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幼师简笔画教学的有效途径,提出幼师美术教学须结合幼儿园美术教育,把“趣味性”和“游戏性”运用于幼师简笔画教学中。
关键词:幼师生;幼儿;简笔画;游戏
幼儿师范学校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能否培养出合格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幼儿教师,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各类学校正在积极倡导和推行教学改革,然而,笔者发现幼师的教学活动模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存在差异,如幼师教材、教学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衔接不紧。教育要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发展需要,幼师教师责任重大。幼师美术教育则更需要紧密联系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使幼师生能学以致用。
幼师美术教师大多是美术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在大学所学的美术知识几乎与幼儿无关,缺少对幼儿心理及儿童绘画的了解。所以在教学改革方面,要以幼儿美术和幼儿教育为突破口,把“趣味性”和“游戏性”贯彻到幼师美术教学中去,构建教师、幼师生与幼儿之间的一个教学关系网络,其关系如图1所示。
同样的方式,从图5A至图5E,教师画出图5A时,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猜想,最后猜出的范围越来越小,很多同学说是青蛙,如图5C,尔后教师笔锋一转,青蛙变成了小猴,让学生产生意外的惊喜。此过程通过“起—承—转—合”的过程来“制造悬念”,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教师顺水推舟,讲解类似形象的表现方法,能够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巩固技能,以学生为主体的游戏练习。
游戏练习的方法有很多,给合幼师生的实际可进行以下类似的游戏活动。如:第一,合作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几个人共同完成一个形象。如第一个人画完第一笔,第二个人接着画第二笔,如此类推,由最后一个人画成整体形象。第二,交往游戏。学生分组后,分别进行我画你猜,你画我猜的游戏活动,即面讲的“猜猜我画谁”。第三,角色转换游戏。即让幼师生扮演教师,上台教“幼儿”画简笔画。内容可落实到某个具体形象,如画小鸟。
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的眼、脑、手得到综合训练,学生在一种平等、自由和轻松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简笔画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精神的凝聚力。
以上教学方法,由于教学形式的灵活性,不搞“一刀切”,因此避免了学生因水平高低的不齐而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
二、运用儿歌、童谣和谜语等进行简笔画创作
幼儿的艺术活动,如音乐、绘画、童谣、诗歌和童话等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幼师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践、参观和见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幼儿绘画及幼儿园的活动需求。幼师生学习简笔画,不但要掌握其特点和规律,还要学会自己设计和运用。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幼师生进行简笔画创作时,除根据自己的经历或其它故事作为素材外,还可直接运用儿歌、童谣、谜语等进行设计创作,从而能结合幼儿园实际,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一,儿歌《画小猫》,可直接运用歌词进行小猫的形象创作。歌词:有间圆房子(画小猫头形),上面开着两扇小窗子(画两耳朵),门上挂着门帘子(画头顶毛),房子里住着两个好孩子(画两眼),他俩合用一只小锅子(画嘴),每人还有一双小筷子(画胡须)。房子下面有个土墩子(画身子),土墩子后面挂着个小钩子(画尾巴)。歌词既反映出小猫各部分的特征,又体现了绘画步骤。唱与画同步进行,歌唱完,小猫的形象也出来了。(如图6)
例二,谜语:“肚子大,眼睛大,尾巴开出一朵花。泡泡圆,泡泡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当学生把谜语读完揭开谜底(金鱼)时,一幅《金鱼图》也就呼之欲出。(如图7)此外,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喜好,学生还可以自编童谣和谜语等进行简笔画创作。
“如果没有付出努力去得到它,就不会有成功的满足感,如果没有机会看到自己已经失败,也就不能学会再上一层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构思和想象,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自由想象,充分发挥,对个别基础差、想象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多一些摹写,多积累一些形象,学习间接经验。因材施教,教无定法,这同样是美术教学的原则。
综上所述,以上教学方法可有效地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也易于学。同时,还可以增强幼师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与幼儿园绘画活动的衔接性,为幼师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提供间接或直接的经验。
(作者单位: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幼儿美术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丁祖荫.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4](英)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关键词:幼师生;幼儿;简笔画;游戏
幼儿师范学校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能否培养出合格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幼儿教师,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各类学校正在积极倡导和推行教学改革,然而,笔者发现幼师的教学活动模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存在差异,如幼师教材、教学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衔接不紧。教育要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发展需要,幼师教师责任重大。幼师美术教育则更需要紧密联系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使幼师生能学以致用。
幼师美术教师大多是美术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在大学所学的美术知识几乎与幼儿无关,缺少对幼儿心理及儿童绘画的了解。所以在教学改革方面,要以幼儿美术和幼儿教育为突破口,把“趣味性”和“游戏性”贯彻到幼师美术教学中去,构建教师、幼师生与幼儿之间的一个教学关系网络,其关系如图1所示。



同样的方式,从图5A至图5E,教师画出图5A时,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猜想,最后猜出的范围越来越小,很多同学说是青蛙,如图5C,尔后教师笔锋一转,青蛙变成了小猴,让学生产生意外的惊喜。此过程通过“起—承—转—合”的过程来“制造悬念”,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教师顺水推舟,讲解类似形象的表现方法,能够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巩固技能,以学生为主体的游戏练习。
游戏练习的方法有很多,给合幼师生的实际可进行以下类似的游戏活动。如:第一,合作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几个人共同完成一个形象。如第一个人画完第一笔,第二个人接着画第二笔,如此类推,由最后一个人画成整体形象。第二,交往游戏。学生分组后,分别进行我画你猜,你画我猜的游戏活动,即面讲的“猜猜我画谁”。第三,角色转换游戏。即让幼师生扮演教师,上台教“幼儿”画简笔画。内容可落实到某个具体形象,如画小鸟。
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的眼、脑、手得到综合训练,学生在一种平等、自由和轻松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简笔画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精神的凝聚力。
以上教学方法,由于教学形式的灵活性,不搞“一刀切”,因此避免了学生因水平高低的不齐而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
二、运用儿歌、童谣和谜语等进行简笔画创作
幼儿的艺术活动,如音乐、绘画、童谣、诗歌和童话等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幼师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践、参观和见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幼儿绘画及幼儿园的活动需求。幼师生学习简笔画,不但要掌握其特点和规律,还要学会自己设计和运用。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幼师生进行简笔画创作时,除根据自己的经历或其它故事作为素材外,还可直接运用儿歌、童谣、谜语等进行设计创作,从而能结合幼儿园实际,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一,儿歌《画小猫》,可直接运用歌词进行小猫的形象创作。歌词:有间圆房子(画小猫头形),上面开着两扇小窗子(画两耳朵),门上挂着门帘子(画头顶毛),房子里住着两个好孩子(画两眼),他俩合用一只小锅子(画嘴),每人还有一双小筷子(画胡须)。房子下面有个土墩子(画身子),土墩子后面挂着个小钩子(画尾巴)。歌词既反映出小猫各部分的特征,又体现了绘画步骤。唱与画同步进行,歌唱完,小猫的形象也出来了。(如图6)
例二,谜语:“肚子大,眼睛大,尾巴开出一朵花。泡泡圆,泡泡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当学生把谜语读完揭开谜底(金鱼)时,一幅《金鱼图》也就呼之欲出。(如图7)此外,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喜好,学生还可以自编童谣和谜语等进行简笔画创作。
“如果没有付出努力去得到它,就不会有成功的满足感,如果没有机会看到自己已经失败,也就不能学会再上一层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构思和想象,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自由想象,充分发挥,对个别基础差、想象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多一些摹写,多积累一些形象,学习间接经验。因材施教,教无定法,这同样是美术教学的原则。
综上所述,以上教学方法可有效地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也易于学。同时,还可以增强幼师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与幼儿园绘画活动的衔接性,为幼师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提供间接或直接的经验。
(作者单位: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幼儿美术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丁祖荫.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4](英)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