳和在太阳巨大引力作用下的所有围绕其转动的物体形成的天体系统,由于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因此在空间的这一区域中它是最大和最具有威力的天体,它巨大的引力统治着由8颗被锁定在固定轨道上公转的行星为主体的“帝国”,一些大行星各有不同数目的卫星相伴,在行星之间有成群的岩石质小行星,而由冰层覆盖着的彗星则穿行于太阳系之中,此外还有由太阳吹出来的尘埃和各种微粒子等。    一、太阳系的起源
期刊
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浮沉状态有三种,即漂浮、悬浮和下沉,其实际状态取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所受浮力的大小和其他外力的大小.在物体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必然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必须明确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才能确定物体的状态和状态的变化.  一、物体的浮与沉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思路一:浸没在水或其他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只受重力G和浮力F浮时,其浮沉的状态取决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的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