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引领学生走进最美的品德天空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121990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浙教版的品德教材,与其说它是一本教科书,不如说是一本连环画册。丰富的图画,简洁的文字组成一个个小故事,使学生爱读、易懂、容易引发联想, 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这些故事资源如果能在品德教学中得以充分并恰当的利用,就能克服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的弊端,从而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发挥故事资源的作用,或偏离目标,教育价值错位;或平铺直叙,情感缺失;或蜻蜓点水,缺少剖析。这样简单的处理故事资源,使品德教学浮于表面,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教师只有致力于课前故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并在课堂上加以巧妙的利用,才能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情感,心灵受到教育,获得真正的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故事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一、利用教材中的绘本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一特点,教师应该采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来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学生最喜欢的课余活动分别是:看故事书、看电视和其他。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里“故事屋”或“记录故事”中有许多绘本故事并配置相应的插图加以文本说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故事中的意境,用童眼观察文本中的故事或场景,让学生全面领会图意,他们的内心情感也受到激发。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问号”之歌》这一课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讲完后发现学生对于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过后笔者又开始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笔者事先预设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这个故事的整个内容,并要求学生自己会把故事复述下来。这样从故事中去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轨迹,从而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让孩子感受快乐,在故事中让孩子领悟、感染某种道德,这种道德的获取比灌输式来得更直接有效。
  二、引用其他学科的文本故事,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可以与语文、音乐、美术、班队活动等其他课程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德育的渗透功能,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要素,把握品德教材和其他学科内容的关系,以广阔的视角和思维来组织与处理教材,与其他学科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努力做到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教学时可适时引用其他学科的故事资源,拓展课程空间,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让教育浸润在欢声笑语中。如:三年级上册《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课,教师可以引用二年级语文中《一分钟》的故事,圆圆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在语文课堂上已经明理的事情,教师引领填空:你们还记得二年级语文中《一分钟》的故事吗?圆圆只多睡了( )分钟,却迟到了( )分钟。为什么只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呢?孩子自然回忆起故事中的情节,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感悟自然深刻。像这样,各科整合引用一个故事,从语文书中走出来,变成一个鲜活生动的画面走进品德课堂上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使教学目标轻松达成,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善用孩子身边的生活故事,震撼学生的懵懂心灵
  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点燃课堂的激情,丰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震撼学生的懵懂心灵,在孩子心灵的品德课堂上留下深深的印迹,成为孩子生活中最有效的教育渠道。
  生活故事在每个孩子身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善于点拨,善于煽情,让孩子说出身边的故事,倾听伙伴的故事,就能让孩子从生活故事中发现自身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播放深情的乐曲,用低沉的言语引导,“当下雨时,父母撑着伞在学校门口焦急等待;冬天到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夏天到了,烈日炎炎,为了我的学习,父母几年来,一天都不断,坚持每天接送我上下学。当我感冒了,父母……”深情的音乐继续着,孩子们沉浸于往日与父母相处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中,此时父母的身影就在他们的眼前,父母的爱就在他们的心里。“孩子们,说出父母和你之间的故事吧!”一个孩子说出的故事,其他孩子也感同身受,一个孩子的故事就是其他孩子共有的故事,一个孩子流出的泪水,就是大家的泪水。此时,整个课堂已情意浓浓,感恩父母之心也早已在孩子内心深处烙下了印记。
  四、活用有价值的社会故事,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品德与社会标准》指出: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教师要挖掘有价值的社会故事资源,让孩子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教学中,教师或是学生总会通过网络或书籍等途径获取大量的社会新闻等信息资料,而很多是鲜活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如果将这些信息还原成有血有肉的社会故事,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其内在的情感意义。曾听一位教师在执教浙教版三下《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这篇课文时,教材以香港、澳门和台湾这祖国领土上三颗璀璨的明珠为主线,让学生“感受香港”“走进澳门”“遥望台湾”。这位教师把活动重点放在“遥望台湾”这一板块,增加了“两岸互助,升华感情”的环节:大陆女孩小霞因为患了白血病而失去应有的灿烂笑容和蓬勃朝气,中华骨髓库里不仅库存少而且配对率也极低,此时海峡对岸的一位台湾男孩愿意把骨髓捐献给这位女孩。教师引用这个真实又感人的故事,让孩子们在交流中体会到虽然两岸人民隔海相望,但心却始终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用真情搭起了一座跨越时间的生命桥,帮助孩子们理解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统一的心情。而这些新认知、新情感体验就是源于学生对这些社会故事的深刻感知。
  故事架起了孩子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故事领着孩子走进教材的深处。故事带领孩子走进最美的品德课堂,故事让孩子在课堂中轻松走进社会生活。教师也能体验到故事在品德课堂上的巨大魅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地运用学生喜爱的故事进行启发引导,淡化说教,让品德课堂教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美好的品德认知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浙江省天台小学 317200)
其他文献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沟通的过程,品德课堂的教学常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这里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问答,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①对话教学以知识的建构为中心。②对话教学中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Y)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观察应用恩丹西酮对其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人类复制了一颗地心引力石,大家不必再为太空失重的问题担心。
本文通过对"腾龙厂案例"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渠道、市场促销、品牌培育、提升销量、扩大规模、售后服务等经营活动方面的剖析,试图为中小企业在中国新一轮经济体制改
癌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目前多采用中西、内外结合的综台疗法。但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天癸数尽、精血耗竭”,再加上疾病的消耗,元气大亏,医者往往不敢贸然攻病,笔者根据朱丹溪“
近两年来B型超声检查子宫肌瘤270例,手术符合率85--90%,病理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0%左右,分析如下。
我选择我喜欢张扬个性,洒脱魅力,迷人的穿着彰显人个本色。在这个时尚与个性张扬的时代里,追求个性时尚的新兴人类喜欢用色彩来张扬自己的青春、个性与美丽。特别是在穿着打
《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是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教授的力作。舍恩伯格教授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最前沿的理念——大数据将如何改变教育。MOOC、可汗学院、多邻国语言学习网站等众多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 大数据正在悄悄影响着教育体系的各个层面,对于全世界的学习与教育活动,都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大数据:让学校“变性”成为可能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
"儿童陶艺教学"是对儿童进行的陶艺教育,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启蒙教育和艺术思维的启发式教育。由于它顺应儿童的天性,又能促进脑部发育,锻炼手与脑的协调能力,因此,近几年发
江西省卫生厅日前推出六项新举措,以保障艾滋病患者及其感染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