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3日,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学术论坛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梁桂全提出,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有全球视野,中国企业要通过把握关键技术和市场,实现由被动接受国际分工逐步走向自主参与国际分工,切入国际产业链,争取抢占有利位置,构筑大中华商业圈和消费中心。
梁桂全院长指出,我们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不能忽视全球化因素,必须关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生产要素、资金、信息、人才、商品流动的全球化,它还是一场新的全球财富生产方式革命,也就是说人类财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球化。知识革命和信息革命为这次全球财富生产方式革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条件和动力。这场财富生产方式革命的形态主要包括:一是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形成细分化产业链。一个国际的商业公司过去可能要做一整盘生意,今天只是做这个生意中的一个部分(一个业务),分工越来越细,形成了一个不断细分的产业链条。二是产业分工在全球范围展开,在世界上成本最低、技术及质量最好的地方生产某环节。一个产品的生产可能会在全球发生,这个零部件在这个国家的厂商生产,那个零部件可能在另一个国家的厂商生产,最后全球采购,或者采取外包的方式。在这种革命方式下形成了全球的加工制造产业链、国际物流商务链、国际知识技术产业链、国际金融投资流动链、国际文化传播链、国际产业价值链。这场财富生产方式革命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一是产业链强势环节两端化趋势,先进的跨国公司,先进的国家和企业通过抢占国际产业链里的上端和下端,来控制整个产业链。二是价值链高端两端化趋势。随着一个业务、产品的生产细分化形成国际链条,这类业务、产品的价值也在分割,形成一个价值链,高端也在两端化,就是著名的微笑曲线。三是制造业优势中场化趋势。
梁桂全说,在整个生产方式变革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环大西洋知识文明圈和亚太工业文明圈,同时在整个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类的这种财富的价值分布也随着生产方式变化而变化。譬如我们在中国生产一个芭比娃娃,卖57美分,拿到美国去卖10美元,这就是财富的价值流通,流通过程里发生了财富的分配。在国际财富分配里面,牵动最大的还在于西方掌握着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主宰着全球的财富流动分配。我们作为一个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关注这一点,不想办法在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里逐步取得发言权、逐步取得影响力,那么我们这个国家永远只能当国际财富体系里的奴隶。像现在概念战争、国际财富分配战争、资源之战、粮食之战、环境之战、技术产权之战、贸易之战,甚至包括伊拉克战争、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与金融之战,都应把它置于一种全球财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中来看,在整个大格局里看各个国家在财富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里面是怎么博弈的。现在的基本态势是:西方通过关键技术和市场力控制财富生产,但他不直接生产财富;西方通过控制世界中心市场和制订国际贸易规则支配财富流通;西方通过掌握国际金融体系掌握财富分配权;西方依靠手中巨大财富和消费力主导消费市场。
梁桂全最后强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应该要有一个全球的视野,理解财富的重要理念:通过把握关键技术和市场,实现由被动接受国际分工逐步走向自主参与国际分工,抢占中场产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主动切入国际市场,参与贸易规则设计;发展国际金融,人民币国际化;构筑大中华商业圈和消费中心。中国企业要切入国际产业链,争取抢占有利位置。我们的战略可以归纳为六个化:一是产业国际化。就是不走出国门,中国的市场都要国际化,中国的产业群也是在跟国际产业群对接。二是产业高端化。在产业链里要走向更具有自主控制力的、可以赚更多钱的、更能够控制这条产业链的那些位置上去。三是产业金融化。产业必须要跟金融、资本市场融合在一起。四是市场国际化。必须推动市场国际化,特别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的国际化来寻求市场国际化。五是产业信息化。特别是产业和知识进行大规模融合。六是产业集群化。
梁桂全院长指出,我们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不能忽视全球化因素,必须关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生产要素、资金、信息、人才、商品流动的全球化,它还是一场新的全球财富生产方式革命,也就是说人类财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球化。知识革命和信息革命为这次全球财富生产方式革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条件和动力。这场财富生产方式革命的形态主要包括:一是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形成细分化产业链。一个国际的商业公司过去可能要做一整盘生意,今天只是做这个生意中的一个部分(一个业务),分工越来越细,形成了一个不断细分的产业链条。二是产业分工在全球范围展开,在世界上成本最低、技术及质量最好的地方生产某环节。一个产品的生产可能会在全球发生,这个零部件在这个国家的厂商生产,那个零部件可能在另一个国家的厂商生产,最后全球采购,或者采取外包的方式。在这种革命方式下形成了全球的加工制造产业链、国际物流商务链、国际知识技术产业链、国际金融投资流动链、国际文化传播链、国际产业价值链。这场财富生产方式革命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一是产业链强势环节两端化趋势,先进的跨国公司,先进的国家和企业通过抢占国际产业链里的上端和下端,来控制整个产业链。二是价值链高端两端化趋势。随着一个业务、产品的生产细分化形成国际链条,这类业务、产品的价值也在分割,形成一个价值链,高端也在两端化,就是著名的微笑曲线。三是制造业优势中场化趋势。
梁桂全说,在整个生产方式变革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环大西洋知识文明圈和亚太工业文明圈,同时在整个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类的这种财富的价值分布也随着生产方式变化而变化。譬如我们在中国生产一个芭比娃娃,卖57美分,拿到美国去卖10美元,这就是财富的价值流通,流通过程里发生了财富的分配。在国际财富分配里面,牵动最大的还在于西方掌握着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主宰着全球的财富流动分配。我们作为一个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关注这一点,不想办法在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里逐步取得发言权、逐步取得影响力,那么我们这个国家永远只能当国际财富体系里的奴隶。像现在概念战争、国际财富分配战争、资源之战、粮食之战、环境之战、技术产权之战、贸易之战,甚至包括伊拉克战争、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与金融之战,都应把它置于一种全球财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中来看,在整个大格局里看各个国家在财富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里面是怎么博弈的。现在的基本态势是:西方通过关键技术和市场力控制财富生产,但他不直接生产财富;西方通过控制世界中心市场和制订国际贸易规则支配财富流通;西方通过掌握国际金融体系掌握财富分配权;西方依靠手中巨大财富和消费力主导消费市场。
梁桂全最后强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应该要有一个全球的视野,理解财富的重要理念:通过把握关键技术和市场,实现由被动接受国际分工逐步走向自主参与国际分工,抢占中场产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主动切入国际市场,参与贸易规则设计;发展国际金融,人民币国际化;构筑大中华商业圈和消费中心。中国企业要切入国际产业链,争取抢占有利位置。我们的战略可以归纳为六个化:一是产业国际化。就是不走出国门,中国的市场都要国际化,中国的产业群也是在跟国际产业群对接。二是产业高端化。在产业链里要走向更具有自主控制力的、可以赚更多钱的、更能够控制这条产业链的那些位置上去。三是产业金融化。产业必须要跟金融、资本市场融合在一起。四是市场国际化。必须推动市场国际化,特别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的国际化来寻求市场国际化。五是产业信息化。特别是产业和知识进行大规模融合。六是产业集群化。