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全:在国际产业链中抢占有利位置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3日,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学术论坛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梁桂全提出,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有全球视野,中国企业要通过把握关键技术和市场,实现由被动接受国际分工逐步走向自主参与国际分工,切入国际产业链,争取抢占有利位置,构筑大中华商业圈和消费中心。
  梁桂全院长指出,我们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不能忽视全球化因素,必须关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生产要素、资金、信息、人才、商品流动的全球化,它还是一场新的全球财富生产方式革命,也就是说人类财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球化。知识革命和信息革命为这次全球财富生产方式革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条件和动力。这场财富生产方式革命的形态主要包括:一是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形成细分化产业链。一个国际的商业公司过去可能要做一整盘生意,今天只是做这个生意中的一个部分(一个业务),分工越来越细,形成了一个不断细分的产业链条。二是产业分工在全球范围展开,在世界上成本最低、技术及质量最好的地方生产某环节。一个产品的生产可能会在全球发生,这个零部件在这个国家的厂商生产,那个零部件可能在另一个国家的厂商生产,最后全球采购,或者采取外包的方式。在这种革命方式下形成了全球的加工制造产业链、国际物流商务链、国际知识技术产业链、国际金融投资流动链、国际文化传播链、国际产业价值链。这场财富生产方式革命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一是产业链强势环节两端化趋势,先进的跨国公司,先进的国家和企业通过抢占国际产业链里的上端和下端,来控制整个产业链。二是价值链高端两端化趋势。随着一个业务、产品的生产细分化形成国际链条,这类业务、产品的价值也在分割,形成一个价值链,高端也在两端化,就是著名的微笑曲线。三是制造业优势中场化趋势。
  梁桂全说,在整个生产方式变革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环大西洋知识文明圈和亚太工业文明圈,同时在整个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类的这种财富的价值分布也随着生产方式变化而变化。譬如我们在中国生产一个芭比娃娃,卖57美分,拿到美国去卖10美元,这就是财富的价值流通,流通过程里发生了财富的分配。在国际财富分配里面,牵动最大的还在于西方掌握着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主宰着全球的财富流动分配。我们作为一个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关注这一点,不想办法在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里逐步取得发言权、逐步取得影响力,那么我们这个国家永远只能当国际财富体系里的奴隶。像现在概念战争、国际财富分配战争、资源之战、粮食之战、环境之战、技术产权之战、贸易之战,甚至包括伊拉克战争、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与金融之战,都应把它置于一种全球财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中来看,在整个大格局里看各个国家在财富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里面是怎么博弈的。现在的基本态势是:西方通过关键技术和市场力控制财富生产,但他不直接生产财富;西方通过控制世界中心市场和制订国际贸易规则支配财富流通;西方通过掌握国际金融体系掌握财富分配权;西方依靠手中巨大财富和消费力主导消费市场。
  梁桂全最后强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应该要有一个全球的视野,理解财富的重要理念:通过把握关键技术和市场,实现由被动接受国际分工逐步走向自主参与国际分工,抢占中场产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主动切入国际市场,参与贸易规则设计;发展国际金融,人民币国际化;构筑大中华商业圈和消费中心。中国企业要切入国际产业链,争取抢占有利位置。我们的战略可以归纳为六个化:一是产业国际化。就是不走出国门,中国的市场都要国际化,中国的产业群也是在跟国际产业群对接。二是产业高端化。在产业链里要走向更具有自主控制力的、可以赚更多钱的、更能够控制这条产业链的那些位置上去。三是产业金融化。产业必须要跟金融、资本市场融合在一起。四是市场国际化。必须推动市场国际化,特别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的国际化来寻求市场国际化。五是产业信息化。特别是产业和知识进行大规模融合。六是产业集群化。
其他文献
中钢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五矿集团收购澳锌矿公司,华菱钢铁收购FMG股权,中金岭南收购PEH公司,兖州煤业收购菲利克斯能源公司,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力拓正在进行……  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近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高潮迭起,仅今年前两个月就已有22起,涉及金额218亿美元,居全球第二,较去年同期上升40%,达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对各种原材料的旺盛需求,并没有因为全球性经济衰退而改变,一波中国抄底海外
上汽并购双龙,成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  然而,在这起“外人普遍看好”的并购案背后,上汽却遭遇着一场“内忧外患”的困局。  如何脱离信任危机?如何避免被扣上“技术窃取者”和“资源掠夺者”的怀疑帽子?让我们和上汽一起在困境中寻找答案。    作为中国第二大汽车企业,上汽集团是国内车企海外控股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5年10月,上汽以约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的股权,成为其
近日主流媒体报道:活跃在中国境内的境外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介入中国经济决策。有关中国的经济主权受到侵蚀的话题越来越引起关注。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华的境外利益集团无拘无束,为所欲为,应实施有效制约。(见2008年5月6日《望》)对于外国利益集团的游说,国人当然要提高警惕,这另当别论。  人们记忆犹新,在中共十七大前夕,美国前商务部长埃文斯、原国务卿基辛格、美华盛顿州前州长骆家
中美印韩日五国能源部长会议继6月7日公开敦促取消油价补贴后,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6月8日又公开表态,中国现行的成品油价格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据石油行业权威人士表示,张国宝还兼任国家能源局局长,上述言论也意味着国家近期无意调整国内油价,更不会放松油气价格管制,至于“公开敦促取消油价补贴”,虽然是大势所趋,但现阶段在国内显然难以操作,“给了补贴国内油品供应都不畅快,更何况取消油价补贴。”这
美国在2008年10月2日达成了拯救金融市场的协议。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也在讨论拯救金融市场的方案。中国政府是否应该跟进,出面参与拯救金融危机?    不应过多参与    中国经济是传统的实物经济,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是传统工业;而美国经济是现代的虚拟经济,支撑美国经济发展的是金融服务业。从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中美两国经济结构整整相差一个时代。从中美两国经济关系来看,中国向美国输出工业制成品,而美
历时七年的多哈回合让一向气定神闲的政治家们失去了耐心,终于在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变成相互指责,并最终导致谈判破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导致“多哈”难产。    利益之争多哈回合开启以来,经历了起伏跌宕、反复较量的拉锯过程,始终在讨价还价的争吵中进行。  多哈回合是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机制,但真正的谈判主角是美国、欧盟和由巴西、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协调组”。由于在
目前,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经济的合作、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衡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融合等等问题,都是困扰广东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因素。    推动广东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既是促进珠三角发达地区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政策措施,也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办法,能够实现广东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对缩小地区差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